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我从法国返回沈阳,众兄弟来接机,回家放下行李,就直接到饭店,这半个多月欧洲生活不差酒,但是饭菜可就委屈多了,回到东北才知家的美味,最直接的是可口的中餐啊!
然而我在饭桌上竟然睡着了,接连十几个小时的飞行折腾,我已经累的不行、困的不行,接下来我还有事情要做,要倒时差,要洗洗衣服,第二天一早我还要赶往上海,参加红旗20相机📷️问世55周年的纪念活动。
说到这次活动,我在6月14日就接到了马总的通知,让我约上北京的东新利,9月20日到上海参加红旗相机📷️纪念研讨会,而那时我正痛苦着,就在三天前,我在德国科隆的希尔顿酒店前台,把相机📷️包丢了,里面就有我的红旗相机📷️50毫米标头。
我这次到欧洲探访相机📷️收藏文化,特意带上这枚非常喜欢的红旗50镜头(号码770059),希望拍一些人文照片,让它发挥“最后的预热”,等回国就把它和整套的红旗相机📷️“封存”收藏,不再拿出来拍摄。
我自从去年拥有了红旗相机📷️,这枚标头几乎一直带在身边拍摄,走了十几个省市,除了转接数码拍摄,也拍摄好几个胶卷,我是非常喜欢这只镜头,一度成了拍人像的挂机头。
然而不想,在希尔顿这个名牌酒店遇到了盗贼,仅用我不到一分钟的疏忽,瞬间将摄影包席卷而去。我是满满的一包相机📷️和镜头,被连窝端,损失了十几万。
那几天别提多郁闷,然而痛苦归痛苦,我还是答应了赴上海,毕竟还有机身和35与90 镜头,而这种活动也是机会难得,怎能错过。我同时也告诉了拥有红旗相机📷️北京东新利、大连孙永江、绍兴罗国庆,相约上海一聚。
9月19日一早赶往机场,最后落地上海浦东,然后是一顿的神走,机场大对于城市是体面,但对于旅客是痛苦,特别是对于疲惫的旅客,是煎熬啊,走了不知多远,又是转乘机场内地铁终于出机场,又赶往2号线。好在始发站有座位,我可以暂且喘息了,一个多小时后下地铁,扫了一辆共享单车,奔赴马总的“海鸥之家”,这也是几年来我在上海的临时的家。
马总和本次红旗相机📷️纪念活动的承办人之一张国樑先生已经等在楼下大厅,寒暄几句我们上楼,但是踏入“海鸥之家”的那一瞬间,我还是心里有种空荡荡的感觉。
整个展室都搬空了,原来这里拥挤着上千件的相机📷️和镜头,以及各种海鸥相机📷️附件、资料,可以说是中国相机📷️文化的半壁江山,而今都不见了,甚至墙上挂的上海照相机📷️厂老照片也摘除了,除了沙发与桌椅,都搬空了。
马总把他用十几年心血打造的“海鸥之家”全部无偿的捐献给了上海档案馆。
上海是中国相机📷️研发与生产的主力军,生产的相机📷️和摄影器材不仅品种繁多,也在总量上占全国的国内一大半,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马正康先生用十几年时间搜集上海产的照相机📷️,筹建相机📷️博物馆,出版《海鸥大观》,最后把全部藏品捐献给了上海人民。
而我自2025年起,无数次到过这里,后来甚至住在这里,在2022年疫情中我就还被封控在这里7天,与这些相机📷️、镜头相伴无数的日夜,已经有了记忆和情感,而今看不到了相机📷️,虽然有思想准备,但还是心里空落落的,无法适应。
但情绪很快就被北京来的收藏家们所替代,这次上海活动,我除了东新利还约请了北京沈铭、路万江、胡浩和李仲参加,都是老朋友,见面自然热络。而不久,来自日本的岛田健(陆田三郎)先生也到了。
岛田先生也算老熟人,他曾经作为记者早年驻扎北京,这期间喜欢上了中国相机📷️,多年来一直孜孜不倦,先后出版了《中国相机📷️故事》和《红旗271》两本书。特别是《红旗271》是用日文和繁体汉字一起出版的(台湾),这本书也成为红旗相机📷️研究的“尊者”。他的到来,让这次活动有了不同意义,也有了国际性质,关注红旗相机📷️的不仅仅是中国的相机📷️爱好者啊。
岛田的到来,让大家很高兴,因为他这些年一直关注和研究中国相机📷️,同很多国产相机📷️收藏家是好朋友,特别是他出版的两本中国相机📷️书籍,这不仅是外国人少有,就是中国人也没有超过他的。大家早对他充满了尊敬与期待,同他合影,请他在书中签字。
