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的AI产品,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
AI助手类应用一窝蜂涌现,却因能力大同小异而高度同质化,几乎没有形成差异化竞争的壁垒;
AI社交类产品像是走马观花,三日新增留存率普遍跌至20%以下,用户短暂尝鲜后便匆匆离场。
背后折射出的是整个AI产品生态的结构性困境:模型能力的对齐,让“能做什么”不再是稀缺资源,怎么留住用户成了新的门槛。从拼算法、拼参数的时代,过渡到了拼场景、拼体验的阶段。
9月25日的2025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上,京东正式发布了万能数字人助手“他她它”,加入到了AI产品的争夺战。在越来越多创业团队折戟的赛道上,京东能否把AI从“尝鲜”拉回到“常用”呢?
作为一个在公测阶段就开始使用“他她它”的资深用户,我们来聊聊自己的一些看法。
01 击中了一个痛点、两个痒点从产品定义上看,京东给“他她它”的标签是“万能数字人助手”,核心载体是名为“万能博士”的数字人,通过拟人的语音、丰富的表情和灵动的动作,提供工作、生活、学习等场景在内的服务。
用一句话来形容:“他她它”并非单纯的AI助手,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AI社交,而是融合了“工具属性”与“娱乐属性”双重身份。
如果从5月末的公测算起,“他她它”已经陪伴了我们三个多月,平均每周有5次以上的打开,远超同类的十几个产品。之所以被列入“常用”APP名单,在于“他她它”击中了我们的一个痛点和两个痒点。
先来说击中的痛点——准确率。
我们对搜索问答、知识助理、办公助手等工具类AI最核心的诉求是“准确率”,特别是咨询金融、医疗等专业知识时,很多AI助手最大的问题是要么答得模糊,要么逻辑对不上。
比如我们询问“痛风患者能不能吃虾”的问题,有的AI要么直接说“可以少量”,要么干脆给一堆不靠谱的参考。
“他她它”不仅会明确告诉我们“虾属于中等嘌呤食物,在痛风急性发作期应避免食用”,而且顺带推理出了针对痛风患者的饮食建议,甚至结合语境自动关联了智能体“大为医生”。点击进入智能体后,可无缝衔接和“万能博士”的对话,进一步确认病情并给出专业回答。
再比如让AI做一份理财计划,最常见的是简单的比例划分,比如银行存款30%、投资20%、消费50%等,存在逻辑缺失。
“他她它”根据我们的目标,将回答分成了4个部分:每月收支分配、增收建议、理财策略和生活优化,没有越界给“买股票”这种风险答案,而是把结果转化为实际可执行的操作。最后联动智能体“京东财富管家京小贝”,生成更加详细的储蓄计划,并推荐高收益的理财产品。
原因可以追溯到权威综合评测榜单Rbench0924,JoyAI大模型的推理能力以76.3的得分排名国内第一。
除了大模型本身的推理能力,“他她它”的产品逻辑也是体验的加分项:基于上下文推理,自动推荐用户需要的智能体,降低了用户操作门槛的同时,在一个APP里实现了服务上的闭环。
然后是第一个痒点——共情能力。
目前AI产品的主流形态是对话框,或者是类似“打电话”的语音模式,可以说是典型的理工科思维。
“他她它”的创新在于,将数字人能力和工具服务进行了融合。
不管是提供通用服务的“万能博士”,还是垂直场景的智能体,和用户对话的是有表情、有动作的数字人形象,并且实现了对用户行为、兴趣偏好和情感状态的精准捕捉与分析,提供了更多情感和共情能力。
举个例子:我们用语音和“万能博士”对话时,不仅实现了面对面、全双工、超拟人的对话体验,让对话能力有了类真人的特质。而且声音中夹杂着情绪时,会自动推荐帮助用户解压的智能体服务。一个最直观的感觉,“他她它”不像是在和AI对话,而是和活生生的“人”沟通。
再来说第二个痒点——可玩性。
工具类产品的特点是“用完就走”,可以理解为产品经理的“克制”,代价则是缺少黏性与复利效应。
“他她它”产品团队的解题思路是增加可玩性。
不单单从工具框到数字人的交互进化,还打造了AI朋友圈、1V1智能体互动、灵魂匹配、AI克隆仓等新玩法,给予了用户更多的探索感。
其中“灵魂匹配”有点像Soul的玩法,但匹配的对象是AI智能体,基于情景进行1V1互动;AI克隆仓可以上传亲人、朋友、宠物的照片,甚至能够克隆音色,在虚拟世界中长久陪伴。
对比市面上的AI社交产品,“他她它”的共情能力,营造出了一种差异化的“叙事体验”,用户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沉浸其中。有时候可以和智能体聊一个下午,沉淀下来的内容又让AI进一步了解了用户。
当然,现阶段仍有一些“槽点”。
比如“万能博士”还不能按照自己的喜好自定义形象、没有开放在对话中上传文件的功能、执行多重任务的“代理模式”目前还在规划中。
