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管云
赤水河畔,国内首台高温复合型仿生压曲机稳定运转,物联网实时优化发酵参数……这场酿酒的“数字革命”,也是贵州习酒公司以全链数智革新推动产业跃迁的生动缩影。
目前,贵州习酒打造的“基于酱酒全链数据驱动的数智化工厂”项目,实现生产效率提升50%,年可节约成本1.3亿元。从经验驱动迈向数据驱动,习酒在数字经济时代重新定义白酒产业的价值链与竞争力版图,更在这场转型中充分凸显国企担当。
数据驱动,产业为基。高质量推进生产性服务业进程中,一场围绕数实融合的国企“智”变攻坚正酣,更具韧性、更富竞争力的贵州产业新格局加快形成。
赋能“富矿精开”
日前,贵州磷化集团旗下瓮福化工公司凭借“数智磷业·绿循新生”项目,在2025“数据要素X”大赛贵州分赛中斩获三等奖。项目将AI大模型深度植入该集团投建的全球最大磷石膏循环利用装置的烘干沸腾炉、回转窑等九大子系统,实现了装置“大脑”的进化迭代。
在回转窑这一核心烧成工段,集成工艺参数预测大模型与视觉分析大模型,实时解析动态质检数据、工艺参数与高温视频,构建起“感知—分析—决策—执行”的智能闭环。
“我们的工艺控制区间远窄于传统水泥行业,大模型借助历史数据学习,可以锁定最优参数,避免人工调试带来的波动。”瓮福化工公司装置保运部九队队长黄德徐介绍,智能应用还延伸到智能行车、无人化质检、预测性维护等多个领域,推动生产向更安全、稳定、高效方向迈进。
致力于“精深用矿”的贵州能矿锰业集团有限公司,则以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生产能源的精细化管理。在企业净化车间背后,96块『数字化』仪表实时采集水、风、汽、电等用能数据,通过手机即可清晰呈现生产实况。
能矿锰业智慧工厂建设仅一年,已驶入“『数字化』1.0快车道”——核心产品电解二氧化锰质量持续提升,槽温槽压在线监测增强工艺稳定性,电子化管理平台推动车间可视化、过程可追溯。
从磷到锰,从工艺控制到能源管理,贵州坚持“富矿精开”,一批传统工业国有企业正借力『数字化』、智能化实现提质增效与绿色转型。
迭代服务场景
8月底,遵义阁老坝站—广州南沙港南站—台湾高雄/基隆公铁海联运“一单制”数字提单业务,经陆海新通道运营贵州有限公司成功签发。至此,该公司已累计签发数字提单62单,货值约650万元。
“一单制”数字提单,可以包含多少服务?
“我们为客户提供‘门到门’多式联运方案,实现货物全程‘包邮’。在‘一次委托、一单到底、一次结算、一次保险’模式上,还提供物流、报关、仓储等一揽子服务,同时能‘嫁接’供应链金融服务,减轻实业企业资金压力。”陆海新通道运营贵州有限公司负责人郑俊杰说。
遵义臻鑫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此前享受多式联运“一单制”运输服务的同时,还获得了300万元融资支持。“这笔资金,帮助企业实现资金占用和物流成本双降40%,运输时效提升10至15天。”该公司总经理高桃凤说。
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旅产业也依托国资支持的数智技术跃迁,实现服务场景的迭代升级。
由贵州贵旅数网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的“黄小西旅游服务合成算法”,日前正式通过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备案。
伴随算法通过备案,“多彩黄小西”小程序同步完成重大版本升级——新增AI伴游提供精选路线全流程服务,并上线餐饮详情与留言打卡功能。首页交互全面优化,提升对话、伴游及多语言切换体验,同步接入12345政务与客服一键呼叫,增强服务可达性。
构筑创新生态
在贵州大数据集团『数字化』事业部,键盘声、讨论声与『服务器』嗡鸣,交织成一曲『数字化』变革的前奏。曾经困扰贵州国资监管的数据孤岛、系统壁垒、智能应用短缺和安全风险等难题,即将被贵州国资云破解。
8月底,由贵州省国资委统筹主导、全省国企共建共用的贵州国资云发布。它以穿透式在线监管为核心,致力于为国企『数字化』转型提供全栈式“工具箱🧰”,重塑国资监管与企业运营新模式。
结合省国资委大数据平台项目建设要求,一个包含智能问数、企业数据填报指引、指标解读、政策解读等功能的监管AI助手已打造完毕。
“股权投资聚焦主业模型、多层架构判别模型、控股不控权判别模型、违规出借资金风险模型”4个监管场景也完成开发。
“重要的是,贵州国资云不仅是监管基础设施,更是一个开放创新的生态平台。”平台建设单位贵州大数据集团企业『数字化』事业部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正与茅台集团、磷化集团、高速集团、水投集团等企业积极对接,共同探索数据穿透监管、全域治理和SaaS应用运营等合作。
国资云还将推出“国资云+”一体化解决方案,覆盖国资监管、经营管理、数据服务等场景,并引入第三方应用,持续丰富生态。按照明确时间表:平台2025年10月试运行;2026年6月实现监管用数,12月扩展至市州国资。
一朵云,统揽全局,协同未来。贵州国资监管与国企『数字化』转型,正迎来全新的发展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