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智能化车间里的机械臂运转,到穿梭街巷的无人配送车,再到百年古宅中精雕细琢的木雕技艺,发展与传承并行,创新与乡愁共生,一幅兼具活力与底蕴的县域发展画卷,正在松阳徐徐展开。
华威家居:门户里的科技
门,自古有之。远古之时,巢栖穴居,门就是遮风避雨之所。松阳的华威家居,28年以来始终专注这项“传统行业”,把门这个古老的生意越做越大,甚至在家居市场面临挑战的今天,仍在逆势增长。9月25日,记者来到华威家居集团,探寻增长的秘密。
记者发现,28年来,这家公司的工艺一直在升级。1998年成立之初是铁艺的门,2003年转向铝艺,2006年自主研发的铸铝板诞生,2008年真空铸造自动化流水线研发成功,2013年上了全自动装甲门装备系统。如今,高温焱彩、鎏金工艺、拍花工艺、熔铜工艺一应俱全。
产品的文化内涵也在不断丰富。一层展厅内的“门・艺术博物馆” 系统铺展了五千年门文化脉络。从殷商青铜门环复刻品到明清雕花门扇模型。走进相邻的产品展区,“印象敦煌”系列门体以飞天纹样勾勒丝路神韵,五行奇门系列、印象大师系列、高端定制系列等,实现中式美学、与西方印象派、现代艺术的碰撞共生。
据介绍,在工艺与文化之外,公司最核心的竞争力还是科技。公司各类产品工艺升级的背后正是科技的硬实力。2025年,公司入选浙江省先进级智能制造工厂名单,依托“未来工厂”试点优势,实现从设计到交付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将314项国家专利转化为本土产能,让松阳成为高端装甲门的全国智造高地。
新石器无人车:街巷间的智慧
这两天,关于新石器无人车的新闻不少。9月23日,新石器无人车第1000万台整车在浙江正式下线交付。刚刚过去的台风天气,深圳有200多台新石器无人车风云无阻24小时不间断运行。
在松阳,新石器白色无人车已在社区、景区运行。这些缓缓行驶车子是正宗的松阳造。新石器无人车(松阳)有限责任公司装配的这些车辆,搭载了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技术,能灵活应对城乡道路的复杂路况。
据该公司负责人赵银介绍,松阳公司是2023年投产的,仅今年就已经装配了两千多台车辆。区位优势明显,产品可辐射☢️华东地区,乃至珠三角,产业政策支持有力,产业链配套完善,应用场景丰富……赵银谈起新石器无人车选择松阳的理由如数家珍。
据介绍,在松阳,新石器无人车不仅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难题,还覆盖了生鲜配送、政务物资运输、景区服务等多个场景,正成为当地智慧城市建设的“移动窗口”。
黄家大院:古宅里的记忆
离开现代化的产业区,走进松阳古城区,黄家大院的青砖黛瓦便映入眼帘。这座始建于清代的江南古宅,由松阳望族黄中和祖孙三代历时60余年打造,不仅是浙南传统民居的典范,更承载着一段跌宕起伏的家族史与时代记忆。
大院由前院“集成堂”、中院“武技楼”、后院“梅兰竹菊轩”三部分组成,每一处都独具特色。前院集成堂又称“百寿厅”,是黄家第三代黄秋光于民国初年建造,三进七开间的格局尽显气派。这里的木雕堪称民国木雕的巅峰之作,204个写法各异的篆体寿字雕刻在牛腿、雀替上,“凤栖梧桐”“松鹤延年”“麒麟送子”等图案栩栩如生,既藏着美好寓意,也展现了精湛工艺。天井四周的船篷顶回廊、科学的排水系统,以及“泽周仁粟”“花甲同周”等见证家族荣耀的牌匾,都诉说着过往故事。
中院武技楼建于清同治年间,是大院最古老的建筑,为黄中和所建。一进五开间的三合院虽雕刻不如前院精细,但门罩上的麒麟图、窗格中的童子戏耍练武图别具特色。
后院“梅兰竹菊轩”由黄秋光父亲黄绍桂建于清光绪年间,东楼“梅兰轩”已改建,西楼“竹菊轩”保留完好。这里的雕刻围绕“梅兰竹菊”展开,石库门上的竹菊图案寓意“步步高升”“高中举人”,窗棂上的昆虫动物雕刻细致入微,花板上的“二十四孝”故事传递着传统美德。
百余年来,黄家大院历经沧桑。但它依然屹立,见证着黄氏家族的变迁。黄秋光曾资助革命,后靠实业重振家业;其儿子们多接受高等教育,三子黄庆慈更是我国公路建设先驱,参与多条重要公路修建。如今,黄家后裔遍布国内外,传承着“仁、智、信、直、勇、刚”的家训。
这座集建筑艺术、家族文化、时代印记于一体的黄家大院,是先人留下的宝贵遗产,其蕴含的儒商精神与匠人精神,至今仍值得人们学习与传承,不仅是松阳历史的“活化石”,更是浙西南木雕艺术的“博物馆”。
(摄影:黄于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