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时代奔涌,山河脉动。在宏大的时光叙事里,每一个平凡的角落,都正与家国脉搏同频共振。这个国庆,我们将镜头——
一抔土,见证文明不熄的根脉;一条路,加速一座城与未来的对话;一炉火,承载产业突围的雄心;一粒米,夯实“中国碗”的根基;一张合影,定格创业者心安的故乡;一味烟火,熨帖千家万户的团圆;一份成绩单,写就硬核发展的韧性;一封信,寄予奋斗者明天的期许。
八篇特写,八个切片,是八次对章丘肌理的深入触摸。
我们以时光的显微镜🔬,看见平凡日常里的非凡坚守,听见细微处奔涌的时代涛声。这不仅是章丘的故事,也是千万中国县(区)域奋进的缩影;不仅是国庆时点的切片,更是一曲由百万章丘人民共同撰写的、铿锵有力的时代和声。
从10月1日至8日,让我们一同走进章丘——见人,见事,见精神;见微,见著,见时代。
谨以此系列,致敬每一个在奋斗中熠熠生辉的平凡你我,致敬这片土地上永不落幕的精彩。
——微观里的宏观:章丘的八个国庆切片
一炉火,烧亮“一带一路”智造之光
2025年9月25日,济南市章丘区晨光初现,伊莱特“超大装备核心部件事业部”内,2.2万吨自由锻压机迎来首次试锤,200吨重的钢坯在锤头下慢慢舒展成形。
这台全球领先的自由锻压机,与22米轧环机并肩而立,见证了伊莱特的“逆周期突围”,更标志着其产品已深度融入全球高端装备制造链条,为“一带一路”沿线的能源与基建项目提供着坚实的“中国基础”。其背后,是三个浸着汗水、智慧与战略定力的故事。
破壁之战——15.673米“巨环”打破西方垄断
“在1200℃的炽热钢坯前,我半个月吃住在车间。”提起2022年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的直径15.673米核电支承环,伊莱特核能重装事业部锻压车间副主任徐延续仍难掩激动。这枚“世界第一环”是四代核电的核心部件,此前技术被德国、日本企业垄断,我国不仅需以3倍成本进口,交货期更长达18个月。
在制造如此超大直径的整体锻环技术领域,全球范围内此前确实缺乏成功案例。面对这一空白,董事长牛余刚在动员会上态度坚决地表示:“我们不仅要造出来,还要造得比国外更好!”
攻坚期间,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精准控制千余摄氏度钢坯的出炉时机。工人们化身“温度狙击手”,日夜演练出炉节奏,绘制出详尽的温度曲线图谱。从加热炉到锻压机的每一秒转移时间都被精确计算,甚至模拟不同环境温度下的钢坯降温曲线,为后续锻造工序争取了宝贵的“黄金窗口”。
成形时,轧环机对压下量的控制精度达到了毫米级。当最后一毫米精准压下,钢环完美成型。这枚155吨的“钢铁巨环”不仅稳稳托起了中国7000吨核反应堆堆芯,其成功更如同一张全球市场的“通行证”,让伊莱特从国际竞争的“追随者”跃升为规则的“挑战者”。
进阶之路——十九载锻打“风电筋骨”
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生效,中国风电刚起步,牛余刚带着村办厂的法兰锻造经验,与西班牙Iraeta公司合资组建伊莱特。彼时行业涌入50多家法兰厂商,但风电法兰要在野外可靠运行20年,需扛住交变载荷与极端天气,“光低温冲击性能这一项,我们就反复试验了上百次”。伊莱特引进大型油压机,打磨锻造工艺,短短几年就站稳脚跟,2014年全国近40%新增风机都用它的法兰。
当同行还盯着陆上风电时,伊莱特已嗅到海风机遇。2011年,海上风电尚不明朗,公司就砸下3.75亿元建风电项目。为攻克海水腐蚀与低温韧性难题,工匠们守在实验室,模拟海上盐雾环境,最终让法兰能在-50℃下保持韧性,成功进军国内4MW以上机组法兰市场,还拿下挪威漂浮式风电项目订单。
