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工业的腰板硬了!那些中国造的特高压变压器和炼钢高炉,成了自家工厂的底气,印度用中国技术炼出耐腐蚀钢,转头低价抢东南亚市场
片头:尊敬的审阅人员和品鉴读者:本文是经过严格查阅相关权威文献和资料,形成的专业的可靠内容。 全文数据有据可依,可供查证。
我问你个问题,你觉得现在的技术出海,到底是出去了,还是被别人顺手牵羊了?
前几天我留意到一组数字,顿时脑袋一片空白。2025年第一季度,印度向东盟出口的钢铁,增长幅度,差不多有18%。更让人大吃一惊的是,他们在高端产品热轧卷板上,竟然把售价压到比中国低5%到8%。
没错就是那些之前靠中国技术支持才生产出来的钢材,现在借着补贴的优势,大量进入越南和印尼市场,跟中国抢订单。
我们帮印度建造的是全球最大的高炉,也就是塔塔钢厂的2号高炉,它每年产437万吨铁水,这背后是中冶赛迪的团队携带着中国冶金技术的顶尖方案前去的。
不过印度这边刚刚吹嘘完高炉是民族的骄傲,随即便宣布对中国钢铁加征12%的临时关税,这可真是印度能干出来的事情。
那座高炉里用了什么呢?顶燃式热风炉,智能化系统,环保高效的热回收结构,皆为中国十几年技术累积的成果。
咱们为何这么做呢?一部分是为了产能出海,中国钢铁业当下的过剩压力就在那。还有一部分是想着凭借高端装备打入他人的市场,获取长久话语权。但此事靠的是双方具备些许信任基础。
结果呢?印度对待外资的路数,熟稔至极:先放低姿态,接下来请它进来,合同谈得顺顺当当的,你丝毫挑不出毛病,税收、政策、补贴一条条书写得极为漂亮。
等你真投了资,真将产业链铺开了,政策风向陡然一转,立马就变了脸色。2024年就曾有这样一幕,当时针对中资手机厂的电子产品进口规则,被突然进行了调整,仅这一项,就让企业损失了23亿美元💵订单。
光伏这事,就别再提了。几年前中国的光伏组件在印度市占率那可是接近九成呢。如今呢?印度自身的生产挂钩激励计划一推出,政策扶持以及本土产能全都跟上来了,到2025年已然能够供应本国一半的市场。
接着高关税那么一堵,直接就把中国厂商给挡在了门外。
我查了下数据,2024年印度制造业占GDP比重已经掉到了14.3%创了新低。这是莫迪印度制造2.0喊了半天的成果。为了找个出口,他们开始在国际上演动作。
对美国被加了80%关税不敢吭声,对中国立马动手加钢铁税,还能借机迎合78%的民粹情绪。选票到手了,产业链也不耽误接着布局。
关键是这事不是临时起意。高炉项目早在2022年就开始筹划,印度那边签字的手是热的,心是凉的。他们看中的从来不是合作,而是技术转移。他们不想把市场让给你,也不愿放弃控制技术的机会。所以你可以投资建厂,但别指望拿回你的利润,更别妄想技术在那儿会被善待。
现在还有人在念叨技术换市场,但是你瞧一瞧,中国企业究竟换回了些什么呢?印度的铁矿资源,再加上年轻人口所带来的红利,他们并非是来与你商谈共赢的。
他们更想借助中国的技术来打基础,接着搭上美国的供应链补贴,接下来就能够转过头来与你正面较量。这种策略已然在『半导体』、手机、光伏领域得到了验证,如今又轮到了钢铁和『新能源』汽车领域。
你以为印度只是政策反复?那是没看到他们怎么对待法律。2023年,小米在印度被指违反外汇法,被勒令上缴数十亿美元💵。问题是当时的操作有法可依吗?没有。但印度议会几天内直接修改了法律,事后追认。三星在那边也吃过亏,但凡能赚钱,都会被盯上。
我昨天翻了下商务部的对印数据,2024年中国对印度出口同比只增长了0.8%这在以往动辄两位数增长的背景下,几乎可以看成是停滞。
而且外商投资正在快速撤离,2024年印度吸引的外资总额跌到了624亿美元💵,比2025年最高点下降了26%。光2024年一年,就有250亿美元💵的资金从印度股市撤出。
但莫迪依旧在推印度制造,还想接住中美产业链转移的落点。没技术怎么办?找中国要。但市场不给,配套环境也不好。要供应链,要工人培训,要整套产业生态的模板,就是不给你回报。这不是合作,是索取。
问题是中国这边还有一些企业,觉得帮助印度发展是正道。我不知道他们看到印度翻脸的时候,是不是会觉得有点意外。
可现实就是这么赤裸。当印度对中国的光伏、钢铁一个个砌起高墙时,他们可没说一句感谢你们当初的支持。甚至连技术来源这个词,在公开发言中也不会提一次。对他们来说,是神灵显灵,不是你帮了忙。
你以为这是两国合作?其实只是你在独角演。你以为你能换来市场,其实连底牌都被看光了。你以为这只是一次失误,但回头看,光伏、手机、『半导体』、现在轮到钢铁,套路一个不落。#印度#中国制造#钢铁产业#手机#制造业#『半导体』
参考信源:
搜狐—《印度下手了!中国刚给印建好全球最大炼钢炉》
中国钢铁新闻网—《中冶赛迪设计供货的印度塔塔5873立方米高炉点火投产》
我的钢铁网—《印度4月钢材出口小幅下滑 欧盟市场成支撑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商务部:1-11月我国出口钢材10115.2万吨,同比增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