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的“太空网”织成了

李书福的“太空网”织成了

文丨花生

先是一道刺破午后阳光的闪光,接着是持续的“轰隆隆”声裹着浓烟升腾,一枚民营火箭拖着尾焰直冲天际,这是9月24日15时56分,山东日照附近海域的真实场景。

滩头上,李女士举着手机追完了全程,镜头里最后定格的是火箭变小成光点的瞬间,“现在咱日照也是航天城了!我家这海景房,看火箭发射就是头等座”,她翻着照片跟花生感叹,语气里满是兴奋。

这枚火箭托举的12颗卫星,来自李书福投资的民营公司“时空道宇”;这也是他们两个月内的第三次发射——这样的频率,在过去的中国商业航天领域可不常见。当地面传来“所有卫星状态正常,精准进入预定轨道”的播报时,由时空道宇自主建设的全球商业卫星通讯网络,终于完成了一期关键组网节点。

至此,这个星座的在轨卫星增至64颗,实现了除南北极外全球地表任一地点的实时通信覆盖,所有卫星在轨可靠性100%、网络可靠性100%。

在花生看来,这次发射的意义远不止“多了几颗卫星”:它标志着中国商业航天从烧钱试错的探索期,正式迈入能赚钱、能落地的商业化时刻。

要知道,航天从来不是“孤勇者的游戏”,它需要技术、资本、产业的合力;而商业航天的价值,正在于让星辰大海不再遥远——老百姓能享受到技术实惠,企业能靠服务盈利,最终让太空资源惠及更多人。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做汽车的李书福,为啥要花四年时间送64颗卫星上天?这张“太空网”到底能解决啥实际问题?时空道宇又凭啥能做成这件事?

在太空给地球造基站:从Robotaxi到渔船,这些场景都能用上

这64颗卫星织成的网,本质不是高挂空中的科技展品,而是能解决地面难题的太空基站,不管是普通人的日常出行,还是行业的生产需求,都能直接受益。

先说说你最容易感知的场景:以后打曹操出行的Robotaxi,哪怕开到5G网络信号不稳定的地方也不会断联,因为车会集成时空道宇的卫星模块,跟控制中心实时传位置、路况,突发情况能立刻调度。

对普通人来说,未来3年里这类场景会越来越多:开吉『利智』能车去西藏阿里无人区,车机能连卫星刷地图、叫拖车;地震后地面基站塌了,救援人员靠手持终端就能实时传画面,不用等抢修。

对行业来说,这张网更是把地面生意拉到太空:快递车跑戈壁滩能实时盯货,无人矿区机械靠卫星传工况,中东阿曼的渔民测试时,终于不用再担心手机没信号,既能提效生产,也能跟家人安心报平安。

可能有人会说:“我不去无人区,也不打Robotaxi,这跟我没关系?”但别忘了,10年前也有人质疑“5G那么快有啥用,看视频用电脑不就行?”可后来呢?5G催生了电商直播、远程医疗、在线会议,甚至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技术的价值,往往是先解决少数人的痛点,新场景再会蓬勃生长。

在花生看来,这也是一种“技术平权”:地球上还有一半地区没覆盖地面网络,建基站成本太高,这阻碍了当地人生活的体验,开发当地经济的速度。这就是国家将相关技术新基建的原因,先建好基础设施,才有无限可能。

这里得特别说下,吉利星座是卫星物联网,跟我们常听的马斯克星链(卫星『互联网』)有不同:星链是太空宽带,主打给人看视频、开会议;而吉利星座是太空对讲机,主打给渔船传位置、给Robotaxi传工况,不用快速度,但要低成本、广覆盖。

正因为如此,吉利星座才能先落地这些行业场景,更快实现盈利:它每天能处理3.4亿次通信请求,支持全球2000万用户,单条链路能传1900Byte的数据(花生算了下,刚好够发文字、语音和小图片,完全满足刚需)。

李书福钟情航天,不是跨界玩票,而是为了未来出行

李书福对航天的关注,其实早有伏笔。2010年他就公开说过:“我们既要扎根地球,也要放眼宇宙。”但那时商业航天还没政策土壤,审批复杂、准入门槛高,民营企业很难入局。

转折点在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2025年,卫星『互联网』更是被纳入“新基建”,彻底打开了行业空间。

李书福的布局恰好踩准这两个节点,核心逻辑清晰明了:未来的汽车是“移动智能终端”,而智能终端最怕的就是“没信号”。

现在的智能车,在城市里靠5G和地面基站能正常运行,但一开出城区,信号就时断时续,这也是自动驾驶难以普及到全域的痛点。而卫星,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终极方案。

