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活动月历
金秋十月,既是家国同庆的时刻,也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传统文化、践行美德的好时节。根据全国少工委“强国复兴有我 争当新时代好少年”少先队主题活动实施指引,10月可围绕爱国主义教育、少先队组织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劳动奉献等核心,设计沉浸式、实践性少先队活动。让我们一同解锁莆田市10月少先队活动方案,带领少先队员在体验中成长,在实践中感悟。
01
10月01日
国庆节
02
10月06日
中秋节
03
10月08日
寒露
04
10月13日
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纪念日
05
10月16日
世界粮食日
06
10月24日
联合国日
07
10月26日
中国环卫工人节
08
10月29日
重阳节
09
10月31日
世界勤俭日
国庆节
国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契机,学校少工委可结合新征程少先队“播种”工程,以 “礼赞祖国76载・莆娃话家乡” 为主题,依托莆田本地文化与发展成果,引导队员感受祖国与家乡的进步,树立“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志向。
1
“莆娃看家乡・祖国在心中”主题教育周(10月1日-10月7日)
发起“红领巾巡礼莆田”行动:结合队员活动半径,选取学校周边可及的莆田特色点位(如莆田市博物馆、科技馆、绶溪公园文化街区、妈祖健康城展示中心等),组织队员分组走访。鼓励队员用画笔、文字或短视频记录见闻,如“科技馆里的航天模型”“绶溪步道的生态美景”,形成“家乡新变化”手账或vlog。
2
“童心向祖国・创意献祝福”实践活动(10月1日-10月10日)
队员以“祖国发展 + 莆田特色”为核心,用手抄报、剪纸、电子展板等形式创作(如“兴化米粉非遗与祖国非遗保护成果”“木兰溪治理前后对比画”)。开学后在校园走廊、班级外墙展示优秀作品,组织“作品解说会”,让队员分享创作思路与对家乡、祖国的祝福。
3
“致敬先烈英雄,热爱伟大祖国”故事大赛(10月10日-10月30日)
活动依托少先队“播种”工程,分三阶段开展:筹备报名,队员挑选革命先烈或时代楷模故事;中队初赛,队员上台讲述,推选晋级;校级决赛,分低中高年级比拼,中高年级加“英雄精神感悟”环节;颁奖展演,推优秀故事至校园平台,引导队员学英雄、践行动,厚植爱国情。
中秋节
中秋节承载“团圆和谐、家国情怀”的文化内涵,学校少工委可结合“播种”工程,以“月满中秋・莆韵话团圆” 为主题,融入莆田“中秋博饼”“送秋”等特色习俗,引导队员感受传统节日魅力,厚植爱家爱国情感。
1
“莆田中秋习俗寻根”行动
“开展中秋习俗小课堂”:用动画、民间故事讲解中秋起源,重点聚焦莆田特色习俗——通过图片展示“中秋博饼”的骰子玩法与寓意(如“状元”象征吉祥)、“送秋”时晚辈向长辈送芋头、月饼的礼仪,组织队员分组制作“莆田中秋习俗思维导图”,标注习俗背后的“团圆”“孝亲”内涵。
举办“莆韵中秋诗词会”:队员搜集《水调歌头》等经典中秋诗词,以及莆田本地中秋民谣(如《中秋月》方言版),通过朗诵、书法书写、绘画配图等形式呈现;邀请莆仙戏演员进校园,教队员学唱简单的中秋主题莆仙戏选段,制作“中秋诗词手账”记录所学所感。
2
“团圆情・暖人心”实践
发起“家庭中秋共团圆”活动:鼓励队员与家人合作制作莆田传统月饼“起酥饼”,参与家庭家宴筹备,用照片记录“一起揉面”“向长辈敬茶”等团圆瞬间,开学后在中队会分享“我的中秋家庭故事”,重点讲述“送秋”时与长辈的互动细节。
组织“红领巾暖童心”志愿服务:针对学校留守儿童、社区独居老人,队员分组准备自制月饼、手写中秋贺卡,上门送上祝福;协助老人与远方家人视频连线,录制“中秋暖心视频”,传递“虽不团聚,心意相连”的温情。
寒露
