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个客户急匆匆的发消息给我:“我们后天要交科技项目结题材料,明天必须拿到测试报告,能加急吗?”
我问:“系统部署好了吗?需求文档有吗?任务书里的技术指标实现了吗?”
对方沉默了几秒:“环境还在搭,文档不太全,但系统功能我们都测过了……”
我只能实话告诉他:材料不齐全,加急也做不了。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类似情况了。很多团队以为“申请软件测试报告”就是谈谈需求,付款等几天拿报告即可。殊不知,软件检测机构收到的每一份报告请求,背后都是一套严谨的质量和技术验证流程。
而能提供的材料,直接决定了软件测试能否启动、执行是否顺利、报告是否有效的关键。
今天,国睿软件测试刘老师以一个从业十余年的软件评测师的视角,手把手教你申请一份权威的第三方软件测试报告,到底需要准备哪些材料,有哪些先决条件,以及如何避免踩坑。#软件测试报告#
一、为什么材料准备是第一步?
别小看“准备材料”这个环节。在CNAS/CMA认可体系下,测试机构出具的每一份报告,都必须满足可追溯、可复现、可审计三大原则。
这意味着:
所有测试用例必须有依据(来自需求或任务书);
所有测试结果必须可验证(环境、数据、操作步骤清晰);
所有结论必须有支撑(缺陷记录、性能数据、分析过程完整)。
如果你连基本材料都提供不全,测试团队连“测什么”都搞不清楚,更别说设计用例、执行测试、出具报告了。
二、核心材料清单:7项必备,缺一不可
以下是我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的标准材料清单。建议项目负责人提前1-2周准备,避免临时补救耽误进度。
1. 软件系统访问地址(测试环境)
必须提供一个独立、稳定、可公网访问的测试环境。
如果是本地IP或内网穿透链接(如192.168.x.x或frp映射),则通常需要开通远程权限进行测试。
若系统涉及多端(Web、App、小程序),需分别提供访问方式。
App需提供安装包(APK/IPA)或二维码,确保测试人员能正常安装。
避坑提示:尽量别用生产环境做性能测试,环境变化对测试结果有影响,压测可能影响线上用户,且测试数据会导致验收争议。
2. 系统管理员及测试账号
提供至少1个超级管理员账号,用于配置系统、查看日志、管理权限。
提供不少于5个普通用户账号,覆盖不同角色(如普通用户、审核员、运营等)。
账号需附带登录凭证(用户名/密码),并说明各角色权限范围。
避坑提示:账号不能是临时创建、限时失效的。测试周期通常持续1-2周,需保证全程可用。
3. 需求文档或功能清单
这是测试用例设计的核心依据。可以是以下任意一种: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产品功能列表》
项目合同中的技术附件
系统操作手册(需包含功能描述)
文档中应明确:
每个模块的功能描述
业务流程(如注册→登录→下单→支付)
输入输出规则(如密码长度、文件上传限制)
避坑提示:如果文档缺失,至少提供一份由产品经理或开发负责人签字确认的《功能清单》,列明所有待测功能点。
4. 任务书或合同中的技术指标(适用于项目验收/课题结题)
如果你的测试是为了政府项目验收、科研课题结题、高企申报等场景,必须提供:
项目任务书
技术合同
或立项批复文件
重点标注其中与软件相关的考核指标,例如:
“系统并发用户数≥1000”
“订单处理响应时间≤2秒”
“支持国产化平台部署(麒麟OS+达梦数据库)”
这些指标将作为性能测试、兼容性测试的验证目标,直接影响测试方案设计。
5. 系统架构与技术栈说明
虽然不是强制要求,但提供以下信息能显著提升测试效率:
前端技术:Vue/React/Angular
后端语言:Java/Python/Go
数据库:MySQL/Oracle/达梦
中间件:Redis/RabbitMQ/Kafka
部署方式:单体/微服务/Docker/K8s
这些信息帮助测试团队:
判断是否需要安全测试(如API接口暴露风险)
设计性能监控指标(如JVM内存、Redis命中率)
评估测试工具兼容性(如是否支持WebSocket协议)
6. 测试关注重点说明(可选但强烈建议)
很多团队希望测试能聚焦核心模块。你可以提供一份《测试优先级说明》,明确:
哪些功能是核心业务(必须全覆盖)
哪些模块已由内部充分测试(可简化)
是否有特别关注的场景(如高并发下单、大数据导出)
这能让测试资源更精准投放,避免“平均用力”。
7. 联系人与技术支持方式
指定1-2名技术对接人,负责解答测试过程中的疑问。
提供联系方式(手机、微信、邮箱),确保响应及时。
明确问题反馈渠道(如微信群、邮件、工单系统)。
测试过程中常会遇到:
某个接口返回异常,需确认是否为预期行为
测试数据被误删,需协助恢复
环境突然不可用,需排查网络或服务状态
如果没有有效沟通机制,测试进度将大幅延迟。
三、常见材料问题与应对建议
问题1:系统还没完全开发完,能先测一部分吗?
可以。但需明确当前版本的功能边界,并在材料中注明“本次测试范围不包含XX模块”。后续可补充测试,合并报告。
问题2:需求文档涉密,不能外发怎么办?
可签署保密协议(NDA),或提供脱敏版文档。也可安排现场测试,材料不离场。
问题3:测试环境和生产环境配置不一样,会影响结果吗?
会。测试机构会在报告中注明“测试环境配置低于生产环境”,性能数据仅作参考。建议尽量模拟真实环境。
问题4:材料准备不全,测试机构能帮忙整理吗?
正规机构不会代写需求或编造数据。他们可以协助梳理,但原始材料必须由申请方提供并确认。
四、温馨提示:材料准备,是质量意识的第一步
申请测试报告,从来不是“外包一个任务”,而是主动接受质量检验的过程。
你准备材料的态度,直接反映了你对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
那些提前规划、材料齐全、沟通顺畅的团队,往往不仅能顺利拿到报告,还能从测试反馈中获得宝贵的优化建议。
而那些临时抱佛脚、材料残缺、指望“走关系盖章”的项目,最终不仅耽误进度,还可能因报告无效而影响验收结果。
所以,请认真对待每一次软件测试申请。
把材料准备,当作质量保障的第一道工序,而不是应付检查的最后一个动作。当你把该给的都给了,剩下的,就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
更多软件测试报告内容,欢迎详询国睿软件测试刘老师 ,共同探讨软件测试方案!#软件检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