根据吉利的规划,到2026年要实现全球厘米级高精定位服务——啥概念?误差小于0.5厘米,哪怕在隧道里,车也能精准知道自己的位置。

这种能力不只是服务汽车:还能给低空飞行器,比如沃飞长空定航路,甚至串联起吉利旗下的曹操出行、远程商用车——相当于打造一个“天地一体的出行生态”。如果说,以前车企比的是“谁的电池续航长、谁的座舱屏大”,现在李书福要比的是“谁的出行服务更全域、更可靠”。

用《吉利传》里的话说,李书福眼中的汽车,要满足“人的身体与精神需求”,这意味着汽车不只是机械产品,还要融入城市化、基础设施。而卫星,就是基础设施的关键一环。

作为十年来持续观察吉利多元化布局的观察者,花生始终认为:李书福不是在“跨界玩航天”,而是在为“未来出行”铺路:从单一的汽车制造商,变成出行生态的搭建者,甚至是底层技术的提供商。

随着64颗卫星全球组网完成,"天地一体化"将成为吉利下一阶段的核心竞争力。"今年是'智能吉利2025'收官之年,我们正在规划2030战略,AI将推动吉利向真正的科技公司转型。"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研究院院长李传海对花生如是说。

为何是时空道宇?带着汽车基因的破局者

很多人好奇:中国做商业航天的公司不少,为啥是时空道宇先做成全球组网?答案藏在它的基因里,这是家带着汽车思维搞航天的公司

2018年,时空道宇由王洋创办并担任CEO。这位毕业于哈工大的技术专家,早年在华为工作时就习惯“应用落地优先”;后来进入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又摸清了航天技术的门道。2014年商业航天政策放开后,他毅然创业;2018年,他跟同样关注航天的李书福一拍即合,才有了时空道宇。

王洋的华为+中科院背景,让时空道宇避开了两个坑:一是传统航天“重技术、轻应用”的误区,二是纯民企“缺技术、难落地”的短板。更关键的是,他们把汽车制造业的工业化思维带入了航天——这恰恰是打破行业瓶颈的关键。

传统航天造卫星,更像实验室定制:单颗卫星成本高、周期长,一个零件可能只有一家供应商,成本降不下来。

但时空道宇不一样,他们借鉴吉利造汽车的经验,在台州建了卫星超级工厂,它实现了批量生产卫星。单颗卫星生产周期压缩到28天以内,年产能力达500颗,生产成本比传统模式下降45%。这也是国内首批获得国家发改委核签的商业卫星制造项目许可批复的工厂。

快不代表凑活,他们甚至把车规级标准搬到了卫星上:卫星模组要通过-40℃至85℃的极端环境测试,使用寿命要求15年。在此过程中,填补了多项传统航天领域标准的空白。

王洋曾对花生直言:“做商业航天就像苦行僧,要坚持长期主义,不能追求短期噱头。”从2025年首发双星验证,到2022年一箭九星部署首轨,再到如今的全球组网,时空道宇每一步都踩在“技术可靠、应用落地”的节奏上,成了国内商业航天第一梯队的代表。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天问一号”任务的专家陈中曾评价:“民营企业做商业卫星,反应快、效率高,能更直接地造福老百姓,跟国家队是互补。”时空道宇的实践,正是这句话的最好证明。

从烧钱追星星到商业解难题

很多人对商业航天的印象还停留在“烧钱不赚钱”,但时空道宇的案例,恰恰给出了破局思路的核心就两个字——落地。

首先是降成本。通过全链条自主研发和工业化生产,星座建设投入低;物联网终端可嵌入设备,功耗低、重量轻、易于规模部署,且相对国外的铱星二代终端更具价格优势。

成本降了,盈利逻辑就通了。比如给物流企业、渔业公司按车、船收费,每年可获得稳定的持续现金流。全球商业卫星服务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破千亿元,中国占30%,这是个“先圈地再赚钱”的生意。

其次是“踩准政策风口”。今年工信部放开“商业卫星通信频段”,相当于给行业发了营业执照,现在政策放行,时空道宇刚好接住机会。

他们早在2023年就把卫星通信功能装到了极氪001FR上,成为国内首个搭载卫星通信的量产车型,这种“技术储备+政策风口”的契合,让他们比同行快了一步。

当然,组网完成只是里程碑,不是终点。就像5G需要先建基站再靠流量盈利,时空道宇的太空基站还需要更多用户买单:手机直连卫星的技术已经储备,但大规模民用还需时间;卫星终端的普及也需要跟更多行业合作。

但这种先建生态再盈利的模式,在5G、『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已经被验证过。毕竟,只要方向对,盈利只是时间问题。

