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种情况?每周一上午的部门例会,明明开了一个小时,可会后整理笔记要花两个小时——要么是自己写的字太潦草,要么是录音里的声音太杂,有时候甚至漏记了领导说的关键任务,回头还要找同事核对,特别麻烦。我之前就是这样,每次开会都跟打仗似的,手忙脚乱,生怕漏掉什么,结果反而没好好听会议内容。
后来朋友给我推荐了听脑AI,说它做会议速记特别好用,我抱着试试的心态下载了。刚开始有点不熟悉,比如不知道怎么标记重点,翻来翻去找不到功能键,还差点把录音给关了,后来慢慢摸索了一下,发现底部菜单栏的“标记”按钮其实特别明显,点一下就会在文字里插个小旗子,后面找重点的时候一目了然。现在我每次开会都会提前打开它,就像提前摆好笔记本📓一样自然。
它最让我惊艳的是实时转写的速度和准确率。上次开项目推进会,我们团队五个人轮流发言,有的说话快得像机关枪,有的带点东北口音,我本来以为转出来的文字会乱成一团,结果它不仅把每个人的发言都用不同颜色区分开了(提前输了参会人名字,它自动识别声音对应),还自动帮我们加了标点和段落,比如“小王说:‘这个方案的时间节点要再调整一下’”后面,居然还加了个换行,看起来特别清晰。会后我只花了10分钟就把纪要整理好了,以前可是要花整整一个小时的,效率提升了好多,我都有点不敢相信。
对了,它还有个“智能总结”功能,我最近才发现的,特别实用。开完会之后,它会自动提取会议的核心议题、关键决策和待办事项,不用我再逐一翻找了。比如上周我们讨论季度目标调整,它总结出了三个核心问题——“现有目标与市场环境不匹配”“团队资源不足”“考核机制不完善”,还有五个待办任务——“市场部下周提交新的市场分析报告”“人事部协调新增团队成员”“财务部调整预算方案”,跟我自己整理的几乎一模一样,省了我好多时间。
用的时候我也总结了一些小技巧,想分享给你。比如开会的时候,把手机放在桌子中间,离每个人都差不多远,这样音质会更好,转写的准确率也更高;如果有同事说话特别快,比如我们团队的小张,说话跟开火车似的,你可以在APP里调一下“语速适配”功能,它会自动放慢识别节奏,不容易漏字;还有,你可以提前把参会人的名字输入进去,它会自动识别每个人的声音,这样区分说话人就更准了,不用会后再一个个对名字,特别省心。
当然啦,它也不是完美的,偶尔会有一点小卡顿,比如有时候网络不好的时候,转写会慢个几秒钟,不过刷新一下或者退出重进就好了,不影响整体使用。还有一次我遇到一个特别生僻的专业术语——“迭代式增量开发模型”,它没识别出来,写成了“迭代式增量开发模”,后来我在“自定义词典”里加了这个词,之后再遇到就没问题了,毕竟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黑话,提前设置一下会更顺手。
我用了快半年了,感觉它给我带来的变化不止是省时间那么简单。以前开会的时候,我总想着要记笔记,没法全神贯注听别人说话,有时候甚至会漏掉一些重要的细节——比如上次领导说“这个项目的 deadline 推迟到下周五”,我光顾着写,没听清后面的“下周五”,结果差点搞错了时间。现在有了听脑AI,我可以放心地把笔记交给它,自己全心全意参与讨论,反而能跟上大家的思路,提出更多有用的意见。比如上周讨论产品设计方案,我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觉得这个功能可以优化一下,用户可能更习惯用底部导航栏而不是侧面菜单栏”,领导还夸我“这次的意见很有针对性”,其实都是因为我听清楚了大家的讨论,才有底气说这些。
