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有新物质生成。
2.哪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无化学变化发生?
发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化学变化的关键词(至少5个)
燃烧、腐蚀、变质、酿酒、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锈。
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5.化学变化的实质?
破坏旧分子,形成新分子,即原子的重新组合。
6.用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是?一定改变的是?可能改变的是?
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分子的种类;分子的数目。
7.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是什么?
原子。
8.分子的基本性质。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相互间有间隔;总在不停地运动。
9.保持水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水分子。
10.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1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各列举两例。
分子:水和大部分气体;
原子:金属、金刚石、稀有气体;
离子:氯化钠、氧化镁。
12.举例说出两种混合物、两种纯净物。
混合物:空气、海水、石头等;
纯净物:氢气、水、氧气等。
13.“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和“原子里有一个很大的空间”这两句话有矛盾吗?为什么?
没有矛盾。“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是相对于宏观物质来说的;“原子里有一个很大的空间”是相对于原子核而言的。
14.构成原子的微粒有哪几种?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构成原子的微粒有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
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正负电荷相互抵消,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15.为什么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由于原子中,质子、中子的质量都约是电子质量的1836倍,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16.元素符号表示哪些意义?
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17.化学式H2O具有哪些含义?
宏观:⑴ 水;⑵ 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微观:⑴ 一个水分子;⑵ 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18.化学式Fe具有哪些含义?
宏观:⑴ 铁;⑵ 铁元素。
微观:一个铁原子
19.写出下列化学式中数字2的意义:
2H2O:前面的2指2个水分子;右下角的2指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Mg2+: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2
CaO:在氧化钙中,钙元素表现+2价。
20.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哪些原则?
⑴ 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不能凭空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化学反应或物质,也不能任意编造化学式;
⑵ 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的各种原子的总数必须相等。
21.举例说明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例如:2H2+O2=2H2O可读作:
⑴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⑵ 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22.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结构各有何特征?
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个;
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8个(氦是2个)。
23.举例说明化合价的实质是什么?
在离子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数值就是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例如NaCl中,一个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是-1价,1个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是+1价。在共价化合物里,元素化合价的数值就是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跟其它元素的原子形成共用电子对的数目, 电子对偏向那种原子,那种原子就显负价,电子对偏离那种原子,那种原子就显正价。
24.许多元素的化合价是可变的,这是为什么?
由于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得失电子的数目可能不同,所以可能有可变化合价。
25.在食盐和盐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均为-1价,其实质是否相同?为什么?
在食盐中氯显-1价是因为1个氯原子得到了1个电子;
在氯化氢中,氯显-1价是因为1个氯原子与氢原子形成1个共用电子对,共用电子对偏向氯原子。
26.计算下列物质的化学式量:
H2O——18;CO2——44;Ca(OH)2——74。
27.举例说明带正电荷的离子不一定是金属离子?
例如铵根离子(NH4+)不是金属离子,氢离子(H+)不是金属离子。
28.写出10种电子数为10的微粒的符号。
原子:Ne;
阳离子:Na+、Mg2+、Al3+、NH4+、H3O+;
阴离子:F-、O2-、OH-;
分子:HF、H2O、NH3、CH4。
29.原子中的等量关系。
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30.决定原子种类的是?
质子数。
31.原子的化学性质由什么决定?
最外层电子数。
32.一种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的区别?
质子数不同。
33.哪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金属、稀有气体、石墨和金刚石。
34.写出钠离子、镁离子、氯离子、硫离子的符号
Na+ Mg2+ Cl- S2-
35.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质量有何区别和联系?
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值,单位是1,数值适中,使用方便;而原子质量单位是Kg,数值很小,使用也不方便。原子质量大的相对原子质量也大,原子质量小的相对原子质量也小。
36.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表达式?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实际质量÷碳12原子质量的1/12
37.举例说明式量相等的物质不一定是同一种物质?
例如H2SO4和Cu(OH)2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是98;N2和CO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是28。
38.“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这种说法对吗?举例说明:
这种说法不对,例如碳元素可组成金刚石和石墨等多种单质。
39.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镁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大。
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镁与氧气的质量和等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所以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大。
40.为什么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一定相等?
在一切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各种原子的数目也没有增减,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一定相等。
41.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溶液,至少5种。
糖水、茶水、啤酒、白醋、消毒酒精、碳酸饮料。
42.溶液的特征?
均一、稳定。
43.溶液的组成?
溶质、溶剂。
44.溶于水温度升高的是?降低的是?
氢氧化钠;硝酸铵。
45.哪些因素能影响物质的溶解速率?
温度的高低;是否振荡或搅拌;固体颗粒的大小。
46.加快硝酸钾溶解速率的措施有哪些?
加热升温;搅拌振荡;将块状固体研碎。
47.汽油去油污的原理?
溶解。
48.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
乳化。
49.在描述饱和溶液的时候,应注意强调哪三点?
一定的温度;一定量的溶剂;该物质。
50.溶液是否饱和的判断方法?
首先看溶液中是否有未溶解的固体,如果有,则此时的溶液已经达到饱和状态;
如果没有,再向溶液中加入少量该溶质,看是否继续溶解。
51.饱和溶液如何转变为不饱和溶液?
加入溶剂;改变温度。
52.若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哪些方法?
⑴ 降低温度;⑵ 蒸发水分;⑶ 加入硝酸钾晶体。
53.溶质质量分数的表达式?
