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科学家的故事令人动容:他生于中国却选择入籍美国,曾被同胞痛骂叛徒,30年后却赢得国人敬重,更让美国咬牙切齿。他究竟做了什么?
故事要从1963年说起。在四川成都的一个书香门第,一个名叫高华建的男孩呱呱坠地。从小展露过人天赋的他,尤其痴迷物理实验,常常为了弄懂一个力学现象废寝忘食。当时正值新中国建设时期,少年高华建在日记本上郑重写下:长大后要当科学家,为祖国造最先进的飞机导弹。这个志向绝非儿戏。15岁那年,当同龄人还在读高中时,他已凭借全国物理竞赛金牌🥇破格进入西安交大少年班。在实验室里,他总是最晚离开的那个,导师们都说这孩子眼里有团火。21岁获得哈佛硕士,25岁拿到博士学位,这个戴着厚镜片的年轻人,已然成为国际力学界的新星。转折出现在1989年。面对祖国的召唤,高华建却出人意料地选择加入美国籍。消息传回国内,舆论哗然。忘恩负义科学叛徒的骂声铺天盖地。老同学聚会时,甚至有人当众撕毁与他的合影。而在大洋彼岸,美国给予他顶级实验室和百万年薪,布朗大学更将终身教授席位双手奉上。但真相往往藏在时光深处。2018年某个深夜,北京中科院材料所的灯还亮着,年轻研究员王磊正在反复调试一组数据。突然,越洋电话响起,话筒里传来熟悉的声音:小磊,试试把纳米涂层的厚度减少3微米...这正是他们苦寻半年的解决方案。来电的,正是叛徒高华建。原来三十年间,这位美国院士一直在暗中搭建中美学术桥梁:? 每周雷打不动与国内学者视频研讨? 自费资助28名中国留学生完成学业? 悄悄将17项关键技术参数传回娘家最令人动容的是,他总对实验室里的中国学生说:论文署名可以写我的名字,但专利一定要带回祖国。如今,他培养的20余名博士全部归国,其中5人已成为航天材料领域的领军人物。当美国当局发现这个卧底院士时,暴怒地切断了西安交大的留学通道。而当年骂过高华建的人们,此刻才明白:那颗中国心,从未改变。就像他书房里始终摆放的成都老宅照片,背面写着:走得再远,根在华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国从不是非黑即白的单选题。有些人选择远行,是为了让祖国走得更远;有些看似背叛的转身,藏着最深的眷恋。科学或许无国界,但科学家永远有自己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