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国家政策的持续推动,2025年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将迎来一系列深刻变革。结合政策导向与实践案例,本文从研发视角分五大方向分析医共体信息化建设的新趋势。
嘉讯科技-医院信息HIS系统
一、政策驱动的技术落地:从框架指引到产品落地
2025年医共体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矛盾,仍将是“系统有无”的问题,目前全国大部分的医共体只是挂了牌,实际并无信息化配套。
1.“1+5+N”体系的技术解构
2025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功能指引》将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该文件明确提出构建“1个基础平台+5大协同应用+N个特色场景”的标准化体系,涵盖医疗服务协同、便民惠民、医疗管理、公共卫生和基层管理五大领域。作为国内首家专注医共体软件的源头厂家,我们认为政策标准化与场景定制化的平衡将成为关键。
基础平台: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首选集团一体化建设模式,如果资金不足,则需兼容现有异构系统,比如HIS系统、LIS系统、PACS系统、电子病历系统等,支持混合云部署。通过“微服务+API网关”架构,实现与原有县级医院或基层系统的数据快速对接。
协同应用:重点建设医学检验、影像、心电、病理、远程会诊、消毒供应、智慧急救、共享药房等八大协同中心,突破医保支付(DRG/DIP)、智能审方等核心应用,实现医保控费算法优化,医院药占比显著下降。
嘉讯科技-医院信息HIS系统
2. 政策落地的三大技术挑战
数据标准统一:需建立“医共体数据字典”,实现编码六统一,比如解决检验项目编码、药品目录映射等300+项数据对齐问题。
系统轻量化改造:针对乡镇卫生院老旧设备,我们开发低代码配置工具,项目部署周期从1个月缩短至7天。
跨域安全认证:采用国密算法,实现电子健康卡跨机构调阅的秒级响应。
嘉讯科技-医院信息HIS系统
二、技术融合创新:AI与5G的产业化实践路径
1. AI使用方案
技术选型:对于县级或基层医院,如果单独建设AI『服务器』,则成本太大,性价比不高,需要县域统一建设算力中心,为全县所有医院提供病写书写、辅助诊断、影像等全流程全场景的基于『DeepSeek』或其他开源大模型的AI算力服务。
商业模式:“按月付费”替代传统买断制,AI服务成本降至医院完全可以接受的程度,成为众多销售合伙人推广医共体软件的一大卖点。
2. 5G急救体系的软硬件协同
车载终端:多模态数据采集设备(生命体征+视频+地理位置),通过5G切片技术实现急救车与医院的数据同步误差<50ms。
系统联动:打通120调度、急诊预检、手术室准备全流程,胸痛等急救患者D2B时间可以节省一半。
嘉讯科技-医院信息HIS系统
三、数据价值释放:从“共享”到“智能决策”的进阶
1. 实时动态决策,实现事后统计提升为事中干预
流式计算引擎:采用Apache Kafka+Flink架构,实现检验检查、电子病历等数据的毫秒级处理,支持实时预警(如脓毒症休克风险预测)。
动态知识图谱:构建县域疾病谱系图谱,结合时空数据分析(如流感高发区域热力图),动态调整药品储备与医生排班。
2. 患者参与决策,C端数据反哺体系优化
健康数据银行:患者通过微信小程序授权,医共体平台使用其运动、饮食、体征等个人数据,换取个性化健康积分。
群体决策模型:基于患者满意度数据(NPS≥70)动态调整服务流程,医共体门诊流程改造后投诉率可以直线下降。
嘉讯科技-医院信息HIS系统
四、服务模式重构:软件定义医疗的新范式
1. 家庭医生工作台的革命性升级
智能签约:基于居民健康画像通过『DeepSeek』自动推荐签约套餐,签约效率至少提升2倍。
移动工作站:集成AI慢病管理助手,自动生成随访计划并预警高危患者(比如心衰再住院率可以下降20%)。
2. 资源调度算法的实战价值
开发“时空资源优化模型”,综合考虑医生排班、设备状态、患者流量等因素,同时基层医院HIS系统的门诊医生工作站融合县级医院的CT等大型设备的申请和预约模块,实现医共体CT检查等待时间下降50%。
嘉讯科技-医院信息HIS系统
五、安全与效能:医共体软件厂家的双重责任
1. 信创适配的技术攻坚
完成从操作系统(麒麟/UOS)到数据库(达梦/瀚高)的全栈适配,在特朗普2.0阶段,信创一定会加速。
2. 运维体系的智能化转型
构建医共体信息化工单系统,融合在医共体软件的所有常用模块,临床一线人员在使用过程中有任何需要协助的时候,都可以快速通过工单系统,与『工程师』直接取得联系,“让听得见炮火的人呼叫炮火”,实现运维模式的智能化转型。
嘉讯科技-医院信息HIS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