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54.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到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和温度的影响。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也有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55.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受到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和压强的影响。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56.啤酒是生活中常见的饮料,其中含有二氧化碳、水和蛋白质等物质,观察一瓶啤酒未见气泡;打开啤酒瓶盖,会冒出大量气泡,原因是什么?
由于打开啤酒瓶盖,压强减小,其中溶解的二氧化碳逸出,所以会出现大量气泡。
57.为什么我国内陆的盐碱湖冬季可以从湖中“捞碱”,夏季可以晒盐?
(1)冬天捞纯碱的道理:
碳酸钠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冬天温度低,碳酸钠溶解度减小,从盐湖中析出来。
(2)夏天晒盐的道理:
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夏天水分不断蒸发,氯化钠就会结晶析出。
58.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表示何意义?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中就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够置换酸中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酸中的氢;
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够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59.金属与盐符合什么条件才能发生置换反应?
⑴ 金属必须排在盐中金属的前面;
⑵ 盐必须能溶于水;
⑶ 金属要除去钾、钙、钠三种。
60.简述“湿法冶金的原理”,写出化学方程式。
湿法冶金,就是用铁将铜盐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
Fe+CuSO4=FeSO4+Cu
61.钙和钠都能置换出水中的氢,钙的化学活动性比钠强,为什么钙与水的反应远不如钠与水的反应剧烈?
由于钙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它能附着在钙的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
6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
复分解反应的本质是反应物在水溶液中互相交换成分;当反应产物有沉淀产生,或者有气体放出,或者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会发生。
63.为什么说水既不是酸性氧化物,也不是碱性氧化物?
因为水既不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又不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水既不是酸性氧化物,也不是碱性氧化物。
64.中和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有何关系?
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包括中和反应。
65.举例说明有机物对国民经济及日常生活的重要意义?
有机物与人类的衣、食、住、行都有密切的关系,例如: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是人类的营养物质……
66.溶于水后所得溶液显碱性的物质一定是碱吗?为什么?
不一定,例如碳酸钠水溶液显碱性,但它属于盐;生石灰属于氧化物,它溶于水也显碱性。
67.为什么酸、碱、盐的水溶液能够导电?
由于酸、碱、盐溶解于水时,都能发生电离,生成能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所以酸、碱、盐的水溶液都能导电。
68.为什么酸、碱、盐的水溶液不显电性?
在酸、碱、盐的水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和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是相等的,正负电荷相互抵消,所以整个溶液不显电性。
69.为什么酸类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由于酸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生成氢离子,所以酸类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70.什么叫环境污染?污染源有哪些?
在人类生存的环境中发生有害物质积聚的状态称为污染,污染物质主要存在于空气和水中。例如: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液、废气,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化肥、城市生活中的污水、垃圾、汽车尾气以及燃煤产生的烟尘等。
71.怎样才能减少“白色污染”?
⑴ 少使用塑料;⑵ 回收利用;⑶ 研制可分解塑料。
72.避免水污染的措施有哪些?
⑴ 工业“三废”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⑵ 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⑶ 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排放(或加强对水质监测)。……
73.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严重问题:请列举当今环境污染至少三个方面的问题。
⑴ 聚乙烯塑料造成的白色污染;⑵ 酸雨;⑶ 臭氧层遭破坏。
74.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会造成温室效应,请列举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和消耗途径。
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⑴ 含碳燃料的燃烧;⑵ 动植物的呼吸;⑶ 工业上制生石灰等。
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⑴ 植物的光和作用;⑵ 溶于江、河、湖、海中;⑶ 石灰岩洞的形成等。
75.燃料煤所产生的二氧化硫是产生酸雨的主要原因,请你举出三方面酸雨危害实例及防止酸雨产生的措施。
危害:⑴ 使土壤酸化影响农作物生长;⑵ 腐蚀建筑物;⑶ 影响人类健康。
措施:⑴ 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新能源』;⑵ 使用脱硫煤;⑶ 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经处理后再排放。
76.请写出在城市产生气体污染物的三个主要原因;
⑴ 化石燃料的燃烧;⑵ 工厂排放废气;⑶ 汽车等排放尾气。
77.为提高城市的空气质量,采取的切实可行的措施有哪些?(至少写两条)
⑴ 减少建筑工地粉尘;⑵ 多植树造林;⑶ 工业废气经处理后再排放。
78.沙尘暴形成的原因有哪些?防止措施是什么?
形成原因:⑴ 绿色植被被破坏 ⑵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过多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
防止措施:⑴ 多植树造林;⑵ 禁止乱砍滥伐;⑶ 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利用『新能源』。
79.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是什么?
原因是:⑴ 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二氧化碳;⑵ 森林被砍伐,绿色植被被破坏。
措施是:⑴ 多植树造林;⑵ 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开发利用『新能源』。
80.双面使用纸张和缓解温室效应有何关系?
节约纸张就可以少砍树木,从而多吸收二氧化碳。
81.传说“女娲补天”中“补天”是指什么?
防止臭氧层被破坏。
82.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超音速飞机排放尾气,以及“氟里昂”的使用。
83.应采取什么方法保护臭氧层?
⑴ 严禁使用“氟里昂”做致冷剂;⑵ 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控制有害气体的排放或废气处理后再排放。
84.室内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已经不容忽视,请写出主要室内化学污染源有哪些?
⑴ 建筑、装潢、装饰材料污染;⑵ 厨卫污染;⑶ 化汝品污染;⑷ 日用化学用品污染。
85.在石灰水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为什么在空气中久置后,溶液的红色就会消失?
由于石灰水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所以红色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