02 京东规划出了两张“蓝图”比起当前的体验,我们更关心“他她它”的未来规划。从2025年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上,我们也能窥见“他她它”的野心。
在大会上,京东升级了大模型品牌JoyAI大模型、发布了语音大模型JoyAI LiveTTS、数字人大模型JoyAI LiveHuman,以及下一代购物和生活服务超级入口京犀 App、行业首个附身智能平台JoyInside等等,从侧面揭示了“他她它”可能的进化方向。
一是无缝链接京东生态服务。
目前主打的知识问答、医疗问诊、美食、金融咨询等服务中,已经有了链接京东生态服务的雏形。
以前面提到的“大为医生”为例,在数据上已经和京东APP的“看病买药”打通,不仅可以同步病历,提供了在线医生入口,涉及到推荐用药时可以直接点击链接购买,形成了AI问诊、开方、买药的闭环。
在2025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现场,京东还演示了通过“他她它”点外卖的场景:和“万能博士”聊天时谈到点外卖相关的场景,会自动推荐“京东外卖点餐助手”智能体,只需要告诉AI想吃什么,就会自动推荐适合的门店和菜品;一个确认点单的指令,就能完成下单、支付等流程。
和京东生态的无缝链接,可能是“他她它”的下一个杀手级功能:外卖、就医、理财等需求的满足,不用在各种APP里来回跳转,只需要用自然语言表达诉求,剩下的都可以交给AI来实现。
一边是碎片化的服务需求,一边是京东庞大的生态资源,隐藏的入口价值不言而喻,同时也赋予了“他她它”更大的想象空间:从“万能助手”进一步演变为“关系型操作系统”,真正实现“能聊天、会办事、可陪伴”。
二是和实体终端“灵魂”联结。
早在智能音箱时代就有不少人诟病:为什么AI不能跨平台服务,被人为限制在了某个APP或硬件里?
京东给出了确定的答案——除了手机里的APP,“他她它”将支持AI伙伴线上线下“同一灵魂”的打通,附身于具象化的硬件终端。也就是说,AI玩具、『机器人』️、机器狗乃至家电设备,将与“他她它”共享同一灵魂。
可以佐证的是,京东已经向『机器人』️、AI玩具企业免费开放了JoyInside 2.0的接入,提供“硬件+软件+生态”的一体化方案。
在2025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展区,云深处、众擎等品牌的『机器人』️已经在JoyInside的驱动下,实现了表情、动作与语音的高度协同;热门AI潮玩Fuzozo、元萝卜AI下棋『机器人』️等纷纷接入了JoyInside。“他她它”和实体终端“灵魂”的联结,已经是一种现在进行时。
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灵魂”联结打破了传统的AI边界,“他她它”不是一个孤立的APP,而是以智能体为内核的生态载体,可以附身在任何硬件上,成为用户“无处不在的朋友”,像水和电一样融入人们的生活肌理中。
因为两张“蓝图”的出现,意味着京东正在进行下一个五年乃至十年的布局。不应该将“他她它”等同于市面上的AI工具或AI社交,京东正在尝试一条全新的路径,即以“万能助手”的实用价值为底座,叠加“关系型操作系统”的生态服务,重新定义一个贯穿线上线下、虚拟与现实的AI伙伴。
如果这条路径跑通,AI产品的形态将不再是一个被动调用的“功能集合”,而是能主动理解、跨场景调度、持续陪伴的“数字人格”。就像是钢铁侠里的“贾维斯”,成为生活中像朋友一样的存在。
03 写在最后作为一款刚正式发布的产品,“他她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却不乏有价值、有前瞻性的启示:
1、工具与情感的化学反应。
“他她它”没有堆砌功能,而是把高效的生态服务和深度的情感陪伴放在同一个产品逻辑里,让两者产生了化学反应:既能帮用户下单外卖、理财、问诊,又能在聊天中传递理解与温度,构建了理想型AI的雏形。
2、生态的护城河与围城。
零售、金融、健康、物流、内容……这些看似分散的板块,通过智能体被串联在一起,形成了完整的服务能力。代价则是生态是否封闭,如何在护城河与围城之间做平衡,可能影响“他她它”的生命周期。
3、AI产品创新的风向标。
“他她它”代表了AI产品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只有打通效率与关系、工具与生态、虚拟与实体,才能真正走进用户的生活。想要在AI赛道上活下来,需要的不是功能叠加,而是AI能力和服务的深度融合。
借用狄更斯的一句话来结尾: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创新永远是最好的答卷,AI的想象空间远没有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