本图片由AIGC生成
2019年,伊莱特反向收购西班牙Iraeta,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产品顺利进入维斯塔斯、西门子歌美飒供应链。如今,14MW超大机组法兰、15.6米不锈钢锻环接连下线,伊莱特的法兰已随全球风电场转动。
十九载深耕,伊莱特用对技术的执着和对市场的敏锐,把不起眼的法兰锻造成中国智造的“硬名片”,在全球风电赛道上,挺直了中国制造的“腰杆”。
逆周期突围——11个月打造全球顶尖车间
“2024年行业低谷时,同业多在缩减产能,我们却逆流而上,投入11亿元建设新项目。”项目负责人指着眼下占地120余亩的现代化厂区,语气自豪。这片集成了全球最大锻压机与轧环机的车间,从破土动工到投产仅用时11个月,跑出了“中国速度”。
这家“超级工厂”从硬件到技术都锚定“全球领先”标准,引进了2.2万吨全球最大自由锻压机、22米全球最大巨型轧环机及其他重型配套设备和超大关键构件精密热处理工艺装备,规划构建 “超大直径、超高精度” 核心部件的制造体系,形成了22米级超大直径环件、5米高度筒体、350吨级异形锻件的制造能力。
2025年9月,当2.2万吨锻压机成功试锤,车间掌声雷动。牛余刚表示:“整个事业部未来将继续打破自己的纪录。中国锻造,不该只有‘跟跑’的份!”这项前瞻性布局,旨在满足未来10-15年国家重大技术装备需求,并将年产6万吨超大型锻件,精准服务核电、水电、风电及大型装备等领域。
星火燎原——一座城市的出海跃迁
伊莱特的炉火,熔铸了打破垄断的15.673米核电“巨环”,也点燃了章丘这座“铁匠之乡”的产业转型升级与出海之路。
曾几何时,章丘产业“散点星罗”,而今以“链式思维”重塑筋骨,聚企成链、聚链成群!在“链长制”统筹下,汽车产业链每3.5分钟驶出一辆重汽新车,58家本地企业协同共舞,2024年产值达465亿元;空天信息、高端化工等新兴赛道同步裂变,全区工业总产值突破1251亿元。目标锚定:2025年产业链规模冲上1200亿元,2027年剑指1400亿元高峰——链上发力,章丘工业正从“单打独斗”迈向“军团作战”,以集群之势铸就高质量发展硬核脊梁!
技改让老手艺焕新,更打开了出海新通道。作为领军者,伊莱特能源装备以直径15.673米的核电巨环打破西方垄断,产品远销全球30余国,风电法兰在欧洲站稳脚跟,2025年上半年出口额同比大幅增长。科兴生物制药以“创新+国际化”双轮驱动,重组蛋白药物覆盖巴西、菲律宾等70多个国家,书写中国药企的全球化答卷。明泉集团的高端包膜尿素畅销日韩及东南亚,吡啶中间体成为印度制药维生素B3的核心原料,引领中国化肥技术重塑国际市场新格局。
产业链协同出海态势更盛:山东华凌电缆的阻燃电缆随中国基建“走出去”,入驻几内亚铝土矿项目,出口额近亿元;超柔拖链电缆深耕北美、欧盟等“一带一路”市场。山东聚鑫集团钢结构产品年出口额3000万至5000万元,在沙特、卡塔尔中标大型基建项目,并在泰国、印尼设海外服务中心。山东银箭金属颜料构建覆盖60余国的经销网络,年出口额近千万美元💵,成为AKZO、PPG等国际巨头的核心供应商。
本图片由AIGC生成
夕阳西下,2.2万吨锻压机的影子与章丘新城的灯火相连。那团从伊莱特车间升起的炉火,已燃成燎原之势。它烧熔了技术的壁垒,烧硬了“中国智造”的筋骨,更烧亮了中国制造从“追随者”迈向“引领者”、在“一带一路”上熠熠生辉的底气与力量。
本图片由AIGC生成
全媒记者:张其苗
编辑:张文彬
二审:韩继恒
三审:杨本超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此内容整理自“章丘融媒”,如有侵犯,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