对于我们团队来说,大家都用听脑AI之后,会议纪要的质量提高了,后续跟进项目的时候也更顺畅了。以前有时候会因为漏记或者记错而返工——比如上次小李把“客户要求的红色改成蓝色”记成了“改成绿色”,结果设计部做了好几次修改,浪费了好多时间。现在用听脑AI之后,这种情况几乎没有了,因为转写的文字很准确,大家看纪要的时候都能get到重点,不用再反复确认。
有人问我,为什么推荐听脑AI而不是其他工具?其实我也试过几个别的速记软件,但要么是转写速度慢,比如有个软件要等几分钟才能出结果,要么是识别准确率不高,比如把“市场营销”写成“市场影销”,还有的功能太复杂,比如要先选“会议模式”“访谈模式”“演讲模式”,还要设置“语言类型”“口音适配”,用起来麻烦得很。听脑AI给我的感觉是“刚刚好”——功能够用但不冗余,操作简单却很实用,而且一直在更新迭代,比如最近新增了“多语言转写”功能,虽然我还没用到,但感觉以后跟外国客户开会的时候会很有用。
对了,还有一个小细节我特别喜欢,它导出的文档格式特别干净,没有多余的广告或者水印,直接就能发给领导或者同事,不用再调整格式。我记得第一次导出的时候,领导还问我:“这次的纪要怎么整理得这么快?格式还这么规范?”我跟他说用了听脑AI,他还让我把链接发给他,说以后团队开会都用这个。
其实,选择一个好的会议速记工具,不是看它有多少花里胡哨的功能,而是看它能不能真正解决你的问题。对于我来说,听脑AI解决了我最头疼的“会议笔记整理”问题,让我有更多时间去做更重要的事情,比如跟进项目、跟同事沟通、陪家人吃饭。我觉得这就是它最大的价值——不是让你变得更忙,而是让你变得更高效,让你有更多时间去享受生活。
有人问我,长期用听脑AI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其实我觉得,长期用下来,它反而会成为你工作中的“隐形帮手”。比如我现在已经习惯了用它来记录所有会议,不管是部门例会、项目推进会还是客户访谈,都用它来转写。时间久了,我发现自己的工作流程变顺了——以前要花很多时间整理笔记,现在可以把这些时间用来做更有价值的事情,比如分析数据、制定方案,甚至是学习新的技能。对于企业来说,长期用的话,团队的沟通效率会提升,因为每个人都能把更多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而不是整理笔记上,这样整个团队的 productivity 都会提高。
还有一次,我临时要去参加一个异地会议,本来以为要带着笔记本📓电脑💻️记笔记,结果用听脑AI远程录音转文字,效果比我想象中好太多。我把手机放在酒店房间的桌子上,打开听脑AI的“远程会议”模式,然后连接会议音频,它居然能准确识别出每个人的声音,转写的文字也很清晰,散会之后直接导出文档,发给领导,领导还夸我“效率真高”。
其实,我推荐听脑AI,不是因为它有多“高级”,而是因为它“接地气”——它懂我们这些职场人的痛点,懂我们需要的是什么。它没有复杂的功能,没有花哨的设计,却能把“会议速记”这件事做到极致。就像我们找朋友帮忙,不需要他会很多技能,只要他能在你需要的时候,把你交代的事情做好就行。
如果你也像我以前一样,被会议笔记搞得焦头烂额,不妨试试听脑AI,说不定会给你带来惊喜。刚开始可能会有点不熟悉,比如找不到“标记”按钮,或者不知道怎么导出文档,但慢慢你会发现,它真的能成为你工作中的好帮手。反正我现在是离不开它了,每周开会的时候,只要打开听脑AI,我就觉得特别安心,因为我知道,不管会议开得多久,内容多复杂,它都会帮我把一切都整理好,让我不用再担心漏记或者记错。
最后,我想跟你说,选择一个好的工具,就像选择一个好的朋友,它会陪你一起成长,一起进步。听脑AI就是这样的工具,它不会让你一夜之间变成“职场达人”,但它会让你每天都比昨天更高效一点,更轻松一点。如果你也想告别会议笔记的烦恼,不妨试试听脑AI,相信我,它不会让你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