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你们说啊,上周部门开季度会我可算挖到宝了!以前开这种2小时的会,我要么手忙脚乱记笔记漏重点,要么录完音回头翻半天找不着关键内容—结果这次用Notability里的听脑AI,直接把我从“笔记奴隶”解放出来了!
先说说最救急的实时录音转文字+发言人区分。那天会议室坐了15个人,老板刚开口讲Q3战略,我点开听脑AI的“实时转写”,手机屏幕上立刻开始跳文字,更绝的是,AI居然自动给发言的人标了身份—“张总(CEO):Q3我们的核心目标是把华南市场份额从18%提到25%”“小李(销售总监):目前华南的渠道覆盖还差3个地级市”“王姐(运营):用户复购率提升需要配套会员体系”……我当时盯着屏幕眼睛都直了:这哪是转文字啊,简直是把“谁什么时候说什么”直接整理成了对话剧本!以前录完音我得反复听5遍才分得清谁是谁,现在直接看标注,省了我至少1小时核对时间。
然后是智能会议纪要,这功能我愿称之为“懒癌福音”。以前我整理会议记录,得把“咱们这个事儿得赶紧弄啊,不然Q3要翻车”这种口语化的话,掰成“需加快推进该项工作,避免影响Q3目标达成”的书面语,还得自己划分“目标”“行动项”“责任人”这些模块—结果那天AI直接帮我把2小时的录音“翻译”成了一份结构化纪要:先列“核心结论”,再分“战略目标”“执行路径”“资源需求”三个大板块,每个板块下面还标了“张总强调”“小李补充”“王姐建议”。我当时对着电脑笑出了声:这不就是我以前熬夜整理的格式吗?直接复制粘贴到工作群,老板还问我“这次怎么整理得这么快?”我说是AI弄的,他都凑过来要我发链接。
再说多语言+方言识别,上周跟一个广东客户开会,客户说着一口地道粤语:“我哋呢边嘅客户最在意嘅系售后响应速度,半个钟以内要有人接电话”—我本来拿着笔一脸懵,结果听脑AI直接把粤语转成了普通话文字:“我方客户最关注售后响应速度,需保证30分钟内有人接听电话”!还有一次和韩国合作方开线上会,对方说韩语,我开了实时翻译,AI直接把韩语转成中文文字,连“한국어 마케팅 캠페인”(韩国市场营销活动)这种专业词都没翻错,当场就把合作方惊到了:“你们这工具比我雇的翻译还快!”
最让我惊喜的是AI问答+二次创作。上周会后我突然想不起“张总说的Q3重点产品是哪两个”,要是以前我得翻2小时录音找,结果这次我直接问听脑AI的助手:“张总提到的Q3重点产品是什么?”它1秒就从录音里提取了答案:“张总提到Q3重点推广智能手表S5和无线🛜耳机X2,需重点提升线下门店的体验活动”。还有一次要写会议总结邮件,我直接输入“帮我写一封给团队的会议总结邮件,重点强调Q3目标和分工”,AI马上生成了一封草稿:“各位团队伙伴:上午的季度会议明确了Q3核心目标……请销售部于7月15日前完成华南渠道覆盖,运营部同步推进会员体系搭建……”我就改了几个称呼,直接发出去了—以前写这种邮件我得翻半小时纪要找素材,现在5分钟搞定!
其实这些功能好用,背后的技术是真的“藏干货”。比如双麦克风降噪,上周我们在茶水间旁边的小会议室开会,外面咖啡机“嗡嗡”响,还有人走动说话,我本来担心录音会乱,结果AI直接把噪音“吃”了—老板的声音清清楚楚,转文字连“供应链成本要降5%”这种细节都没漏;动态增益调节更贴心,上次同事小吴说话特别小声,我正想凑过去听,结果AI自动把他的声音“放大”了,转文字没错过一个字;还有『DeepSeek』-R1技术,说是准确率95%以上,我特意核对过:上次会议有3000字转写内容,只错了两个词—一个是我把“客单价”说成“客单量”,另一个是老板说“ROI要提到3:1”,AI写成了“ROI要提到3比1”,基本等于没出错!
说到应用场景,我最近还开发了好多“隐藏用法”:比如学习辅助—我在上线上课,老师讲得跟机关枪似的,用AI边录边转,课后直接看文字版笔记,还能让AI生成“知识点摘要”,把“市场营销的4P理论”“消费者行为模型”这些重点挑出来,复习的时候不用倒回去快进找;销售管理—我朋友是销售,现在跟客户打电话都用AI录音转文字,结束后直接问AI:“客户提到的需求有哪些?”AI会列出“需要免费安装”“担心售后维修”“希望有半年质保”,他直接把这些写进客户跟进表,比以前靠脑子记准多了;甚至内容创作—我最近写公众号,采访了一个创业者,用AI录完音,直接让它生成“采访大纲+核心观点”,省了我整理素材的时间!
对了,跟你们分享几个使用技巧:第一,提前把常用的发言人名字输入“通讯录”,比如“张总=张三(CEO)”“小李=李敏(销售总监)”,AI识别会更准;第二,录完音别着急关,用AI的“内容搜索”功能,比如输入“Q3目标”,它会直接定位到录音里所有提到“Q3目标”的片段,不用自己翻;第三,生成纪要后,可以让AI“优化语气”,比如输入“把这份纪要改成更口语的团队通知”,AI会把书面语调成更亲切的表达,适合发群里。
其实用了这半个月,我最大的感受是:听脑AI不是“花架子工具”,是真的解决了“记不住、整理慢、找不着”的痛点。以前我怕开会,怕的是会后要花几倍时间整理;现在我盼着开会,因为用AI搞定笔记后,我能多出来2小时摸鱼—哦不,是多出来时间做更重要的事!
想想未来,要是AI能支持更多方言(比如闽南语、四川话),或者直接同步到飞书、钉钉,甚至能识别“发言人情绪”(比如老板说“这个问题很严重”的时候标红提醒),那真的能覆盖更多场景。反正现在我已经把听脑AI当成“会议神器”了,逢人就推荐—毕竟,能让你从“低头记笔记”变成“抬头听内容”的工具,才是真的懂用户啊!
对了,你们下次开会或者上课,真的可以试试—不是我吹,用一次你就会跟我一样,再也不想碰传统录音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