不只追星,更要造生态

就像当年华为把通信技术带入消费领域,现在的时空道宇正用同样的落地思维,让航天走进生活。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不用懂卫星轨道、抗干扰算法,只要知道一件事:以后不管去多偏远的地方,都不用怕断网;开智能车时,安全感会更强。时空道宇正在做的,就是把“太空服务”从高大上的概念,变成能用、好用、买得起的日常工具。

对行业来说,这次组网的意义更深远。以前全球商业卫星市场被美国的星链、铱星垄断,中国企业多是“跟跑者”;而时空道宇用7年时间完成一期组网(对比铱星12年的部署周期),用百万级成本门槛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这证明中国商业航天不仅能造卫星,还能靠卫星盈利,实现可持续发展。

更重要的是,它给出了“航天+产业”的融合范本。不是为了航天而航天,而是让航天技术服务于汽车、物流、渔业这些实体产业。恰如李书福的“汽车+卫星”逻辑,这正是中国商业航天的破局关键:靠产业需求反推技术落地,靠规模化降低成本,靠市场化实现盈利。

前苏联火箭先驱齐奥尔科夫斯基曾说:“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被束缚在摇篮里。”商业航天的意义,正在于让“走出摇篮”的成本更低、收益更广。当更多企业能像时空道宇这样,把航天技术扎进产业土壤,中国商业航天才真的迎来“黄金时代”。

离开日照滩头时,李女士跟我约下次发射:“要带小朋友来,让他看看天上的网,以后不用总瞅着地球,可以抬头望星空,找寻自己未来的目标。”

其实商业航天的成年礼从不是发了多少颗卫星,而是像这张网一样,把太空技术变成大众实实在在的体验,这才是李书福织这张网的真正意义。

*文中图片源于网络

特别声明:[李书福的“太空网”织成了]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今日霍州系信息发布平台,霍州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猜你喜欢

曾经的“闺蜜”倪萍,现在宋丹丹“不愿”搭理,原来是玩笑开大了

也许是在化妆间里的一次偶遇,也许是在彩排时的一次交谈,倪萍和宋丹丹开始了她们的初次交流。她不再像以前那样频繁地联系倪萍,也很少在公开场合提起她们的友谊。 而倪萍在一次采访中谈到宋丹丹时,也流露出深深的歉意:&…

曾经的“闺蜜”倪萍,现在宋丹丹“不愿”搭理,原来是玩笑开大了

31岁章泽天参加米兰『时装周』,穿皮裙秀红指甲,京东老板娘依然美(章泽天出席活动的服装)

如今的章泽天更加成熟稳重。 作为时尚品牌的形象代言人,她的眼神充满自信,和其他嘉宾合影时的气场丝毫不逊色。这股气场显然来自她多次走上大舞台的历练,散发出不凡的气质。 愿她在未来继续以从容自信的姿态,在时尚…

31岁章泽天参加米兰『时装周』,穿皮裙秀红指甲,京东老板娘依然美(章泽天出席活动的服装)

巴斯夫炭黑分散剂优秀品质引领市场潮流(巴斯夫除碳效果怎么样)

该分散剂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工艺,能够迅速而均匀地将炭黑分散在溶剂或树脂体系中,有效提高产品的均一性和质量稳定性。巴斯夫炭黑分散剂还可以有效降低涂料和油墨的黏度,提高其流动性和施工性能,为用户带来更加便捷和高效的…

巴斯夫炭黑分散剂优秀品质引领市场潮流(巴斯夫除碳效果怎么样)

Taylor泰勒GS mini Swift签名真皮背带TS250刺绣琴带到底值不值得入手?(泰勒minigs怎么样)

Taylor泰勒GS mini Swift签名真皮TS250刺绣琴带,是专为吉他手打造的高端配件,融合了品牌标志性设计与手工工艺。采用优质植鞣真皮材质,搭配Swift签名刺绣与金属背带扣,兼顾颜值、舒适度与耐用性。本文从材质解析、使用体验到

Taylor泰勒GS mini Swift签名真皮背带TS250刺绣琴带到底值不值得入手?(泰勒minigs怎么样)

接近满分的5部国产剧,你要是一部都没看,那就有些遗憾了!(接近满分的5部电视剧)

这部剧就像是一场精彩的权谋交响乐,每个角色都是一件独特的乐器,在导演的指挥下奏响了一曲扣人心弦的大明王朝之歌。《大明王朝1566》的权谋之争,《西游记》的神话冒险,《红楼梦》的人生百态,《毛骗 终结篇》的悬疑…

接近满分的5部国产剧,你要是一部都没看,那就有些遗憾了!(接近满分的5部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