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 龙翔
编 辑 | 李楠
划一下,是朋友在巴黎街头漫步;再划一下,自己竟在太空失重漂浮——这并非梦境,而是OpenAI新推出的Sora应用,一个完全由AI生成的虚拟社交世界。
OpenAI今日发布的新一代视频生成模型Sora 2及同名社交应用的消息引爆世界,而除了Sora 2所进化出的强大能力外,Sora App这款被媒体称为“AI原生版『抖音』(TikTok)”的产品正掀起一场更为热烈的,关于『社交媒体』未来的激烈辩论。
AI『社交媒体』:Sora的新物种特征,『抖音』TikTok其实早在测?
Sora应用在界面设计上确实容易让人联想到TikTok——相似的上下滑动交互、全屏展示、个性化信息流。
然而,其核心逻辑与传统『社交平台』有着本质区别。Sora建立在“Cameos”功能之上,用户通过录制一段简短的音视频,就能创建自己的『数字化』身。这个“虚拟分身”可以被“植入”到任何AI生成的场景中,用户还可以授权好友在视频中使用自己的形象共创。
所以,Sora代表了一种全新的社交范式——AI『社交媒体』。它不再仅仅是真人创作内容的平台,而是一个完全由AI生成的虚拟社交世界。在这里,社交不再依赖于现实世界的记录,而是基于虚拟世界的创造。与TikTok上用户消费专业创作者生产的内容不同,Sora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任何场景下的“主角🎭️”。
而这一幕其实有点似曾相识,在『抖音』中,已经上线很久的AI特效功能,用户可以基于『抖音』官方,或者『抖音』招募的AI特效师开发好的AI模板,制作自己的同款视频,“拍同款”功能+社交算法推荐,能够引发社交裂变传播。
可以发现,Sora App的功能,单独拉出来『抖音』和TikTok几乎都具备,比如数字分身,文/图生视频,共创等等,但这些功能分散在即梦、『豆包』、『抖音』、星绘等App中,而Sora将其汇总到一起,形成了新物种。从这一层面来看,『抖音』是需要反思的。
社交逻辑逆转:Sora靠创作和互动拉时长
Sora在产品设计理念上与TikTok有着根本差异。TikTok等传统视频平台优化的是“用户停留时长”,而Sora明确宣称为“最大化创作,而非消费”而设计。
Sora应用中每个视频下方都有显眼的“Remix”按钮,用户可以一键将自己加入视频,改编成自己的版本。Sora甚至加入了反无限滑动机制,当用户刷得过久时,系统会弹窗提醒,引导他们尝试创作。
这种设计理念反映了OpenAI对『社交媒体』的逆向思考:它不想成为另一个通过消耗用户注意力而拉长使用时间的平台,而是希望成为一个让大家动手操作,激发创意的空间,通俗的说,就是不想让用户只看不动手。
也有网友并不认同Sora的理念,认为Sora同样是为成瘾而设计的短视频应用,同时存在未经许可使用他人视频训练的问题。
单从概念上来看,从社交连接的角度看,TikTok主要建立在“内容关注”上,用户关注的是创作者及其内容;而Sora建立在“人际联系+共同创造”上,朋友之间可以互相将对方的『数字化』身放入视频中,共同构建虚拟场景。
这种根本区别使得Sora更像是一个社交游乐场,而非传统的内容平台。而这一概念其实和『抖音』的“拍同款”是非常类似的。
字节反击OpenAI,快是唯一要义
Sora应用目前仅在美国和加拿大采用邀请制上线,初期仅支持iOS平台。那么,它真的会“干掉TikTok”吗,或者说,干掉TikTok是它的目标吗?
从短期来看,Sora更可能开辟一个新赛道,而非直接取代TikTok。它满足的是用户对创造性表达和社交连接的需求,而非对真实内容的好奇。就像摄影没有取代绘画,而是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AI视频社交可能与传统短视频平台共存,各自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
Sora团队负责人Bill Peebles指出:“我们认为这可能是视频生成的‘ChatGPT时刻’。” 这种参与感和个性化,是传统平台难以提供的。
从长远来看,Sora代表了『社交媒体』从“记录现实”到“创造虚拟”的转变。TikTok和『抖音』基于真实世界的内容创作,而Sora则允许用户在虚拟世界中创造和互动。
但是,即便Sora是新物种,那么用户市场也是重叠的,把流量玩到极致的TikTok绝不会坐等流量被瓜分,一场AI『社交媒体』之战已经嗅到了火药味。
速途网大胆预测:
1、以字节跳动看家的App产品能力,『抖音』在国内外都会迅速针对Sora做出有针对性反击,一个背靠TikTok社交网络的全新AI社交App可能已经在开发封装中,快是唯一要求,这是对字节跨团队整合能力的巨大考验;
2、国内市场,字节和腾讯两大社交巨头,背靠各自社交网络,开发AI『社交媒体』工具具有先天优势,但不排除有生力军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