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P注塑领域,黄变与透光率不足始终是制约产品高端化的两大痛点。传统粉末增白剂易扬尘、分散不均,高温加工时更会因分解导致制品发黄,而回收料因氧化发黄则直接拉低产品价值。河南瑞奇特化工推出的液体增白剂KSN-2,以“液态形态+分子级光学调控”双核技术,重新定义PP注塑增白标准,助力企业突破技术瓶颈,抢占高端市场。
一、传统增白剂痛点:高温黄变、成本高企
传统粉末增白剂在PP注塑中存在三大缺陷:
- 分散性差:粉末易结块,导致制品出现“白点、色斑”,需反复搅拌,生产效率降低20%-30%;
- 耐温性不足:在220℃以上注塑温度下,粉末增白剂易分解,制品黄变指数(YI)飙升,透光率下降15%-20%;
- 用量大、成本高:每吨PP需添加150-200克粉末增白剂,且回收料需加倍用量,直接推高生产成本。
二、KSN-2液体增白剂:三大核心优势破解行业难题
- 液态形态,分散更均匀
- KSN-2采用纳米级液态分散技术,可直接通过计量泵滴加至注塑机料斗,与PP原料混合时自动渗透至分子链间隙,避免“白点、色块”等瑕疵。实测显示,使用KSN-2后,PP注塑件表面白度均匀性提升40%,省去反复搅拌工序,生产效率提高30%。
- 耐280℃高温,透光率衰减率<5%
- KSN-2搭载双效增白体系:一方面通过分子级修复技术中和PP氧化产生的自由基,阻断黄变路径;另一方面利用荧光增白原理,精准抵消残留黄光。在260℃-280℃注塑温度下,PP制品透光率从75%提升至92%,黄变指数降低90%,白度值提高3个等级,达到“水晶级”通透质感。
- 用量省、成本低
- KSN-2液态载体与PP相容性较粉末提升3倍,每吨原料仅需30-80克即可达标,用量较传统产品减少50%。某家电企业实测显示,使用KSN-2后,空调外壳注塑成本降低22%,高端市场订单增长40%。
三、应用场景全覆盖,从回收料到高端制品
- 回收PP改性:针对餐盒破碎料发黄难题,添加0.08% KSN-2可使颗粒恢复初始白度,下游制品长期使用不返黄;
- 高端透明部件:汽车仪表盘、家电观察窗等透明PP部件通过添加KSN-2,透光率提升40%,显著增强产品科技感;
- 工程塑料注塑:无人机外壳、保险杠等部件添加KSN-2后,耐候性提升2倍,户外暴露3年仍保持初始色泽。
四、环保合规,助力企业绿色转型
KSN-2已通过SGS无毒认证与欧盟REACH标准,高温加工无挥发性有害物质释放,保障操作人员健康与环境安全。在“双碳”目标下,使用KSN-2不仅能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更能提升ESG评级,赢得品牌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