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产业发展政策,助力建筑类绿色材料升级转型,推动江西省稀土耐蚀普碳钢应用技术标准编制与行业应用拓展,2025年9月26日至27日,稀土耐蚀普碳钢应用技术交流会在上海大学(浙江)高端装备基础件材料研究院(简称“上善院”)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江西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协会、江西弘琦新材料有限公司、裕鑫(镇江)新材料有限公司、秦皇岛佰工钢铁有限公司、上善院联合主办。
会议汇聚了来自协会、科研院所、生产企业,以及设计单位等多方专家代表。参会单位包括中国瑞林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南昌大学工程建设学院、江西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江西省赣房建投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江西省商业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西省建材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西弘琦新材料有限公司、裕鑫(镇江)新材料有限公司等江西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协会会员单位,以及秦皇岛佰工钢铁有限公司、中钢石家庄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大学、上善院等研发、设计与生产单位。会议由秦皇岛佰工钢铁有限公司总经理迪林主持。
图为上海大学伟长学者、上善院院长 董瀚
上海大学伟长学者、上善院院长董瀚在致辞中对各位领导与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阐释了稀土耐蚀普碳钢的三重核心含义:以稀土为关键元素,以普通碳素结构钢为基础,通过在普碳钢中加入稀土实现服役耐蚀性。董瀚院长提到,稀土性能优异但融入普碳钢的生产技术难度大,秦皇岛佰工钢铁已攻克这一核心难题,工艺技术质量得到稳定保障。上善院园区内的运动场丝网、嘉轩建筑等处均采用该钢材。他强调,推广稀土耐蚀普碳钢不仅有利于稀土行业的健康发展,也能推动钢铁行业以较低成本应对腐蚀问题,具有重要产业意义,呼吁各方携手推动应用。
图为江西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协会建筑结构设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瑞林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李大浪
江西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协会建筑结构设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瑞林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大浪结合江西实际发言指出,当前城市发展进入更新时代,民众对高品质建筑需求迫切,材料创新是传统建筑业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他表示,稀土耐蚀普碳钢为解决传统钢材耐腐蚀性不足、镀锌工艺污染大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案,契合江西省作为稀土资源大省的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也符合国家“双碳”目标导向。协会组织此次交流,正是希望会员单位深入掌握材料原理,为后续标准编制与工程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图为上善院扁平材技术研发室主任 雷凯
上善院扁平材技术研发室主任雷凯解答了用户和设计单位提出的若干关键应用技术问题,结合稀土耐蚀机理研究与工程项目案例详细说明了稀土耐蚀普碳钢的产品性能特点、应用技术规范和适应的应用场景。稀土耐蚀普碳钢产品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等设计均满足国标要求,且在低温韧性、焊接性能方面较传统耐候钢表现优异,可满足适应场景的各项需求。
图为秦皇岛佰工钢铁有限公司总经理 迪林
秦皇岛佰工钢铁有限公司总经理迪林从生产工艺角度补充介绍,稀土耐蚀普碳钢本质是耐候钢的升级产品,通过稀土替代部分高价合金元素,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大幅提升耐蚀性,其力学性能、焊接性能均符合现有国标要求。他特别提及在不久前中国稀土学会主办的“稀土耐蚀普碳钢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科技成果评价会上,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领衔的专家组对该成果作出了权威评价:“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突破了稀土在钢中应用的关键技术瓶颈,为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对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图为专家讨论
交流环节中,参会专家围绕稀土耐蚀普碳钢的产品应用及技术进行交流,针对稀土耐蚀普碳钢在不同腐蚀环境下的适用性、涂装工艺、颜色处理、连接件配套、防火设计与工程标准化等实际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会议达成了以下共识:
1.稀土耐蚀普碳钢产品的力学性能等指标均满足国家标准要求,其在耐腐蚀性、低温韧性和焊接性能方面表现优异。
2.该产品适用于多种大气环境下的耐腐蚀场景,可在一般建筑结构、交通设施、『新能源』、通信、电力等基础工程领域进行推广应用。
3.稀土耐蚀普碳钢在建筑结构等领域可替代镀锌产品及涂层防腐钢结构,有助于降低投资与维护成本,符合低碳设计要求,满足绿色建筑发展需要。
本次交流会是产、销、研三方深入对接的重要活动,不仅深化了对稀土耐蚀普碳钢技术优势与应用前景的共识,更明确了推动产业落地的关键路径。后续,各方将加快推动稀土耐蚀普碳钢应用技术标准与设计规范的编制工作,强化产业链协同,共建推广联盟,并通过典型示范工程引领,扩大在建筑、交通、电力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此次交流为稀土耐蚀普碳钢的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将为江西省乃至全国绿色建筑与低碳发展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