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由新西兰Maxim研究所发布,聚焦AI对全球及新西兰就业市场的冲击、差异化影响及应对建议,基于美、欧、澳等国数据及新西兰本土就业统计,强调AI对工作的“不可逆变革”属性。
报告指出,AI对就业的冲击已超历史技术革命,其独特性在于兼具物理自动化与认知替代能力。当前40%-60%的秘书、行政及客服岗位已面临AI替代风险,未来5-10年更多领域将受影响,高收入专业岗位亦不例外(如金融分析师、律师)。AI技术迭代加速,生成式AI(如ChatGPT) Adoption周期仅3年,远快于电力(60年)、『互联网』(12年),且NVIDIA等企业的『芯片』技术(如Blackwell『芯片』)进一步推动AI在各行业渗透。
从群体差异看,女性♀️因集中于行政、客服等易替代岗位,受冲击比例高于男性♂️;45-49岁中年群体(尤其管理层、专业技术岗)与25-29岁初入职场者均面临高失业风险,前者或因技能更新慢、后者因岗位竞争加剧; ethnicity方面,新西兰欧洲裔、亚裔在金融、行政领域占比高, Māori在交通、仓储领域集中,太平洋岛民在制造业占比略高,这些行业均为AI高渗透领域,将导致差异化失业压力。
行业层面,专业科技、制造、零售为高风险领域,AI可替代80%的数据分析、文档处理等任务;医疗、教育等领域虽暂受冲击较小,但AI在诊断、个性化学习等场景应用已逐步替代部分人工。报告预测,新西兰若按10%的AI替代率计算,5年内或有超25万人面临工作调整,且新创造的AI相关岗位(如CAIO、AI运维)数量难以抵消失业缺口。
应对建议方面,报告提出多主体协同方案:协会需调研各行业任务与AI替代潜力;政府应优先引入AI人才、改革教育,推动中小学强化STEM课程,大学聚焦AI相关专业;企业需加强员工AI培训,逐步推进技术落地;社会需开展全国对话,明确AI在工作中的权限边界,同时强化工作的非工具价值,帮助群体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知识产权、数据隐私,只做内容的收集、整理及分享,报告内容来源于网络,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如对报告内容存疑,请与撰写、发布机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