寒露是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蕴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学校少工委可结合“壮苗”工程,以“寒露知时节・莆田悟农趣”为主题,结合莆田龙眼、枇杷等特色农作物,引导队员观察自然、树立生态意识。
1
“寒露自然观察” 科学调查行动
校园/田间观察实践:带领队员走进校园菜园、学校周边农田(或绶溪公园农耕体验区),观察寒露后植物变化——记录水稻成熟的颜色、菊花绽放的形态,重点观察莆田特色农作物(如龙眼树的秋冬修剪痕迹、枇杷树的花苞生长情况),用画笔或文字制作“寒露自然笔记”,标注植物名称与生长特点。
开展“寒露农事小讲座”:邀请本地老农或生物老师进校园,用实物讲解“霜降杀百草”“霜打菊花开”的科学原理,演示莆田农民寒露后的农事操作(如修剪龙眼枝、为枇杷树包裹保温膜),让队员动手体验简单农事,理解“顺时而作”的生态智慧。
2
“寒露农事” 科普与实操体验
寒露养生知识分享:通过图文、短视频介绍莆田寒露饮食习俗(如喝桂圆红枣茶滋补、吃羊肉火锅驱寒),以及“添衣保暖”的健康要点,鼓励队员结合莆田食材(如莆田桂圆、兴化米粉),为家人设计“寒露养生食谱”(如“桂圆米粉甜汤”)。
“暖身暖心”手工行动:指导队员用旧布料、棉花制作简易暖手宝,或用毛线🧶编织小围巾🧣,送给校园保洁阿姨、社区独居老人,附上“寒露保暖小贴士”卡片,将节气知识转化为关爱他人的实际行动。
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纪念日
建队日是少先队的重要节日,学校少工委可紧扣“强基”工程,以“传承队魂・莆韵育新苗”为主题,结合莆田本地英雄事迹,强化队员组织归属感与光荣感。
1
“强国复兴有我 争当新时代好少年”主题队日活动
结合“播种”工程“思想启蒙”要求,向新队员传递少先队“听党话、跟党走”的组织初心,讲解少先队员的使命担当,播下“爱党爱国爱组织”的思想种子;以庄重的入队仪式(宣誓、唱队歌、佩戴红领巾)营造仪式感,让新队员直观感受“成为少先队员”的荣誉,增强对少先队组织的认同感与光荣感;通过颁发“红领巾奖章”,将光荣感转化为行动。
2
“争当新时代好少年,红领巾请祖国检阅”队礼仪比赛
依托“播种”工程“习惯养成”目标,以“规范、统一”为核心开展少先队基础礼仪训练,要求队员红领巾佩戴动作标准、队礼身姿挺拔、队会仪式步伐整齐,让规范礼仪成日常习惯,既练纪律意识与协作能力,又以外在仪式彰显组织认同与家国情怀。竞技展示环节增设“礼仪方阵展示”,各中队列队集体展示礼仪动作(如齐行队礼、共诵入队誓词),营造“接受检阅”的庄重氛围,让队员沉浸式体会“规范礼仪是少先队员形象象征”,强化“高标准要求自己、为红领巾增光”的光荣感与使命感。表彰在“礼仪小标兵”“规范仪式中队”外,增设“纪律之星”“集体协作奖”,表彰“不怕吃苦、团结互助”的个人与集体;邀请优秀辅导员或高年级榜样颁奖,结合分享“礼仪与荣誉、集体与成长”感悟,引导队员深化组织文化认知,同步提升个人与集体光荣感。
重阳节
重阳节是传承“敬老、爱老、助老”美德的节日,学校少工委可结合“聚力”工程,以“情暖重阳・莆韵敬亲”为主题,融入莆田“蒸九重粿”“登高祈福”习俗,引导队员将美德转化为行动。
1
“银发课堂・温暖同行”
校园敬老互动:邀请退休教师、社区老人进校园,队员表演莆仙戏选段、红歌合唱等节目;分组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如拍照、视频通话、查询天气),耐心讲解操作步骤,制作“手机使用简易手册”(图文放大版)送给老人。发起“家庭孝亲行动”:鼓励队员按照莆田重阳节习俗,为长辈“送寿面”“陪长辈登近山(如学校周边小山、公园步道)”,用照片记录“帮长辈拎包”“听长辈讲过去的故事”等场景,开学后在中队会分享“我的孝亲故事”。
2
“重阳文化寻根”实践
重阳习俗学习:通过图文、短视频介绍重阳节“登高、赏菊、插茱萸”的传统,重点讲解莆田“蒸九重粿”的步骤(如米粉浆分层蒸制、寓意“步步高升”)、“为老人添福寿”的礼仪,组织队员分组绘制“莆田重阳习俗流程图”。重阳诗词与创作:队员搜集“遥知兄弟登高处”等重阳诗词,通过朗诵、书法书写表达情感;用彩纸制作“重阳祈福卡”,写下对长辈的祝福(如“祝爷爷阿嬷福寿安康”),送给家人或社区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