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防灾!2000架无人机协同响应,成功避险超160起(赋能防灾减灾)

赋能防灾!2000架无人机协同响应,成功避险超160起(赋能防灾减灾)

文/纸不语

2025年9月18日,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联合国网四川电力等单位研发的可无人机投用“减灾-1”临灾监测预警站正式启用。

这是我国首个可无人机部署的临灾监测预警站。该预警站由无人机搭载至10米内无树木遮挡区域降落,能自动调整姿态抵消地形不平影响,确保雨量计水平后,地震仪、摄像头等设备即可启动。系统通过人工智能分析传感器实时数据,生成高可靠性山洪泥石流、滑坡预警信息,再经卫星传至预警中心或联动“大喇叭”,第一时间提醒民众避险。

我国是全球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超70%城市、过半人口处于灾害高风险区,灾害类型多、分布广、损失重,近年来强暴雨引发的伤亡更凸显防治形势严峻。而无人机具安全可靠、高效便捷等优势,可破解传统应急手段安全实施难、反应慢、成本高的问题,为应急救援带来革命性变革。此次“减灾-1”的投用,是无人机技术赋能灾害预警的重要实践,尤其能降低无人区监测预警站建设难度,助力提升多灾种防控能力。

可无人机部署的“减灾-1”临灾监测预警站正式启用。图源:中国经济时报

破解无人区监测难题,四川首发无人机预警站

四川作为全国自然灾害频发省份,灾害呈现频次高、发生急、危害重的特征,提升防灾减灾水平,摸清灾害风险底数与完善监测预警方式均至关重要。

2023年6月27日,汶川县无人区因短时强降雨引发山洪泥石流,造成4人遇难、3人失联,且当地电力设施与高速公路多分布在无人区,亟需强化临灾监测预警以保障人员安全与基础设施稳定。

在此背景下,“减灾-1”临灾监测预警站应运而生,这一“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成果的研发,紧扣四川地区山洪泥石流灾害频发的现状,核心是解决无人区灾害监测的关键难题。大量山洪、泥石流的发源地位于交通、通信及维护条件受限的无人区域,传统监测设备建设难度大,而“减灾-1”临灾监测预警站借助无人机部署,可大幅降低建站难度、提升预警效能。

其部署流程具备高度智能化特点:无人机将预警站携带至直径10米内无树木遮挡的区域降落,设备会自动调整姿态以抵消地形不平的影响,确保站内雨量计保持水平,在此基础上,地震仪、摄像头、风力传感器及雨量计方可进入正常工作状态;系统通过人工智能对各类传感器的实时监测数据进行自动分析,生成高可靠性的山洪、泥石流、滑坡预警信息,再借助卫星将预警信息传输至预警中心,或直接联动预警“大喇叭”,第一时间告知周边民众开展紧急避险。

四川省第四届防灾减灾专家圆桌会现场。图源:川观新闻

地震预警与多灾种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介绍,该临灾监测站的预警信息已接入大陆多灾种预警网络,将助力增强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多类灾害的监测预警能力。

此前在2025年8月,减灾所已联合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四川雅安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将共同研发的可无人机部署雨量站“雨神-1号”投入使用。

王暾表示,“当前‘雨神-1’雨量站运行状况良好,在此基础上,集成地震仪、摄像头、风力传感器与雨量计且可无人机部署的临灾监测预警站,已具备技术落地与实际部署的可行性。”

值得关注的是,无人机不仅在灾害监测预警领域发挥作用,在灾害处置阶段同样成为关键力量。在甘孜康定“8・03”山洪救援中,翼龙Ⅱ无人机配合搜救失联人员,还辅助排查险情、助力预警联动,避免次生灾害伤亡,提升救灾效率。

2025年7月台风“韦帕”影响广东时,翼龙应急型无人机首执全国大型固定翼无人机台风预警侦察任务,20日穿透云系回传数据助防御部署,21日跟进识别灾情、支撑救援,还通过空中基站发送6782条救援提示短信。科技日报认为,此次任务创新了台风全链条应急模式,验证了无人机在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也为灾害应急构建了新范式。

