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下午,2025年长宁区“全国科普月”活动热潮持续升温。由长宁区科学技术委员会、长宁区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上海予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慧玖(上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支持的“探秘数字气象站”科技实践活动,在长宁区北新泾第三小学精彩上演。40名学生与家长代表共同参与,通过“科普讲解+动手实践”的沉浸式体验,揭开数字气象的神秘面纱,让科学探索的种子在校园生根发芽。
气象探秘课:徐老师拆解“数字气象密码”“大家知道天气预报里的温度、湿度数据是怎么来的吗?”活动伊始,慧气象科普团队的徐颙老师以一个生活化问题开启科普之旅。作为本次活动的“科学向导”,徐老师凭借专业功底与生动表达,将复杂的数字气象知识转化为一个个趣味故事。从气象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到数据采集、传输、分析的全流程,他用通俗的语言层层拆解,原本抽象的科技概念变得直观易懂。
现场,同学们瞪大双眼专注聆听,不时举手抛出“传感器会怕下雨吗?”“数据传输要花多长时间?”等充满童趣的问题。徐老师耐心解答之余,还邀请学生上台近距离观察气象监测设备,亲手触摸温度传感器、湿度记录仪。部分家长代表也加入互动,与孩子一同操作仪器、记录数据,亲子协作的场景成为活动中一道温馨的风景线。“原来每天看到的天气预报,背后藏着这么精密的科技流程!”一位家长在体验后感慨道。
乐高拼搭赛:迷你百叶箱“拼”出科学乐趣如果说科普讲解是“理论充电”,那么乐高拼搭环节便是“实践放电”的高潮。“百叶箱可不是普通的小房子,它是气象观测的‘精准助手’!”徐老师特意聚焦百叶箱展开讲解,揭秘其“防风防雨、避光通风”的特殊设计——既能避免太阳直射影响数据,又能保证空气流通,确保温度、湿度测量的准确性。
讲解结束后,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领取乐高零件,一场“迷你百叶箱拼搭赛”正式开启。大家分工协作,有的研究图纸确定结构,有的小心翼翼拼接零件,有的调整角度确保稳固。指尖翻飞间,一个个散落的乐高块逐渐组合成形态各异的百叶箱模型。当各小组完成作品并进行公开展示时,孩子们举着自己的“成果”满脸自豪,现场掌声与欢呼声不断。“拼搭时要注意‘屋顶’的倾斜角度,这样才能防雨!”一位同学在分享经验时,已然化身“小小气象『工程师』”。
童言话收获:科学探索热情在心中“升温”活动落幕之际,同学们围绕“气象探秘之旅”分享感悟,稚嫩的话语中满是收获与成长。
朱哲妤同学兴奋地说:“亲手操作传感器的那一刻太神奇了!我看着屏幕上实时跳动的温度、湿度数据,终于明白精准天气预报离不开这些高科技仪器。这次活动不仅让我学到了气象知识,更点燃了我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以后我要多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
程安昕同学则对百叶箱印象深刻:“徐老师讲的百叶箱‘小秘密’让我大开眼界,原来一个小小的箱子有这么多学问!最开心的是拼搭乐高百叶箱,当我们小组的作品完成时,那种成就感无法形容。现在我知道科学不是枯燥的知识,还可以这么好玩,真期待下次还有这样的科普活动!”
家校社协同:为科学梦想搭建“成长平台”本次“探秘数字气象站”活动,不仅是长宁区“全国科普月”的特色实践,更是校社协同育人的生动缩影。科学素养的培育需要家校社三方形成合力,此次活动通过引入专业科普资源,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悟”,切实提升了观察能力与实践能力。
“未来,我们将持续联动社会优质资源,开展更多元化的科技实践活动,为孩子们打开通往科学世界的大门。”承办方予茗公司负责人说。随着科普月活动的深入推进,相信会有更多青少年在这样的探索之旅中,被科学的魅力吸引,成长为热爱探索、勇于创新的“小小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