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潇雨 摄影)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潇雨 北京报道
“我们的发展历程始终与中国基础设施现代化以及资源和能源产业的发展紧密相连。”在9月下旬举行的第17届中国(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及矿山机械展览会(下称“BICES 2025”)期间,全球工程机械巨头卡特彼勒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杨程建在接受包括《华夏时报》记者在内媒体记者专访时表示,“自1975年首批38台吊管机开始在中国施工作业以来,卡特彼勒设备在全国各地参与并支持了包括三峡大坝和西气东输等众多标志性工程,以及全国的高铁和机场建设项目。在几十年时间里,我们还在中国构建了涵盖本地制造、研发、供应链、服务和强大代理商网络的整个价值链。”
全线“出击”
自1925年Holt制造公司和C.L.Best拖拉机公司合并成立了卡特彼勒拖拉机公司以来,这家以履带式拖拉机起家的企业一百年来已经在建设、资源以及能源和交通等领域建立起一个庞大的“机械版图”。在回望百年历程以及在中国半个世纪“耕耘”的同时,卡特彼勒也正在通过一项被称为AACE(Autonomy无人驾驶、Alternative Fuels可替代燃料、Connectivity and Digital互联与『数字化』、Electrification电气化)四大关键领域组成的未来发展核心框架构筑在下一个百年中的竞争力,而中国也将在这其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卡特彼勒在工程机械、矿用设备、非道路用柴油和天然气发动机、工业用燃气轮机以及内燃电传动机车领域均有涉足,2024年全球销售和收入总额为648亿美元💵。
目前卡特彼勒在中国拥有多个制造、研发、办公设施,包括北京、天津、苏州和无锡等地。这些设施支持其生产挖掘机、发动机、装载机等核心产品,并服务于基础设施、能源转型和矿山等关键领域。中国对卡特彼勒具有战略意义,卡特彼勒始终专注于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机会。
“我们在本次展会上共展出9台设备,包括从超大型到迷你型的全系列挖掘机,以及轮式装载机、宽体自卸车,这些展品既承载了卡特彼勒的卓越历史,也展现我们的未来愿景。”杨程建在BICES 2025开幕当天对包括《华夏时报》记者在内的媒体记者透露。“在卡特彼勒全球庆祝百年历程之际,我们很自豪地展示这些体现创新传统与客户价值的解决方案。一百年来,卡特彼勒的创新推动了现代世界的发展。今天,通过在无人驾驶、可替代燃料、互联与『数字化』和电气化(AACE)领域的持续投入,卡特彼勒专注于在未来百年继续提升客户的生产力、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在BICES 2025期间,卡特彼勒发布了其首款百吨级超大型挖掘机Cat 3101,卡特彼勒全球基础建设行业大中华区及韩国商务总经理葛炎向包括本报记者在内的媒体记者介绍说,“Cat 3101是为了满足大方量煤矿工程的实际需要,帮助客户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而设计研发。其搭载Cat C18TTA双涡轮增压发动机功率高达569kW,海拔4500米可依然保持100%功率输出,加宽的底盘增加了设备稳定性,可以适配更多规格铲斗,提升客户对设备的产量需求,满足更多的工况。”
卡特彼勒也在BICES 2025期间展示了旗下山工机械品牌的多款新品,其中包括全新一代电驱装载机669G(423.9kWh)以及688G装载机、656G装载机和3110F宽体自卸车。
“全新推出的6吨电驱装载机669G(423.9kWh)是山工机械应对能源变化、更好支持客户所迈出的重要一步。”据山工机械产品总监谢树茵向包括本报记者在内的媒体记者介绍,“整机配备8吨级手自一体定轴式变速箱与重载桥,具备强劲的牵引力与优异的耐久性,轻松应对各类严苛工况。电控系统精准调配动力输出,充分释放电机效率,有效降低能耗,全面提升作业性能,为客户带来更高的运营效率。”
变革与挑战
与很多历史悠久的传统行业一样,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以及日趋严格的环保标准下,各领域用户也面临着能源转型和设备升级问题。对于像卡特彼勒这样的跨国公司来说,同样也面临着中国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本土工程机械制造商逐渐发展壮大之后带来的市场竞争问题。
中国工程机械市场正在向高端化、智能化以及绿色环保等方向转型,包括『新能源』起重机、无人作业车辆等设备的使用率显著提升。同时工程机械产品能源转型的趋势也逐渐开始显现,如BICES 2025期间国内工程机械制造商中联重科就展示了载重达百吨级的混合动力矿用宽体自卸车,以及百吨级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产品等。
此外,诸多本土厂商也在包括BICES 2025等行业展会上越来越多展示出在『数字化』、『新能源』以及AI等技术融入传统工程机械的新产品探索路径,包括纯电或是氢动力的泵车、混凝土机械,以及轻量化纯电挖掘机、装载机等产品,此外还有基于AI技术的智慧吊装设备等。
对于行业这一系列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对卡特彼勒在中国市场未来发展所可能产生的影响,杨程建对包括《华夏时报》记者在内媒体表示:“卡特彼勒作为一家历经百年风雨的企业,始终走在行业创新与技术开拓的前沿。百年间,我们经历了多个经济周期与技术变迁,能够持续发展并保持行业领先,关键在于始终以客户需求为核心,不断开发先进的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
“创新是卡特彼勒的DNA🧬,回顾百年历程,无论是作业场景、施工方式还是社会需求,都已发生深刻变化。客户需要更灵活的燃油解决方案、更环保可持续的作业方式,以及更高的运营效率,这些已成为长期发展的主题。”在杨程建看来,“卡特彼勒致力于对无人驾驶、可替代燃料、互联和『数字化』、电气化(AACE)领域的核心技术进行投资,以满足客户对性能、耐用性和经济价值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些也正是回应客户当前与未来挑战的关键举措。”
除了硬件设备之外,卡特彼勒还宣布了一系列新的服务举措,按照官方的说法,其主要目标是帮助客户降低运营成本、延长设备生命周期并充分发挥设备性能。
卡特彼勒基础建设后市场中国区总经理俞武强透露,“卡特彼勒与代理商共同研发了设备动力升级方案。该服务解决方案通过更换发动机、冷却系统、燃油系统以及设备软件等方式,实现排放升级与性能优化,从而帮助客户降低维修保养成本并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包括通过『数字化』的平台帮助客户及时了解车辆动态,以数据驱动决策,从而较大限度地降低运营成本和停机时间。该解决方案在市政工程、矿山和采石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作为一个强周期性行业,工程机械行业受整体经济环境变化影响明显,包括基建、房地产、进出口贸易等诸多方面市场环境变化都会带来需求的波动。同时来自本土制造企业的竞争也对跨国企业的竞争力带来不小的挑战。
“卡特彼勒始终坚持提升自身竞争力、持续推出契合客户需求的产品与解决方案。我们的竞争优势不仅体现在技术与产品创新上,也体现在全球化的服务网络,我们通过156家代理商覆盖全球192个国家和地区,可以说有施工的地方,就有卡特彼勒的设备。”杨程建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