从预警到处置,无人机赋能灾害应急全链条

中国民航报指出,我国是全球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超70%的城市、过半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海洋等灾害的高风险区域,灾害类型多样、覆盖地域广泛、发生频次较高、造成损失惨重、整体风险突出。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多地遭遇强暴雨侵袭,引发重大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进一步凸显出我国自然灾害防治形势的严峻性。

在此背景下,无人机凭借安全可靠、高效便捷、成本经济的优势,逐步成为应对自然灾害与突发事件的关键力量,有效解决了传统应急救援手段“安全实施难、反应速度慢、处置成本高”的痛点,为应急救援领域带来革命性变革。

回顾我国无人机在航空应急救援领域的应用历程,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08年汶川大地震期间,无人机首次现身国内灾害事故救援现场;此后在玉树地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松辽流域暴雨洪涝等灾情与公共卫生事件中,无人机在灾前监测、灾时救援、灾后处置全流程均发挥重要作用。

2024年度全国地质灾害成功避险十大典型案例》显示,在湖北秭归“7·10”张家红屋场滑坡、陕西岚皋“8·12”王家湾滑坡两起事件中,无人机凭航测核查与实时监测,为提前转移206人、19人提供关键依据,直接守护了群众生命安全。

无人机巡飞现场。图源:中国有色金属报

在具体技术应用与场景落地中,多地已形成特色化防灾解决方案。江西南昌湾里示范基地自主研发的“无人机地质灾害智慧巡查及AI识别系统”,单套覆盖300平方公里,一次飞行工作量相当于人工四五天,效率超10倍,核心算法可实时识别灾害点。该系统自2023年6月试运行以来,已完成399架次飞行、巡查3748个隐患点,为2025年主汛期防护提供支撑,标志着江西地质灾害防治迈入“人防+技防”阶段,相关核心技术还获得多项专利。依托这一系统,作为典型地质灾害隐患区的南昌湾里招贤镇牛岭村,已构建起由江西地质局地防处牵头、多部门联合打造的“空—天—地—深”立体监测体系,预警平台整合数据实时共享,为南方丘陵区防灾树立了标杆。

在湖南长沙启用新场地的中勘北斗研究院,将无人机等设备融入地灾点面双控系统,有效解决预报漏误报问题,目前已落地近20个监测项目。其中在长沙宁乡试点中,该院首次将无人机技术应用于湖南地质灾害防治——借助北斗定位实现“隐患点+风险区”全监测,采集图像生成三维模型辅助风险评估,通过设备整合与管控平台实现日常巡检;

同时,无人机可直接用于喊话预警,搭配各类传感器构建起全流程智能管理体系,推动宁乡建成地质灾害数智化防治模式。这些实践不仅验证了无人机在灾害防治中的多元价值,也为全国范围内完善防灾减灾技术体系提供了丰富经验。

2000架无人机协同响应,成功避险案例超160起

近年来,面对极端天气引发的灾害频发态势,我国在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领域持续发力,通过完善机制、整合技术、强化协同构建多维度体系。其中无人机等新技术与传统经验结合,显著提升灾害防范应对能力。

政策层面,国家及各部委多次出台举措推动无人机在航空应急救援中的落地。2025年12月,国务院《“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提出推广无人机以提升应急运输效率;2022年6月,应急管理部规划明确构建无人机与其他航空器互补的应急救援体系;2024年1月,应急管理部与工信部联合发布意见,推进无人机在森林火灾巡检、物资运送等领域的实战应用;2024年3月多部门联合印发方案,推动有人无人协同的航空应急装备体系建设,加速无人机示范应用落地。

应急管理部监测防火司司长杨旭东透露,截至2025年7月,我国已建成运行国家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平台。该平台整合了气象、水利等6个涉灾部门的50余类实时监测预警数据,以及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30余类灾害数据,同时运用AI、大数据等技术研发预警评估与模拟仿真模型,为多灾种监测预警提供核心支撑。

2025年以来,全国已涌现160余个地质灾害成功避险案例,超2700人得以安全转移。图源:AI

2025年入汛后,依托该平台与相关模型,我国精准跟踪台风、洪涝等灾害高风险态势,强化短临预报与预警速报。其中,无人机在强化遥感监测能力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我国已建立重大灾害社会力量无人机应急合作机制,目前有600余家单位、2000余架无人机参与其中,形成了中东部地区2~6小时、西部偏远地区12小时内的应急响应能力。在2025年南方多地洪涝地质灾害的现场勘察中,无人机与卫星资源协同配合,为险情研判、失联人员搜救、救援作业部署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成为灾害监测与救援的重要力量。

一系列举措成效显著,据中经传媒智库统计,2025年以来,全国已涌现160余个地质灾害成功避险案例,超2700人得以安全转移,保障了2万多名潜在受威胁群众的生命安全。

[引用]

① 四川:可无人机部署的临灾监测预警站启用助力山洪地灾临灾预警.中国新闻网.2025-09-18.

