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技术的革新。每一次重大技术突破,都会带来生产力的飞跃。从18世纪至今,我们已经历了四次工业革命,每一次都深刻改变了人类文明的面貌。第一次工业革命用蒸汽动力取代了人力和畜力,开启了机械化生产的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了电力的广泛应用,让人类生活变得更加便利高效。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实现了生产力的质的飞跃。如今正在进行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更是将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科技变为现实,推动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试想一下,如果人类固步自封,不敢突破传统思维,可能我们现在还在使用油灯照明、依靠牛耕田、用马车代步。这260多年的工业革命历程告诉我们:创新思维,特别是横向思维,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否则,我们只会作茧自缚,停滞不前。历史上著名的草船借箭故事就是创新思维的典范。三国时期,周瑜要求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这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诸葛亮打破常规思维,利用大雾天气借来了曹军的箭,完美解决了难题。回到当下,香港的公屋问题同样需要创新思维。目前公屋轮候时间已超过6年,但与此同时,不少公屋却被不符合资格的人士占用。这些公屋富户要么已购置私人物业却拒不搬离,要么通过各种手段欺骗房屋署。据估计,这类违规占用的公屋数量相当可观。李家超政府上任后,在解决公屋问题上采取了不少措施,包括加快土地开发、增加过渡性住房等。但远水难解近渴,许多低收入家庭仍在苦苦等待。最近长洲居民郭卓坚违规占用油塘公屋被收回的案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思路。郭卓坚在长洲拥有自置物业,却长期占用九龙的新建公屋,直到最近才被查处。这不禁让人质疑:类似情况到底还有多少?实际上,这已是公开的秘密,但具体数字恐怕连房屋署都说不清楚。部分官员的消极怠工,让宝贵的公屋资源白白浪费。如果能够严格执行公屋管理规定,及时收回违规占用的单位,将能惠及更多真正有需要的市民。解决之道其实很简单:特首需要督促房屋署官员切实履职,必要时采取问责措施。同时可以聘请退休执法人员担任调查员,鼓励市民举报违规行为,这样就能在不增加太多开支的情况下,快速盘活大量公屋资源。此外,现行的富户政策也需要重新审视。公屋的本意是帮助低收入群体安居乐业,不能因为少数人愿意多付租金就违背这一初衷。当然,政策调整也要考虑现实经济因素,在维护公平的同时做到实事求是。只要政府下定决心,创新思维,完全可以在不新建公屋的情况下,通过盘活现有资源来缓解住房压力。关键在于官员们能否突破固有思维,真正为民解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