我因为没有及时回家,无法带书出来,不仅他的两种(三本)书我都有,而第一本书上还有我二十多年前,第一次在五棵松遇见他时,他拍的一张照片,我如果求签字,就签在照片上多好。
接下来,我们赶往上海大收藏家施健先生的相机📷️馆参观。
这里有个小插曲,这次参观是我和施健前段时间商定的,当时我在科隆参加一场老相机📷️拍卖,施健先生看我在现场,就打电话过来聊了几句,他听说我要去参加上海的红旗相机📷️研讨会,就约我和外地的相机📷️收藏家到他的收藏馆参观,而当时他在加拿大,他说暂时回不去,就委托顾健老师接待。
施健先生主要收藏名牌相机📷️,其中徕卡、罗莱、福伦达、蔡司、爱克山泰以及阿尔帕相机📷️,几乎是完整收集,甚至不乏一些罕见的试制品,书中都没有。我把施先生的相机📷️称为“教科书”般的收藏。这让来自北京和外地收藏家啧啧称赞,就连岛田先生,也非常佩服,说这种规模,在日本,也是凤毛麟角。
晚上施健先生设宴款待外地收藏家,他虽然没有到场,但已经让大家感受到了热情与魅力,把酒言欢,相机📷️收藏让大家走到一起,却成为同好和挚友,说不完的话题,不知不觉,酒也都到量了。
9月20日,红旗相机📷️55年纪念活动开始,地点是上海中山南路“丽音音响”广场举办。我赶到时,大部分与会者已经到达,当然了,大部分人也都是多年熟悉的朋友。
大家把带来的红旗相机📷️拿出来,交给主办者,都摆放大一个柜子里,而我在递交相机📷️时,还是鼻子有些酸涩。去年6月,我在上海和李东晨接待一位外地藏友,他把家里收藏多年的两台红旗卖给我们,我们欣喜的也拥有了红旗,而今我带着红旗再次返回上海,却丢失了 标头,只剩下一机两镜了,内心真的惭愧,我觉得对不起上海了。
这一天来自全国十个省市和日本岛田先生带来了共计17台(套)红旗相机📷️,这也是中国相机📷️收藏史上,第一有这么多的红旗“返场”或“回娘家”上海,到场的人都很激动。
我见到了祖忠人老师,四年前,我在东北帮他买到了一套红旗20相机📷️,并背到上海给他,他非常激动,说“红旗相机📷️是中国人的骄傲,是上海人的骄傲”,拥有一套红旗是他几十年的梦想,而今终于梦想成真,他说多希望有一天,众多的红旗能回娘家,欢聚一堂,共享上海的美好今天,也让国产相机📷️来一次高光时刻。
而今,这一愿望真的实现了!
红旗逐一摆放好,大家欢腾,围着各种拍照,而接下来的红旗相机📷️研讨才让人激动和出乎意料。
这次研讨会的主题发言是上海华侨收藏协会会长王震,他从官方的材料角度讲解了红旗相机📷️的立项、研发以及最后的相机📷️成本以及销售价格。
王震用大量的时间去图书馆和档案馆查找官方原始文件,然后抄录了大量的笔记,并作整理与归纳,纵横两条线的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得出能够说服人的理性结论,做了一场红旗相机📷️官方史料收集、整理,归纳研究报告,用翔实的“正史”资料,揭开很多谜团,也纠正了江湖上,甚至很多“野文”的不实之说,非常精彩,也受益匪浅。
关于这次王震会长的演讲,我会另写一篇文章,从另一个角度谈谈红旗相机📷️研发和成本及销售价格。他非常支持我,给了我他的演讲课件。
另外来自日本的岛田先生(陆田三郎)也讲述了他拥有红旗和写出《红旗271》一书的体会和过程。他说参加这次活动最大的收益是了解了以前没有的资料,特别是这些首次被披露的官方资料,也让他吃惊,觉得要重新写一本红旗相机📷️书了。
这次在上海举办了一场可以说史上“最短命”的老相机📷️展,仅两个小时就结束,但展品的价值不菲,而这场展示规模索然很小,但是价值最高的一次中国相机📷️展,它的影响非常大。
红旗20相机📷️是文革期间的一项具有政治任务工业产品,由于加工工艺、材料和成本所限,仅生产了271台,是我国最珍稀的相机📷️之一,也是国产相机📷️的制造高峰,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今持有红旗相机📷️,更是国产相机📷️收藏者的梦和终极目标。
参加活动的各地相机📷️藏家也是非常激动,这也是他们拥有红旗相机📷️以来的最高光时刻,大家欢欣鼓舞,也感叹下一次再聚,不知何时,也不知还有没有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