② 我国首个!可无人机部署的临灾监测预警站启用.快科技.2025-09-18.

③ 四川一可无人机部署的地形自适应雨量站启用.中国新闻网.2025-08-05.

④ 开拓新“蓝海”:无人机应急救援大有可为.中国民航报.2024-10-10.

⑤ 中勘北斗研究院新办公场地启用助力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华声在线.2024-12-19.

⑥ 中国首个!可无人机部署的临灾监测预警站启用助力山洪地灾临灾预警.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2025-09-18.

⑦ 四川康定山洪泥石流灾害致4人遇难、23人失联,已转移安置939人.央广网.2024-08-04.

⑧ 翼龙应急无人机完成全国首次台风预警侦察低空技术重塑灾害防控模式.中国低空经济网.2025-07-25.

⑨ 打造科技防灾新标杆——记江西省地调院地环所南昌湾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基地.中国有色金属报.2025-08-20.

⑩ 应急管理部:已将AI、无人机、卫星遥感等高科技应用于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中经传媒智库.2025-07-16.

特别声明:[赋能防灾!2000架无人机协同响应,成功避险超160起(赋能防灾减灾)]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今日霍州系信息发布平台,霍州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猜你喜欢

溴素废水缠绕管换热器-原理(溴素废水缠绕管的作用)

换热器作为溴素废水处理的核心设备,需同时满足高效传热、耐腐蚀、耐高温及抗结垢需求,以实现余热回收、降低能耗并减少环境污染。在浙江某溴素厂应用中,碳化硅换热器在180℃工况下连续运行5年无腐蚀泄漏,寿命较传统…

溴素废水缠绕管换热器-原理(溴素废水缠绕管的作用)

餐馆闭店后老板主动退还顾客会员费 诚信之举获赞(餐馆倒闭老板挨个通知顾客退款)

9月22日晚9点多,咸宁市民吴女士在微信朋友圈感慨:“这年头,老板还能一个一个打电话通知退款,‘受宠若惊’呀,希望老板发大财!”引发关注和热议。吴女士提到的老板是咸宁城区书台街粤来粤好煲仔饭清华城店店主

餐馆闭店后老板主动退还顾客会员费 诚信之举获赞(餐馆倒闭老板挨个通知顾客退款)

当地称家长陪餐不是硬性条件 学校澄清误解(当地称家长陪餐什么意思)

近日,山西运城闻喜县城西小学多位家长反映,学校老师在班级群发布通知,要求孩子在校午餐的家长必须履行陪餐职责

当地称家长陪餐不是硬性条件 学校澄清误解(当地称家长陪餐什么意思)

AI『机器人』️应用场景迈向1-100 厂商人士透露“今年销售增速预计超50%” |直击2025工博会(ai『机器人』️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挑战)

多家『机器人』️相关厂家向财联社记者透露,企业正加大『机器人』️应用领域的拓宽和产品渗透,并在积极接洽下游客户,今年以来订单或销售额比上年均有不同程度的较高增长,预计工业『机器人』️仍将是近两年业务增量最大的应用领域。 本次展…

AI『机器人』️应用场景迈向1-100 厂商人士透露“今年销售增速预计超50%” |直击2025工博会(ai『机器人』️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挑战)

吉安县海尔希望小学:青春歌声献礼祖国,红色歌曲传承经典(吉安县海尔希望小学校长是谁)

为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和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激发广大学子的爱国爱乡情怀,9月24日下午,江西省吉安县海尔希望小学“热爱家乡,传承红色经典”庆国庆班级歌唱比赛在激昂的氛围中隆重举行。 比赛中,各…

吉安县海尔希望小学:青春歌声献礼祖国,红色歌曲传承经典(吉安县海尔希望小学校长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