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有韩媒放出消息:三星首款三折叠手机——据传命名为 Galaxy Z TriFold(或 Galaxy G Fold),极有可能在 10 月底于 APEC 峰会 上进行首秀,最快 11 月正式发售。
在折叠屏已进入白热化阶段的当下,三星此举显然要抢一个“下一代旗舰形态”的话语权。
新品核心亮点:三折叠真香or真烧钱?亮点一:G 字形三折方案 + 隐蔽式屏幕保护
据传这款三折叠并不是简单的 Z 字折法,而是采用 G 字形折叠结构,即左右两侧屏幕向中间的主屏折叠,折叠后屏幕藏在内部。这一点与华为 Mate XT 的 Z 字折叠策略形成明显对比。
优点很直观:在折叠状态下,屏幕几乎不对外暴露,能降低刮花、氧化、挤压损伤的几率。而且用户在收纳、插包、随意放口袋时的心理安全感提升不少。
但这个结构意味着内部层级更多、铰链机制的复杂度陡升。如何确保三个折点的柔性耐用性、一致触控和折叠寿命,是三星必须要拿出真材实料的地方。
亮点二:大屏 + 外屏组合,一机多用
外媒爆料称,TriFold 将配备 9.96 英寸内屏 和一块 6.49 英寸外屏。 如果属实,这意味着它既能作为平板使用,又能在折叠状态下当作常规大屏手机使用。
而相比目前主流的二折叠旗舰,超级扩展屏幕面积是其最大卖点——你可以在拍照、视频、office 办公、分屏多任务等场景里获得更丰富的布景。
三星在折叠屏技术上的屏幕拼接、耐弯曲基板、铰链润滑系统这些底层技术积累会在这一款里被全面检验。
亮点三:限定产量 + 高端策略挑刺市场
据报道,这款三折叠首批产能仅约 5 万台,不到三星折叠旗舰产量的三分之一。限量不仅能制造稀缺感,还能减少供应链风险、控制迭代成本。
此外,价位方面目前传闻会超过 2 万元人民币以上——这个高端定位意味着它并不冲击主流折叠屏用户,而是瞄准顶级发烧友、科技收藏控等小众圈层市场。
这三点亮点,若成真,那三星这一次是真的在折叠屏领域走向全面升级了。
争议与不足:技惊四座还是口袋杀手?问题一:重量与厚度,折中还是厚重?
三折叠等于三个屏幕层级、更多基板、更多铰链结构。折叠后机身厚度、折叠处的堆叠感、整机重量几乎不可避免地上升。
根据已有爆料,三星这部机折叠后在厚度上明显强过华为 Mate XTs。对于用户来说,“手机”的便携属性一旦被削弱,那就可能沦为“躺在口袋里”的摆设。
问题二:铰链寿命和耐用性 — 三点折叠,新增失败风险
两折叠就已经让铰链、柔性层、抗疲劳性面临巨大挑战,三折叠就像是在原来基础上又加了两道坎。如果无法在 20 万次折叠寿命、长期多重折叠使用寿命上给出极强的保证,那这款手机可能只是花瓶,中看不中用。
此外,三折叠还可能带来触控不一致、屏幕褶皱、亮度差异、色差控制等一系列衍生问题。
横向对比行业竞品对比华为 Mate XTs:Z vs G 的折法差异
华为 Mate XTs 是目前为数不多量产上架的三折叠机型,采用 Z 字形(即两个向外折、一个向内折)结构,折叠后屏幕并不会完全封闭在机身内部。
三星的 G 字形若成功则在结构上更倾向于“包裹式”,在屏幕安全性与使用寿命上可能有优势。但华为的 Z 字形在硬件兼容性、厚度控制、折叠灵活性等方面已有落地经验,三星要超越并不容易。
结语:三星的三折叠野心,是要用未来感撬动折叠屏的下一个十年。但技术哪怕再激进,也必须落脚于 用户的真实需求:足够耐用、便携性可接受、价格不作怪、场景适配充足才算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