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6年在湛江徐闻海岸立起首台1.5MW抗台风风机,到2024年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16.6MW“明阳天成号”漂浮式风电平台在阳江远海转动;从依赖欧洲进口风机,到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位列第二,明阳智能用二十年时间,亲身参与了中国风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引领能源转型。
◎记者 李五强
9月24日,今年第18号超强台风“桦加沙”在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沿海登陆,明阳智能16种机型、超1300台海上风机直面超强台风挑战,平稳通过考验,没有出现设备受损等情况。
从2006年在湛江徐闻海岸立起首台1.5MW抗台风风机,到2024年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16.6MW“明阳天成号”漂浮式风电平台在阳江远海转动;从依赖欧洲进口风机,到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位列第二,明阳智能用二十年时间,亲身参与了中国风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引领能源转型。
从追赶到领跑
“2005年,中国风电还是‘学生’。”明阳智能董事长张传卫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说,面对“技术买不来、引进消化不了” 的局面,公司毅然选择了一条难走的路——“我们不搞简单的技术引进,而是从合作研发起步,一步步掌握主动权。”
通过20年的技术积累和不断创新,国内风电无论技术还是性价比都超越了国外同行,重塑了全球风电市场格局。2024年,在全球前5大风电整机厂中,中国企业占据3席,全球新增风电装机超过50%来自中国。
2014年,明阳自主研发的6.5MW海上风机在江苏如东吊装,成为当时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海上机型;2018年,抗台风型5.5MW风机在福建兴化湾投运,可利用率稳定在99%以上,打破了“台风区不能大规模开发风电”的认知。
通过技术不断迭代,成本不断优化,目前国内陆上风机装机价格从2022年的6200元—6500元/千瓦降至2000元—2500元/千瓦,海上风机装机价格下降到3000元/千瓦,推动风电从高价向平价乃至低价转变,中国风机市场已经由国内企业主导。
近年来,明阳智能稳居全球风电企业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第二。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增海外订单1.68GW,产品远销欧洲、日本等地。
攻坚深远海
近海风电资源开发逐渐饱和,向深远海进军成为行业发展必然趋势。明阳智能已提前布局。
从全球首台5.5MW抗台风漂浮式风机,到全球首个水深过百米、离岸距离超百公里的“双百”深远海7.25MW漂浮式风机,再到16.6MW双转子漂浮式风机平台“明阳天成号”……明阳智能不断刷新行业纪录,推动海上风电向大型化、深远海发展。
据介绍,明阳天成号是去年12月在广东阳江海上风电场投运的平台,由两台8.3MW海上风机组成,是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漂浮式风电平台,叶轮扫风面积相当于50个足球场,每年可提供约5400万度电。该平台是国内唯一采用抗压能力达到115兆帕以上超高性能混凝土浮式基础的漂浮式机组,在多个技术领域实现了独创性突破与应用。
“深远海风电开发,每一步都是硬骨头——水深超过50米,传统的固定式基础无法适用;离岸距离远,电力输送、设备运维成本高,必须突破漂浮式技术。”张传卫介绍,在国内已建成的5台漂浮式风电示范工程中,明阳智能深度参与了其中3台机组的研发工作,攻克了离岸100公里、水深100米的深水区作业难题。
构建智慧能源生态
“我们要让每台风机都成为智慧能源网络的节点,连起发电、储能、用电的全链条。”张传卫表示,明阳智能正从传统的风机制造商,向智慧能源服务商转型。
明阳集团天成实验室成果频出,2023年全球首款30MW级纯氢燃气轮机“木星一号”成功下线,2024年国内首套全功能集成式PEM制氢站也顺利落地,为能源生态构建筑牢技术根基。
在海南文昌,明阳智能将打造百万吨级深远海绿色电氢氨醇示范项目,包括建设CZ9的海上风电、生物质高温气化基地、绿电制氢配套装置、绿色甲醇装置、余电上网配套设施。
在河北张家口,明阳智能与阿里巴巴联合打造绿电与算力一体化协同项目,总投资14亿元,规划200MW风电装机和储能系统,预计年发电7.97亿千瓦时。
从追赶到领跑,从近海到深蓝,从专注风机制造到构建智慧能源生态,明阳智能正以风电为核心锚点,逐步编织出一张覆盖生产与生活场景的智慧能源网络,书写中国风电产业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