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子果然不分国籍!老外看到我们天舟9号货运飞船在空中形成漂亮的水母云时,立刻就暴露了:这次发射与SpaceX相比成本是多少?
片头:尊敬的审阅人员和品鉴读者:本文是经过严格查阅相关权威文献和资料,形成的专业的可靠内容。 全文数据有据可依,可供查证。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但凡中国一发火箭,评论区总有些人跳出来质问:这比得上SpaceX吗?成本多少?环保吗?
我刷到天舟九号发射的画面那天,正好是早上六点多,一团水母形状的光云在黑蓝色的天幕里缓缓舒展开来。
但底下的评论区是密密麻麻的浪费钱污染环境这是抄SpaceX的吧。我当时就想,喷子果然不分国籍。
说回正事。天舟九号,此次是从文昌升空的,所用的是长征七号遥十运载火箭,在7月15日清晨5点34分准点发射。
看似平常,不过其背后的技术细节,有很多人压根儿就没弄明白。
首先它是货运飞船,是空间站的快递员。而且是这一阶段天舟系列的第四艘,有实打实的突破。
✅ 货舱空间提升了
✅ 载重能力更强了
✅ 一次性能送6.5吨关键物资上天
这些并非是我随意地编造出来的。在官方的任务目标里,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地写道:本次任务,需要为神舟二十号、神舟二十一号乘组,在物资方面给予保障。也就是说,唯有这一趟飞行得既稳定又精准,后面那两个航天员的任务,才能够得以顺利地开展。
我查了下,这是2025年中国唯一一次载人航天的货运发射。你就说重不重要吧。
至于那团水母云,确实漂亮。但也确实被某些人盯上当成了抨击点。他们说污染,他们说浪费,还甩出环保数据,问有没有比SpaceX便宜。
这种提问,我一开始还认真地对待,后来经过一番思考,明白了大多数情况根本不是在寻求答案,而是想借着这个由头来展现自己的优越感。
但我还是翻了一些资料,正好一并说清楚。
天舟九号所使用的推进剂为液氧与煤油。这相较于传统的四氧化二氮加肼而言,环保性要强上许多。氮氧化物诚然会在发射过程中产生些许,不过其仅在短时间内作用于发射场大气,并且浓度远远低于工业排放的级别。换言之它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极为有限。
那漂亮的水母云又是什么?
答案很简单,高温尾焰中的水蒸气升到高空,遇冷后结成冰晶,在太阳以低角度照射时形成可见光晕。这种现象NASA有所记录,在美俄航天史上早已不是首次了,只是此次中国版更为震撼,角度更是一绝。
我甚至找到一个NASA公开图册,里面也有类似的光影效果,但没有人说污染环境...
而再说到成本问题。中国空间站这套系统,从天宫一号到现在的天和核心舱,全套花了十年构建。2011年天宫一号首次上天,到2025年天和核心舱组装完成,用的时间是十年整。
中途美国是什么态度。
✅ 2011年通过国会法案,禁止NASA与中国航天开展任何官方合作
✅ 中国科研人员不得进入NASA设施,连会议都不能旁听
所以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只能自己来。
你现在回头看,国际空间站,最晚在2030年,就将要退役了。各种零件,老化严重,维护成本,也在飙升。美国和欧洲,都开始讨论拆分计划。那时候整个地球轨道上,也许就只剩中国空间站在运转了。
水母云只是一个视觉奇观,本质上说明的是中国航天现在的节奏很稳、系统很成熟。你不可能靠一次次侥幸发射做出这种效果。
但还有人问:那为啥不跟NASA合作,互利共赢不是更好吗?
我专门去翻了下美国国会的最新限制政策,没有任何松动的迹象。NASA不可能公开合作,中国也没奢望。
问题反而变成了:中国人行不行?
我们用十年时间建起了自己的空间站,真正能支持长期载人任务、货运飞船定期补给、科学实验独立展开的完整系统。
天舟九号,成功地完成了送货任务;神舟二十号,正准备进行对接操作;国际空间站,其对接进入了倒计时阶段。
那你说,这是谁更配说话!
也别问中国发射一颗火箭花多少钱了。我认真翻了国家审计署2024年的公开预算报告,整年航天经费里给空间站的比例非常有限,而且还包括科研、制造、训练和地面支持系统。
我们不像SpaceX那样拿私募投的钱烧试验,烧到一半再寻求NASA合同填补。
我们是一套国家队体系,规划周期长、执行效率高,不靠一时的热点融资。
这就够了!
中国人自强不息不是一句空话,是一艘一艘飞船攒出来的。
#航空航天#外国人#中国空间站#神舟飞船#火箭#水母云#科技
参考信源: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与中国空间站组合体顺利交会对接)
澎湃新闻—(天舟九号跑出航天加速度)
人民网—(天舟九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 长七火箭十战十捷)
观察者网—(泰达产长征七号火箭成功发射天舟九号货运飞船)
中国财经—(我国火箭设计向绿色环保低成本高安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