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美国网友在问答网站上抛出的那个问题,“如果中国这么伟大,为什么从来没有发明过任何东西? ”让人联想到一个场景: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完成世界首次月背采样和起飞,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浩渺太空中独立动态展示。
多家外媒称此举为“历史性的任务”,是“国际科学界为之庆祝的壮举”。 这个场景与“中国从未发明任何东西”的质疑形成了鲜明对比。
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远不止四大发明,2013年,中科院梳理出88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古代科技发明。
养蚕丝织技术让丝绸之路成为可能,茶叶栽培技术现在养活了全世界数千万茶农,人痘接种术是现代疫苗技术的鼻祖。 在数学领域,十进制计数法、珠算、一次同余方程组解法等都是中国人的智慧结晶。
《九章算术》中的勾股定理应用比毕达哥拉斯定理早了几百年。 张衡发明的浑天仪精确度惊人,地动仪作为世界上第一台检测地震的仪器,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钢铁冶炼技术让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着世界工业的领先地位,春秋战国时期就掌握了炼钢技术,比欧洲早了1000多年。
新中国成立时,科技基础近乎为零,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只有30多个,全国科技人员不超过5万人,专门从事科研工作的仅600余人。 从“一穷二白”起步,中国科技事业开始了艰难但坚定的攀登。
随着“向科学进军”的号角吹响,中国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科技难关。 1965年,中国科学家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这是人类第一次合成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还让几十个国家粮食增产,多养活了约7亿人口。 从“两弹一星”到核潜艇,从青蒿素到杂交水稻,这些创新成果为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科技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嫦娥六号任务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成功带回1935.3克月球样品。 中国科学家首次在月球上发现新矿物“嫦娥石”,这是人类在月球上发现的第六种新矿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在月球发现新矿物的国家。
“天问”探火、“神舟”飞天、“夸父”逐日、中国空间站圆梦,这些成就不断刷新着遨游太空的“中国高度”。
量子科技领域,“九章”和“祖冲之号”量子计算原型机问世,105比特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三号”成功构建,打破了超导体系量子计算优越性世界纪录。
在高端制造领域,智能高铁跑出全球新速度,“复兴号”高速动车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第一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建成运营,国产大飞机C919累计承运旅客突破100万人次。
『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突破1200万辆,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 “海斗一号”无人潜水器完成万米海试,“奋斗者”号勇闯万米深渊,探索着未知空间的“中国深度”。
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连续4次雄踞“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首。 中国累计建成459.8万个5G基站,占全球5G基站总数的60%以上,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数字经济规模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
面对技术封锁,中国科技展现出强大的突围能力。 『芯片』行业在“围堵”中逆势而上,2024年中国集成电路产量和出口额均创历史新高,分别达4514亿块、1.1万亿元。 智能光计算『芯片』、类脑互补视觉『芯片』等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2025年,中国科研团队发表的集成光量子『芯片』成果被《自然》杂志审稿人评价为“重要里程碑”。 通过微创手术在脑与脊髓间搭建“神经桥”,让瘫痪者重新行走;接受“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术”一周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出家人。 这些突破显示中国科技创新正在惠及民生。
从古代四大发明到现代的5G、高铁、移动支付,从杂交水稻到可控核聚变,中国的创新历程表明,中华民族从来不缺乏发明创造的能力。 面对那些质疑中国创新能力的声音,事实本身已经作出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