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跟老程序员聊起做系统的工具,总能扯出一串“进化史”,从最早的长城286配FoxBase,到现在的国产平台,每一步都跟着我们干活的需求在变,说起来就跟看日子过一样实在。
早年间程序员用的长城286电脑,跟现在的笔记本📓比起来又大又重,开机还得等半天。那会存数据全靠FoxBase,要查个东西得敲一串命令,比如 “LIST FOR客户名="张三"”,记错一个字母就报错,得对着手册一点点改。那时候做个简单的库存表,都得先背熟一堆命令,没点耐心真干不了这活。
后来到了90年代末,大家发现记命令太麻烦了,就有了Delphi配Paradox的组合,这算是“可视化”的第一步。
Delphi好就好在“所见即所得”,拖个按钮、拉个表格到屏幕上,预览的时候啥样,做好了就啥样,不用再脑补界面。搭配的Paradox数据库也比FoxBase友好,至少能点鼠标操作,不用全程敲命令。
我记得当时有个朋友做小公司的客户管理系统,用Delphi拖了两天界面,再连上Paradox的表,居然真能用了,那会他还挺得意,说终于不用跟命令较劲了。
再往后微软就发力了,VB6一出来,跟Access搭着用简直是小企业的福音。
Access不用装复杂的『服务器』,电脑上装个Office就有,存个客户信息、库存数据够用;VB6写界面比Delphi还简单,甚至能直接连Access的表,不用写太多代码。以前帮邻居家的小厂子做过销售台账系统,就是用这俩搭的,他自己学着改改数据字段,不用总来问我,那会就觉得,工具越来越“接地气”了。
等大家发现办公软件才是刚需,Excel VBA就火了。毕竟不是每个公司都需要专门的系统,但财务要算报表、人事要统计考勤,这些都能用Excel搞定。加段VBA代码,点个按钮就能自动拉数据、算结果,不用手动复制粘贴。
我有个朋友以前在单位做工资表,学会了个简单的VBA,能自动算个税和实发工资,下班都能早走半小时,总说这工具比计算器好用多了,这就是办公集成的好处,不用额外装软件,在常用的Excel里就能解决问题。
后来大家为方便异地同事查看内容用上了SharePoint,但当时做Web页面较麻烦,Infopath便成了“妥协方案”,无需写网页代码,拖拽制作表单挂到SharePoint上,同事就能在线填报销单、报考勤。
不过这一组合有缺点,Infopath功能局限大,连做带条件判断的表单都费劲,只能算“轻量级Web工具”,称其为“Web化妥协”很贴切。
云时代到来后,微软的Power BI和Power Apps将“云化”开发发挥到极致,无需本地安装,直接在浏览器中即可使用,其中Power BI能将Excel数据转化为动态报表,轻点即可洞察销售趋势。
而Power Apps则无需大量代码,通过拖拽表单、添加查询,就能快速生成手机App,例如销售人员在外可当场填写订单,数据实时存入云端,办公室内即可同步查看。
现在到了云表平台,其实是把前面这些优点都揉一块了。它不用你懂复杂的编程,跟Excel似的画表格、设中文公式,就能做进销存、MES、WMS、ERP等管理系统;又能像Power Apps那样挂在云上,手机电脑都能访问;还能连Power BI做分析,数据不用来回导。
比如开个小超市,用云表做个库存系统,入库出库扫码就行,还能自动生成销售报表,老板自己就能搭,不用请程序员。
不仅能做简单系统,就连工厂里需要的复杂MES,也能靠它开发出来。
就像做国际化高端门窗的良木道,用它搭了套MES系统,车间里每道工序的完成情况、物料使用量、设备运行状态,都能实时在系统上显示,生产全流程一下子可视化、透明化了,哪道工序卡壳了,管理者当场就能看到并协调,生产效率高多了。
小结回头看这软件发展史,其实没什么复杂的道理,就是工具越来越“懂人”,不用再死记硬背命令,不用再求着专业程序员,普通人也能靠着这些工具,把自己的活干得更顺。
对此,您有何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继续讨论哦。
文|胖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