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guiganggongying)整理的信息,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在电机制造领域,互感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铁芯作为互感器的核心部件,其加工精度直接决定了设备的性能与稳定性。其中,圆形结构的互感器铁芯因其特定的磁路特性,在部分电机设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线切割加工技术,特别是慢走丝线切割,以其高精度、高表面质量的特点,成为加工此类高要求铁芯零件的关键工艺之一。本文将以电机圆形互感器铁芯的来图加工为例,详细阐述线切割加工过程中的技术要点与流程控制。
1.图纸分析与工艺规划
当接收到客户的圆形互感器铁芯加工图纸后,首要任务是进行详尽的技术分析。这一阶段是确保后续加工顺利进行的基础。
(1)材料确认:互感器铁芯通常采用硅钢片(电工钢)叠压而成,或使用坡莫合金、非晶态合金等高性能软磁材料。不同材料的导电性、导磁率、硬度及内应力特性差异显著,这将直接影响线切割的参数设置,如wirespeed(走丝速度)、powersettings(功率参数)和flushingpressure(冲洗压力)。例如,高导磁率的坡莫合金对切割热较为敏感,需采用更温和的放电能量和更充分的冷却,以防止材料磁性能劣化。
(2)尺寸与公差分析:圆形铁芯的关键尺寸包括外圆直径、内孔直径、厚度以及可能的键槽或安装孔的位置度。图纸上标注的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如圆度、平行度、同轴度)是加工精度的核心指标。线切割机床能够稳定达到的精度通常在±0.005毫米以内,足以满足绝大多数互感器铁芯的苛刻要求。工艺规划需确保机床的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能够支撑图纸要求。
(3)结构工艺性审查:检查图纸中是否存在尖角、窄缝等不利于线切割加工的结构。线切割的电极丝具有一定直径(常见为0.1-0.3毫米),无法加工出真正的尖角,通常需要预设合适的过渡圆角。同时,需评估装夹方案,确保工件在加工过程中稳固,且不会因夹紧力导致变形,特别是对于薄片状或叠片结构的铁芯。
(4)加工路径编程:基于图纸几何形状,使用专业的CAM(计算机辅助制造)软件生成高效的切割路径。编程时需考虑切入切出点位置、切割方向、支撑余料的设置(防止加工中途工件脱落),以及可能需要的多次切割策略(例如,先进行粗加工切除大部分材料,再进行一次或多次精修,以获得更高的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洁度)。
2.加工准备与设备设置
工艺规划完成后,进入具体的加工准备环节。
(1)材料准备:根据图纸要求准备坯料。坯料的尺寸应大于成品尺寸,留有足够的加工余量。对于叠片铁芯,可能需要先将硅钢片叠压并固定成一体后再进行线切割。确保材料表面清洁,无油污、氧化皮等杂质,这些会影响电火花❇️放电的稳定性和加工质量。
(2)工件装夹与找正:采用合适的夹具(如精密虎钳、磁力吸盘或专用夹具)将工件牢固地安装在工作台上。使用百分表或探针等工具精确找正工件,确保其基准面与机床的X、Y、Z轴平行或垂直,这是保证加工精度的关键一步。对于圆形工件,找正圆心尤为重要。
(3)电极丝选择与穿丝:根据材料厚度、切割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选择合适的电极丝(如黄铜丝、镀锌钢丝)。直径更细的丝可用于加工更精细的轮廓,但强度较低。完成穿丝操作,并调整丝的张力至推荐值,保持稳定的丝径和放电状态。
(4)加工参数设置:将编程生成的NC代码导入机床数控系统。根据材料类型、厚度以及期望的切割速度和表面粗糙度,设置并优化放电参数,包括脉冲宽度、脉冲间隔、峰值电流、伺服参考电压等。同时设置合适的冷却液(去离子水)的电导率、流量和压力,确保有效排屑和冷却。
3.加工过程执行与监控
正式启动加工程序后,需要对整个过程进行密切监控。
(1)初始切割与监控:在切割起始阶段,观察放电是否稳定,有无异常火花❇️或声音。确保冷却液均匀覆盖切割区域。慢走丝线切割过程中,电极丝通常单向运行,一次性使用,能有效避免电极丝损耗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2)过程稳定性维护:加工过程中,监控电源柜的电压、电流波形,确保放电能量稳定。注意观察冲洗系统是否畅通,避免电蚀产物堆积导致短路或断丝。对于厚度较大的工件或复杂形状,可能需要中途调整参数以适应加工状态的变化。
(3)多次切割策略应用:对于要求高精度和低表面粗糙度的铁芯,采用多次切割是常见做法。高质量次切割(主切)采用较高能量快速切除材料,留有一定余量;随后的一次或多次切割(修切)采用逐渐减小的能量和更精细的偏移量,逐步修光侧面,并精确达到最终尺寸。每次修切后,电极丝路径会进行微量的补偿偏移。
(4)防变形措施:对于薄壁或易变形的铁芯材料,加工策略上可采用合理的切割路径,使工件在最后时刻才与坯料分离,以保持其刚性。控制加工热量输入也是减少热变形的关键。
4.加工后处理与质量检验
加工完成后,工件仍需经过必要的后处理和质量验证。
(1)工件清理:从机床上取下工件,使用清洁剂去除表面的冷却液和电蚀产物。对于叠片铁芯,注意防止清洗液渗入片间缝隙。
(2)去除微连接:如果编程时设置了微连接点以在加工过程中支撑工件,此时需要小心地将其去除,并打磨连接处,使其符合图纸要求。
(3)退磁处理:线切割过程中的放电可能使铁芯材料产生剩磁,影响其电磁性能。因此,对加工完成的铁芯进行退磁处理是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通常使用退磁机完成。
(4)优秀质量检验:使用高精度测量工具,如坐标测量机(CMM)、光学投影仪、圆度仪、表面粗糙度仪等,对加工后的铁芯进行全尺寸检验和形位公差测量,确保完全符合图纸specifications(规格要求)。特别要检查关键尺寸如内孔直径、外圆直径的同轴度,以及表面的粗糙度是否满足要求。
(5)清洁与包装:检验合格后,对铁芯进行最终清洁和防锈处理,然后采用适当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防止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受损或锈蚀。
总结重点
1.精密的前期规划是基础:从图纸分析、材料特性理解到加工路径编程,周密的前期准备是保证电机圆形互感器铁芯线切割加工成功的前提,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精度和性能。
2.过程控制是关键环节:在线切割加工过程中,稳定的设备状态、合理的参数设置、对切割路径和多次切割策略的有效应用,以及实时的过程监控,共同确保了加工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3.严格的后检验保障最终质量:加工完成后的彻底清理、必要的退磁处理,以及运用精密仪器进行的优秀尺寸和形位公差检验,是交付合格产品的最终保障,确保了每一件铁芯都能满足其在电机中的功能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