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铸造管材的热处理工艺需根据管材材质、性能需求及工艺特点进行针对性设计,以下是常见材质及工艺的热处理方案:
一、球墨铸铁管:消除白口,优化力学性能
典型工艺:退火处理
- 目的:消除离心铸造中因快速冷却产生的渗碳体(白口组织),将基体组织转变为铁素体,提升塑性和韧性。
- 工艺参数:
- 温度:720~760℃(低温退火),或根据标准(如ISO2531)进行高温退火。
- 时间:保温数小时至组织稳定,随后缓冷。
- 效果:
- 伸长率提升至5%~10%,满足管道安装要求。
- 硬度降低至200~250HB,便于后续加工。
- 应用场景:水冷金属型离心铸造工艺生产的球墨铸铁管,因冷却速度快易产生白口,需强制退火。
二、高铬铸铁/Q235钢复合管:协同强化内外层性能
典型工艺:分级淬火+回火
- 目的:
- 外层Q235钢:消除魏氏组织,提升韧性。
- 内层高铬铸铁:提高硬度,增强耐磨性。
- 工艺参数:
- 淬火:950℃保温1小时,空冷(避免水冷导致畸变开裂)。
- 回火:450℃×3.5小时 + 350℃×3.5小时,分阶段消除应力,稳定组织。
- 效果:
- 复合管硬度达60~63HRC,满足耐磨管道标准(DL/T 680—1999)。
- 内外层性能协同,适用于矿浆输送等高磨损工况。
- 关键点:
- 冷却方式需平衡硬度与畸变风险,空冷为优选。
- 回火温度需精确控制,避免硬度下降过多。
三、合金钢离心铸管(如ZGCr28):调质处理强化性能
典型工艺:淬火+高温回火(调质)
- 目的:获得回火马氏体组织,提升强度、硬度和韧性综合性能。
- 工艺参数:
- 淬火:加热至奥氏体化温度(如900~950℃),保温后油冷或水冷。
- 回火:500~650℃高温回火,保温后空冷。
- 效果:
- 拉伸强度≥1220MPa,屈服强度≥850MPa,延伸率≥10%。
- 硬度≥38HRC,满足电厂、锅炉等高压工况需求。
- 应用场景:需承受高压、高温的特种管道,如蒸汽管道、核电用管。
四、灰铸铁排水管:去应力退火
典型工艺:低温退火
- 目的:消除铸造应力,防止使用中变形开裂。
- 工艺参数:
- 温度:500~550℃,保温后缓冷至200℃以下出炉。
- 效果:
- 残余应力降低50%以上,提升管道尺寸稳定性。
- 适用于建筑排水、污水管道等静载荷工况。
五、工艺选择原则
- 材质导向:
- 铸铁类(球墨铸铁、灰铸铁):以退火为主,消除白口或应力。
- 合金钢类:以调质处理为主,强化综合力学性能。
- 复合材料:需兼顾内外层性能,采用分级热处理。
- 冷却方式:
- 空冷:适用于厚壁管材,减少畸变风险。
- 水冷/油冷:适用于薄壁管材或需快速冷却的合金钢。
- 温度控制:
- 精确控温(±5℃)是关键,避免过热导致晶粒粗大或过冷导致应力残留。
- 后处理配套:
- 热处理后需进行矫直、喷锌、涂层等工序,提升耐腐蚀性和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