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由中核集团主办的“核你在一起·共筑科普新生态”全国科普月核科普主场活动在北京举行。由“政、产、学、研、媒”多方代表共同参与的核科普生态圈聚力启动仪式当天同步举行,展现了我国核科普生态建设的扎实基础与协同推进的新格局。
中核集团总经理助理、首席网络安全官孟琰彬表示,科普是连接核技术创新与社会理解信任的关键桥梁。中核集团发起核科普联盟倡议以来,通过创新核科普手段,构建优质内容体系,丰富核科普载体,核科普生态圈初见成效,构建起多主体协同机制,持续擦亮一批优质科普品牌,培育了内外部核科普队伍,打造了系列科普产品,并依托公益项目推动核科普走进校园、深入基层,相关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我们将联合‘政、产、学、研、媒’五大力量,共建开放、协同、高效的核科普生态圈,为核事业高质量发展培育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孟琰彬说。
在我国核能产业发展进入规模化、多元化综合利用的背景下,科普生态圈建设有哪些新理念和新实践?不同领域代表现场给出答案。
其中,N宇宙科幻奖获奖者分享如何运用科幻叙事将重大科技工程转化为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的生动故事。优秀短视频创作者通过分享动画视频《朝夕一万年》的创作过程,探讨如何实现核知识的“可视化”与核安全的“可感化”。青海省海北州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原子城红色研学路线将“两弹一星”精神传承与核科普实践深度融合。《探秘核世界》作者分享其在科普创作中探寻“科学严谨性”与“传播趣味性”平衡点的思考……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杨波指出,核能科普是核能行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是核能创新发展的重要一翼,核能科普要让公众加强核科技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了解核科技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前瞻性、基础性战略地位,增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对从事核科技研究的兴趣,提升公众对核能报国的光荣感和使命感。“此外,要有效提升公众科学素质,引导公众树立科学、理性的核安全观。”
文 | 中国能源报记者 朱学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