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江苏生态环境)
8点,江苏省常州环境监测中心(以下简称常州中心)水环境监测科,技术人员轻点鼠标,不到10秒,一张色彩分明的“水环境智能看板”便呈现在屏幕上:全市20个国考断面水质类别在地图上实时闪烁,入江断面总磷浓度同比下降12%的标注格外醒目,重点太湖点位的“水质日历图”清晰展示着全年每日变化趋势。
谁能想到,3年前完成同样的月报表统计,需人工翻遍4万余个手工监测数据、180万余个自动监测数据,耗时好几天。
痛点倒逼创新:
“不买贵的,只做对的”
此前,常州中心监测数智化转型面临重重困境。每年处理海量数据,要转化为管理部门可用的“活信息”谈何容易。买专业数据库系统,花费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经费压力巨大;维护依赖第三方公司,改个统计规则得等好几周;固定产品功能有限,无法满足个性化需求。
“没钱买定制家具,就把旧柜子改改。”常州中心没有等靠要,而是将目光投向熟悉的Excel。为何选它?大家都会用,无需培训;能存储百亿条数据,还能兼顾各种数据类型;还能通过编写VBA小代码修改规则。2019年起,水环境监测科技术团队自学VBA编程,借助开源代码“搭框架”,甚至尝试用AI辅助写代码,20%的系统代码来自AI。如今,以前几天的工作量,现在几十秒就能完成。这套“Excel+VBA+AI”的可视化水环境数据管理系统,成了常州监测人的“万能工具包”。
系统架构示意图
把“表格”变“智能舱”:
数据会“说话”,工作做“减法”
如今,这个系统已不是普通的Excel表,而是能“思考”的“水环境智能舱”。系统设置三重密码,管理员可修改数据,访客只能查看指定内容,四次输错密码,系统自动删除原始数据。统计分析“一键搞定”,导入原始数据,系统自动按国家规则修约、分类,还能预测全年浓度。日报、预警快报“分分钟出”,断面自动监测数据连续7天超标,系统自动弹出预警;值班人员点击“生成快报”,标题、正文、数据全自动填充,“以前编写日报,得花上大半天,上万个数据,眼睛都看花了,还老是出错,现在不需3分钟,效率提高了几十倍”。可视化“一眼看懂”,全市断面标在地图上,红超标、绿优良;点击“入江断面”,重点断面现状、同比马上呈现;“水质日历图”如同水环境的“体检报告”,一目了然。
小系统有“大能量”:
花几百块,解决百万级问题
这个系统有多“接地气”?成本“省到骨子里”,Excel打包在Office里仅几百块,VBA用开源代码,AI辅助降低开发时间,总成本不到专业系统的1%,且维护无需第三方,自己改代码即可。好用“到基层心里”,无需学习新软件,打开Excel就能上手。遇到管理新需求,修改基础信息、调整个别代码,就能生成新报告,比定制系统便捷得多。不少技术人员感慨:“系统用起来是真省心、真方便!”
还要把“小创新”做“深”:
让系统更“聪明”
如今,系统不再局限于水环境监测预警,已在常州中心内部推广测试,好评如潮。但技术团队并未止步,他们计划用分布式计算存储更多数据,解决Excel“容量瓶颈”;用硬件加密加固安全,防止VBA密码破解;加入随机森林、神经网络模型,让“老工具”变得更聪明。
从“数据搬运工”到“『数据分析师』”,常州中心的探索为基层监测数智化转型写下生动注脚。数智化不是“买贵的”,而是“做对的”;不是“追潮流”,而是“接地气”;不是“靠别人”,而是“靠自己”。把更多“老工具”变成“新神器”,生态环境监测的数智化转型也将走得更稳、更实。
常州环境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