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你的灵魂是不是早就飘到了“甜蜜”的长假中?
今天打开『支付宝』看到首页的emoji猜题,你会不会跟我一样懵逼:这是知道大家放假了,所以提前放点儿“小甜甜”?
研究了一下,才发觉最近『支付宝』竟然在首页搞健康猜题——从上周开始,每周一、周二都有一个 emoji 谜题登上『支付宝』首页。
可以说,这一连串 emoji 把当代年轻人的“脆皮日常”捅了个遍。
微博
网友们一边吐槽“『支付宝』是不是被表情包附体了”,一边忍不住点进去猜一把,一次又一次地把这事儿“干到了热搜”。
微博热搜
从 🚁🏠🍪 到 👕🌧️,再到 ❤️🚥 和 🧁🍦🍭,网友直呼『支付宝』在用一种很新的方式,提醒我们关注那些藏在日常里的健康真相。
源自网络上网友回复
高血糖:不只是“甜蜜的负担”
甜蜜三连不一定是“美味的假期”,也可能是高血糖警告⚠️。纸杯蛋糕和棒棒糖,入口是快乐,转身可能就成了血糖数字上的“加号”。
说到现代人常见的健康隐患,血糖问题绝对是个“隐形高手”。你可能听过长辈提起糖尿病,但未必知道——如今它早已悄悄找上了不少年轻人。
源自网络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调查数据,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1.4亿,更有约三分之一的成年人处于糖尿病前期状态,也就是“血糖已偏高,但还没确诊”的灰色地带。
为啥越来越多人“血糖不稳”?除了遗传因素,长期奶茶续命、三餐外卖、久坐不动,都是推高血糖的“神助攻”。很多人以为“少吃糖”就安全了,其实精制碳水(比如白米饭、面包)和含糖饮料,同样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拉高你的血糖曲线。
源自网络
更值得留意的是,高血糖初期几乎“静悄悄”,不痛不痒,顶多觉得容易渴、疲劳、尿频——这些信号太容易被归咎于“最近太累”或“水喝多了”。直到体检报告上出现那个向上的箭头,很多人才后知后觉。
不过别慌,血糖问题虽然普遍,却是可防可控的。当你想要改变却不知从何入手时,不妨试试 AQ 上的血糖风险自测,或许能帮你实现科学预防。
AQ中关于高血糖的建议
心梗:不是老年人的“专属剧本”
❤️🚥不一定是“爱你的信号”,也可能是“心梗”预警。40 岁的云海肴创始人因心梗离世,让大家意识到,心梗可能早就不是老年人的专属。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持续上升,而且有年轻化的趋势。更迷惑的是,它的症状不一定胸痛,也可能是肩背痛、胃不舒服,甚至牙痛——不少人因此错过最佳抢救时机。长期熬夜、压力爆表、饮食乱套,心梗早已不是老年人的“专利”,让不少网友感叹:“堵车不怕,血管一堵才真要命。”
微博
好在,心梗并不是完全无法防范。医学专家反复强调,预防要先于治疗。平时保持适度运动,定期监测血压和血脂,合理饮食,减少长期过度疲劳,同时学会管理情绪压力,都是保护心脏的重要方式。心脏健康就像生活里的“隐形警报器”,平时多一点关注,就可能在关键时刻帮你避免风险。
昨天是“世界心脏日”,AQ 很应景地在谜底页直接附上了一份“心梗自救指南”,堪称“打工人的心脏救命手册”。
AQ上对于心梗的建议
网友也吐槽被AQ戳心了,做牛马也要做健康的牛马…
微博
抑郁:不是“心情不好,想开点”
👕🌧️不是“下雨记得穿雨衣”,而是抑郁情绪在悄悄蔓延。
抑郁,早已不是少数人的“遥远话题”,而是一种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的情绪健康状态。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全球数亿人受抑郁困扰,中国成年人中有近7%存在抑郁症状。1
很多人误以为抑郁只是“心情不好”,还在劝“想开点”“睡一觉就好”,却不知道抑郁不是性格缺陷,而是一种需要正视的健康状态。甚至有研究发现,抑郁状态下的人,连发表情包都更倾向灰暗系——这不是巧合,而是情绪状态的一种外在投射。
就像有网友评论的那样:“笑着发表情包,才发现‘有病’的是自己。”
