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论坛介绍
为积极响应国家“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发展,本论坛聚焦“海洋+”与“智能+”双主线,致力于突破科研瓶颈、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培育高层次创新人才。论坛以博士生自主学术交流为核心,特邀知名学者进行专业点评,并举办前沿科技与创新能力培养专题报告。
现面向全国相关领域在读博士生及青年教师发布第一轮征稿通知,诚邀您踊跃投稿!
论坛主题
智慧海洋工程
论坛时间与地点
11月6-8日
浙江大学舟山校区
参与人员
全国相关领域在读博士研究生及青年教师
主办单位
浙江大学研究生院
承办单位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
二、论坛设置
1.海上『新能源』与智慧设计运维:智能监控、海洋能转换、微电网等方面的科学与技术创新
2.防灾减灾救灾与智能预测和控制技术:灾害预警、工程抗灾、生态修复等方面的科学与技术突破
3.智能流体动力学:以智能算法开发与应用为主,实现AI+CFD、流场重构与预测等目标
三、 报名及材料征集
本次论坛包括预报名 - 材料征集 - 线上论文评审 - 线下学术报告几个重要环节。
参与论坛报告的同学需要填写预报名问卷,后续提交以下材料:个人报名资料表、论文中英文摘要、发表论文PDF全文(附在摘要后)、汇报PPT。其中个人报名资料表、中英文摘要格式要求等附件材料请使用如下链接下载。
1.预报名
即日起至2025年10月5日,报告人扫码填写预报名问卷,选择拟参加的分会场。
2.正式报名与正式材料提交
即日起至2025年10月15日,准备附件1《个人报名资料表》(附件在文末,文件命名为“报名表-学校-姓名”)、参会论文摘要(中文/英文,文件命名为“论文摘要-学校-姓名”)、论文正文全文(文件命名为“论文正文-学校-姓名”,未发表论文可选择性提交全文),将3份材料打包进压缩包,以“学校-院系-姓名-联系方式-分会场号-论文题目”命名后,发送至筹备组邮箱(邮件标题格式为“博士生论坛-学校-姓名-分会场号-题目”,邮箱见文末)。
3.人员确定与汇报材料提交
2025年10月15日-2025年10月22日,论坛筹备组结合专家评审结果,通过邮箱向参会者反馈评审结果,确定线下报告人员。
2025年10月22日-2025年10月29日,将线下交流所用的学术墙报、汇报PPT等材料(命名规则为“材料名称-学校-姓名”)压缩后以“学校-院系-姓名-联系方式-分会场号-论文题目”命名,发送到筹备组邮箱(邮件标题格式为“汇报材料-博士生论坛-学校-姓名-分会场号-题目”,邮箱见文末)。
四、参会说明
1.凡与分会场主题相关的学术论文均可参与报告,原则上需保证报告人作为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报告需征得导师同意;保证不侵权、不涉密,违者自负。主办方会严格遵循学术伦理,保护作者的原创性学术成果。本次论坛汇报成果不涉及版权©️转移,不影响作者后期投稿。
2.已发表/未发表论文均可参与汇报,中英文不限( 可选择性提供全文)。
3.投稿者应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维护学术尊严、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4.摘要以及报告所用PPT须系统阐述研究背景,研究内容与方法,以及创新点等,特别鼓励跨学科研究成果的投稿。
5.线下报告个人时长尽量控制在12分钟以内。
五、 其他事项
1. 本论坛不收取任何费用。论坛将为参加论坛的正式博士生代表提供免费住宿、伙食补贴以及免费学术资料等(正式代表及车票报销名额有限,请有意向的同学尽快报名)。
2. 论坛将遴选一定数量我校对口支援与部省合建对口高校博士生,并提供相应的优惠条件,如往返硬座车票等。
3. 论坛主办方承诺对征集材料内容及个人信息予以严格保密。
4. 正式报名及投稿稿件经接收后,主办方将通过电子邮件回复评估结果(是否同意继续线下报告)。如未收到回复,请及时与承办方联系人联系核实。
5. 欢迎各高校师生线下旁听本论坛,论坛组委会可协助预约进校。
6. 本次论坛拟设最佳学术创意奖、最佳表达奖、最佳演示奖等奖项,具体事宜敬请关注后续公告。
7. 论坛期间的具体日程安排、活动内容及评审细则等相关信息,敬请关注后续通知。
六、联系方式
若有任何疑问,请随时与本次论坛筹备组联系。
联系方式:
张思文 (执行负责人)
邓老师
dym@zju.edu.cn
陈老师
chenxiaochi@zju.edu.cn
赵老师(负责人)
xizengzhao@zju.edu.cn
附件1-“智慧海洋工程”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个人报名资料表》.xlsx
排版编辑:沈兆浚
责任编辑:陈浩
审核:高楚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