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2025年光通信产业链研究报告
报告共计:88页
AI浪潮下光通信产业迎爆发期:技术迭代与全球竞争格局深度解析
在人工智能浪潮的推动下,大模型与生成式AI对高性能计算资源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作为信息传输核心载体的光通信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据行业研究显示,全球光通信市场规模已突破500亿美元💵,行业整体向高速率、集成化方向加速演进,成为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底座。
光通信是以光信号为载体的通信技术,通过电光转换、光信号传输、光电转换三个核心环节实现信息传递,凭借高速率、大容量、长距离、低损耗等优势,正逐步替代传统电缆,广泛应用于电信骨干网、城域网、『数据中心』互联、5G基站及智能终端等领域。从分类来看,按传输介质可分为光纤通信与光自由空间通信,前者作为现代通信骨干网核心,适用于跨国跨城干线与宽带入户;按光源特性则有激光与非激光通信之分,激光通信因高方向性、高相干性成为主流;按传输波段又涵盖可见光、红外光与紫外光通信,其中近红外波段是光纤通信的主力。
光通信产业链涵盖上游核心元器件、中游设备制造及下游应用三大环节。上游的光『芯片』、电『芯片』与光器件是产业技术壁垒最高的部分,其中光『芯片』又分为有源与无源两类,有源光『芯片』中的激光器『芯片』(如VCSEL、DFB、EML)和探测器『芯片』(PIN、APD)直接决定光通信系统的传输效率,且速率越高的光模块中光『芯片』价值占比越高,800G及以上光模块中光『芯片』价值占比超60%。电『芯片』则承担电信号放大、驱动与处理功能,DSP、激光驱动器等核心产品随AI智算需求升级,正从10G及以下低速向25G、100G高速率迭代。
中游的光模块与光纤光缆是产业规模化应用的关键。光模块作为光电转换核心接口,已进入800G规模部署阶段,1.6T光模块成为新焦点,CPO(光电共封装)与硅光技术则是突破传统光模块带宽与能耗瓶颈的关键方向。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光模块市场规模达178亿美元💵,预计2029年将增至41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8.5%,其中中国厂商表现亮眼,中际旭创、新易盛、华为等7家企业跻身全球前十,中际旭创更是跃居全球第一。光纤光缆方面,中国是全球最大生产国与消费国,2024年光缆产量达2.69亿芯公里,长飞光纤、亨通光电、中天科技等企业占据全球重要市场份额,同时空心光纤等新型产品在超低时延场景的应用试点逐步展开,为超高速传输提供新可能。
下游应用领域中,电信与数据通信市场双轮驱动。电信市场聚焦骨干网、城域网与5G基站建设,数据通信市场则受益于云计算与AI智算中心爆发,对高速光模块、光纤光缆的需求持续攀升。值得关注的是,海底光缆作为跨洋数据传输的核心载体,正进入新旧更替周期,2024-2026年全球将有76条新海缆投运,总长约38万公里,中国企业在该领域的参与度不断提升,华海通信已跻身全球海缆交付份额前三。
从全球竞争格局来看,光通信产业呈现“上游海外主导、中游中国领跑、下游需求多元”的特点。上游高速光『芯片』、电『芯片』市场仍由美国Coherent、Lumentum、博通等企业掌控,中国在低速领域已实现国产替代,源杰科技、仕佳光子、长光华芯等企业正加速25G及以上高速产品研发突破。中游光模块与光纤光缆领域,中国企业凭借成本控制与规模优势占据主导地位,全球光模块市场中国厂商份额超50%,光纤光缆市场前十大企业中中国占据四席。
未来,随着AI算力需求持续释放、6G网络布局启动及硅光、CPO等技术不断成熟,光通信产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增长空间。一方面,高速率、高集成度的光『芯片』与光模块将成为技术竞争核心;另一方面,海外市场拓展与新型应用场景开发将为中国企业带来新的增长机遇,推动全球光通信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报告共计: 88页
中小未来圈,你需要的资料,我这里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