幸运的是,很多人意外看到 AQ 猜题,顺带也参与了附带的“健康自测”,开始学习了解自己和身边人的精神健康。
一位博主在孕妈群测试,没想到的是,100个孕妈里只有14个人是无症状,86%的孕妈存在轻度乃至重度的抑郁。
另一位医生博主则直接向医务人员定向发起自测招募贴,结果显示参与测试的144位医务人员中,64.9%存在抑郁情况,且规培生从一年级到三年级逐年递增。
这样的结果提醒我们:正如我们定期体检关注身体那样,情绪健康同样值得定期“自查”与“维护”。而关照自己,正是改变的第一步。
脂肪肝:不是“中年发福”的专属
🚁🏠🍪也不是“坐直升机住酒店吃饼干”的奢华生活,而是打工人体检报告上的常客——脂肪肝。
数据显示,中国成年人中脂肪肝患病率高达44.39%,相当于每10个人里就有4个中招。2 更扎心的是,年轻人也不能幸免:“脂肪肝不是谁得了,而是谁还没得。”
图中红线、黄线、紫线分别为中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病率、人均GPD、肥胖率随时间的变化。丨参考资料3
难怪有网友调侃:“笑着笑着就笑不出来了,强行被科普‘糊’一脸。” 这场emoji猜谜,让不少人在玩梗中“被迫健康觉醒”。
源自网络
很多人觉得脂肪肝就是体检报告上的一个小红字,大概少喝酒、多运动就好,没什么大不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医学研究已经证实,长期不管,脂肪肝可能会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
更糟的是,过去脂肪肝常被认为是和肥胖、糖尿病、高血脂这些“富贵病”挂钩。但如今,即便是辛苦打工的工位牛马,久坐、外卖、奶茶几乎成了标配,这些习惯也在悄悄增加肝脏的负担。
问题是很多人根本不在意,直到病情恶化才追悔莫及,但其实早期脂肪肝是可逆的,只要调整饮食和作息,多运动,就能慢慢恢复。
健康不能只靠猜
但可以从“玩”开始
说到健康,“得过且过”的现代人第一反应是“我没大病就行”。但现实是,我们真正绕不开的,往往不是突发的急症,而是那些“慢性消耗”型的隐患。
『支付宝』把这些健康问题做成谜语搬上首页,看似玩梗,实际上是提醒我们:这些不是冷冰冰的医学名词,而是随时可能找上门的“真问题”。
抑郁症、脂肪肝、高血糖、心梗——一个管情绪,一个盯肝脏,一个扰乱代谢,一个卡住心脏,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其实都指向了现代人的生活困境。长期熬夜、久坐不动、外卖不断、精神紧绷,这些几乎成了“打工人标配”,结果就是:心理在透支,身体在报警。
『支付宝』这场活动最妙的地方在于:它不像传统健康科普那样枯燥,也不像硬广那样让人想划走,而是用好奇心把人拉进健康话题里。你一边猜谜,一边被“科普”,一边还在『社交媒体』上参与二创、玩梗互动。
上一个用首页做公益传播的品牌,还是谷歌——过去这些年,每逢重大节日、纪念日或热点事件,Google都会在自家浏览器首页,上架一个新涂鸦logo。
Google首页
如果说谷歌常常靠彩蛋和图标来传递文化符号,『支付宝』这波更像是在打造一场“健康悬疑连续剧”:剧情是健康,载体是广告,每一道谜题都是一集,让人一边笑着玩梗,一边被迫正视健康议题。它既不像传统广告那样生硬,也不像单纯的公益呼吁那么乏味,而是用好奇心把用户一步步拉进健康科普的情境里。
网友的讨论
而当谜底揭晓,所有线索都指向同一个答案——AQ,它不仅能查看权威解读,还能体验健康科普、就诊咨询、健康档案管理、健康自测等超100项AI服务——用最不“emoji”的方式,认真面对每一个健康信号。
这场“健康连续剧”或许会下线,但它所点出的问题不会自动消失。当我们习惯用🤮表达“无语”而非真实呕吐,用🤒调侃“心累”而非真正发烧,『支付宝』用一场全民猜谜提醒我们:表情包可以误读,但健康信号不能。
所以更让人好奇的是:以后『支付宝』还会怎么出题?是不是有一天,我们也能自己出一道“健康谜语”,把科普玩成全民互动?在“全民科普”的逻辑下,健康,正在成为一场持续更新的主线剧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