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科技赋能:打造全国首个科技助残场景实验室,引领无障碍生活新范式
在深圳市龙岗区,一场以科技赋能无障碍生活的创新实践正在悄然改变残障人士的生活图景。近日,全国首个“科技助残场景实验室”在龙岗正式落地运行,该实验室以“需求导向、场景驱动、开放协同”为核心理念,通过整合人工智能、物联网、『机器人』️等前沿技术,构建覆盖居家、出行、就业、社交等全场景的无障碍解决方案,为残障群体打造“触手可及”的智慧生活生态圈。
需求导向:从“被动适配”到“主动定制”
实验室的成立源于对残障群体需求的深度洞察。据龙岗区残联调研显示,传统无障碍设施存在“重建设轻使用”“标准化有余个性化不足”等问题,导致部分设施沦为“摆设”。为此,实验室创新采用“用户共创”模式,联合残障人士、科研机构、企业等多方力量,通过实地调研、场景模拟、产品试用等方式,精准定位不同障碍类型群体的痛点需求。例如,针对视障人士的独立出行难题,实验室研发了基于AI视觉识别与骨传导技术的智能导盲系统,可实时感知障碍物并语音提示,同时通过震动反馈帮助用户感知方向;针对听障人士的社交障碍,实验室推出AI手语翻译一体机,支持实时语音转手语、手语转文字,并接入政务服务、医疗咨询等公共场景,打破沟通壁垒。
场景驱动:从“单点突破”到“全域覆盖”
实验室打破传统“产品导向”思维,以“场景化”为切入点,构建了居家、社区、出行、就业四大核心场景。在居家场景中,实验室联合智能家居企业开发了“无障碍智慧家”系统,通过语音控制、手势识别等技术,让轮椅使用者可独立操作灯光、窗帘、家电等设备;在社区场景中,实验室在公园、商场等公共区域部署了智能导航『机器人』️,可引导残障人士快速找到无障碍通道、卫生间🚻等设施;在就业场景中,实验室与科技企业合作推出“辅助就业云平台”,通过AI技能评估、远程协作工具等,帮助残障人士匹配适合的岗位并实现居家办公。目前,实验室已形成20余项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技助残解决方案,其中3项技术获国家专利。
开放协同:从“政府主导”到“社会共治”
实验室的另一大创新在于其开放协同的运作机制。龙岗区政府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吸引华为、腾讯、大疆等科技企业参与,同时联动高校、社会组织、残障人士代表组成“智囊团”,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社会参与”的共治格局。例如,实验室与深圳大学合作建立“无障碍科技联合实验室”,聚焦脑机接口、外骨骼『机器人』️等前沿技术;与腾讯云合作开发“无障碍数字地图”,整合全市无障碍设施信息并实时更新;与大疆创新联合研发无人机应急救援系统,为偏远地区残障人士提供紧急物资配送服务。此外,实验室还设立“科技助残创新基金”,对优秀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的资助,目前已孵化出5家科技助残初创企业。
未来展望:从“龙岗样本”到“全国标杆”
龙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科技助残场景实验室不仅是技术创新的试验田,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试金石。下一步,实验室将聚焦“全生命周期无障碍服务”,探索将科技助残与智慧城市、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深度融合,同时推动相关标准制定,力争将“龙岗模式”复制推广至全国。随着5G、AI、元宇宙等技术的加速普及,一个“科技向善、无障有爱”的未来生活图景,正在龙岗这片创新热土上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