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济源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城市管理问题的快发现、快定责、快流转、快处置,是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以下简称“运管服”)平台的重要目的。青岛、济南以及巴中的实践,展示了“CIM+运管服”的强大能力,通过数据融合和业务协同,实现了城市管理的“一网统管”和“一图总览”,有效提升了城市运行效率和应急处置能力。
推动CIM+运管服平台建设
【亮点】
【镜头】
青岛市城市运管服平台汇聚了公安、住房城乡建设、交通等32个市直部门和区(市)的数据,形成了58个城市管理的专题数据库,为城市管理各个行业的场景应用及数据分析指挥调度提供了大数据支撑。
为拓宽问题发现的渠道,青岛建立了“主动发现+互动发现+自动发现”模式。其中,主动发现,全市信息采集员每天对建成区12大类、215小类的城市管理问题进行巡查、采集和上报;互动发现,市民可通过“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中的“点靓青岛”小程序反映身边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自动发现,利用5万余路固定高低点视频及车载移动视频、无人机、卫星影像建立起的低、中、高动静结合、全方位立体化的感知体系,通过视频加算法对32类城市管理问题进行自动抓拍和监控。
探索双平台融合新路径
【亮点】
【镜头】
在巴中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一张超大的电子屏幕详细地展现着全市的立体模型,工作人员只需输入不同的天气数据,屏幕立即呈现出对应场景。
巴中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系统所呈现的画面,是结合了天气数据、实际地理环境、位置、地势等因素,最终测算出的精准结果,为城市治理工作提供方向和数据支撑。
巴中组建了“业务骨干+技术专家”联合专班,系统性开展中心城区多源异构数据的采集、清洗、治理与融合工作,整合了42万条城市部件数据、95.8万栋城镇及农村房屋建筑信息;汇聚16个部门的超3800万条业务数据,完成中心城区63.7平方公里及地下管网800公里的精细三维模型构建。
开展CIM+城市管理一张图应用
【亮点】
结合济南市CIM基础平台,集成城市管理要素、城市部件、城管单元网格三大类数据,建设济南市城市管理一张图系统。其中,城市管理要素包括道路保洁区、公厕、垃圾处理厂等18类城市管理及保洁相关数据,城市部件包括济南市中心城区主干道沿线5大类、65小类共102万个城市部件数据,形成了城市部件“电子身份证🪪”,城管单元网格包括单元网格及网格员。信息采集员、路长及网格员借助该系统可以掌握管辖范围内设施、部件的位置、数量、现状和权属,极大地方便了日常巡查、问题上报等工作,对于部分程度较轻微事件,信息采集员可直接联系责任人解决,减少了流转上报时间。
【镜头】
济南市CIM +城市管理一张图系统,以城市CIM基础平台为支撑,整合城市管理数据、城市部件信息以及城管单元网格与网格员信息,为城市管理打造了一个智能、高效的神经中枢。
在城市管理数据方面,系统涵盖了18类关键要素,全面覆盖了城市管理的各个领域。通过整合和分析数据,可以实时了解城市管理的各项工作进展和运行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通过“电子身份证🪪”,快速定位和了解任何一个城市部件的相关信息,大大提高了城市部件管理的效率和精准度。如在进行道路维修时,工作人员通过“电子身份证🪪”迅速获取该路段路灯、井盖、垃圾桶🗑️等城市部件的信息,提前做好相应的防护和维修准备,减少对市民生活的影响。
济南市实现了城市管理从“粗放式”向“精细化”的转变,显著提升了城市管理的效率,为市民创造了更加整洁、有序、舒适的生活环境。
转自:住建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