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推出的“FE 24-50mm F2.8 G”镜头,是2024年上市的一款适用于E卡口的全新标准变焦镜头。该镜头的核心特点在于,通过将长焦端焦距控制在50mm,在实现全画幅兼容、且变焦全程保持F2.8大光圈的同时,大幅缩减了镜头的体积与重量。本文将详细评测这款“FE 24-50mm F2.8 G”镜头的魅力所在。
此次评测的索尼原厂标准变焦新机型“FE 24-50mm F2.8 G”,我们搭配“α7R V”相机📷️进行了试拍。
一、作为“G镜头”家族的全画幅标准变焦镜头,此款为第三款产品
提及标准变焦镜头,大家会先想到怎样的参数呢?通常来说,广角端焦距为24mm或28mm,长焦端焦距覆盖70-80mm至100mm左右的变焦镜头,被称为标准变焦镜头。
不过近年来,为了追求紧凑性,市面上陆续出现了几款刻意缩小焦距覆盖范围的新型标准变焦镜头。本次评测的“FE 24-50mm F2.8 G”,正是这类新型镜头中的一员。
正如开篇所提及的,这款镜头通过将长焦端焦距设定为50mm,在实现全画幅兼容、且变焦全程保持F2.8大光圈的前提下,成功实现了大幅的小型化与轻量化。不仅如此,它还以高性能“G镜头”的定位登场,因此在画质方面也让人充满期待。
“FE 24-50mm F2.8 G”是“G镜头”家族中第三款全画幅标准变焦镜头产品。
要想了解这款镜头究竟有多紧凑,我们不妨将它与“G镜头”家族的其他全画幅标准变焦镜头做个对比。
“G镜头”标准变焦镜头的尺寸/重量对比
从左至右依次为“FE 24-50mm F2.8 G”“FE 20-70mm F4 G”“FE 24-105mm F4 G
OSS”。将三者并列摆放,尺寸上的差异一目了然。
在镜头变焦完全伸出的状态下,最左侧的“FE 24-50mm F2.8 G”其紧凑性尤为突出。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这三款镜头中,“FE 24-50mm F2.8 G”的体积最小、重量最轻。即便具备变焦全程F2.8的大光圈,其重量仍控制在约440g。考虑到另外两款镜头变焦全程仅为F4光圈,这款镜头的紧凑优势便更易凸显。
当然,另外两款镜头也绝非又大又重的类型。其中,“FE 20-70mm F4 G”虽以20mm超广角焦段起步,但尺寸仅比“FE 24-50mm F2.8 G”稍大一圈。而“FE 24-105mm F4 G OSS”由于是2017年上市的产品,设计上相对老旧,再加上长焦端焦距长达105mm,所以在三款镜头中尺寸最大、重量最重,也在情理之中。
与最新“G镜头”的设计风格一致,“FE 24-50mm F2.8 G”同样配备了光圈环。
要同时实现小型轻量化与大光圈这两大特性,在设计上显然颇具难度。正因如此,“FE 24-50mm F2.8 G”在变焦伸缩方式上,采用了与普通变焦镜头不同的独特设计。
具体来说,这款镜头设计为在长焦端时变焦收缩至最短状态,而在广角端时变焦则完全伸出。这种设计与普通变焦镜头(广角端收缩、长焦端伸出)的伸缩方式恰好相反,但实际使用时并无任何不便。由此可见,要在相机📷️与镜头的小型轻量化上取得突破,背后必然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
镜头变焦收缩至最短时对应的是长焦端,这种设计略显特别。
当镜头变焦伸出时,对应的是广角端。尽管与普通变焦镜头的伸缩方向相反,但实际使用中并无不便。
在操控按键方面,镜头镜筒左侧配备了“对焦模式开关”与“对焦锁定按钮”。从这些操控设计上,也能感受到近年来“G镜头”一贯的风格。
镜筒左侧装有“对焦模式开关”与“对焦锁定按钮”。
此外,镜筒右下角还配备了“光圈环档位切换开关”。借助该开关,可根据拍摄需求灵活设置:“拍摄静态照片时,开启光圈环的档位锁定”“拍摄动态视频时,将光圈环设为无档位的平滑调节模式”。
镜筒右下角的“光圈环档位切换开关”,可用于设置光圈环是否开启档位锁定。
二、解析分辨率性能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在广角端与长焦端全开光圈拍摄的案例,对“FE 24-50mm F2.8 G”的分辨率性能展开评测。
1. 焦距24mm/光圈值F2.8拍摄
拍摄参数:α7R V、FE 24-50mm F2.8 G、24mm焦距、F2.8光圈、1/1600秒快门、ISO100、白平衡:自动、创意风格:标准(ST)
如今,24mm焦距已成为标准变焦镜头的常见参数,但在过去,这个焦段曾被视作“超广角的入门焦段”,拥有较广的视角。正因如此,要在全开光圈的情况下发挥出出色性能并非易事,不过实际拍摄结果却十分理想。
虽然镜头画面边缘的分辨率感确实略有下降,但即便如此,仍保持着足以让人满意的画质水准。毋庸置疑,包括画面中心在内的大部分区域,都呈现出了符合“G镜头”定位的高画质。而且几乎看不到色差等问题,从全开光圈状态起就能放心使用。
2. 焦距50mm/光圈值F2.8拍摄
拍摄参数:α7R V、FE 24-50mm F2.8 G、50mm焦距、F2.8光圈、1/1250秒快门、ISO100、白平衡:自动、创意风格:标准(ST)
作为一款标准变焦镜头,长焦端焦距设定为50mm是这款镜头的一大亮点,想必大家也十分关注该焦段的成像效果。观察50mm焦距全开光圈拍摄的案例可以发现,与广角端类似,画面边缘的分辨率感会略有下降。但画面边缘与中心的分辨率差异并不算大,即便在全开光圈状态下,仍达到了较高的成像水平。和广角端一样,长焦端从全开光圈开始也能放心使用。
一款小巧的大光圈变焦镜头,竟能实现如此出色的高画质,不愧是“G镜头”,着实令人有些惊喜。顺带一提,全开光圈时画面边缘稍显松散的画质问题,在将光圈缩小一档至F4后便能基本解决;若进一步将光圈缩小至F5.6及以上,整个画面(包括边缘)的画质都会变得十分均匀,让人尽享优质成像。
三、出色的近摄性能与迷人的焦外虚化
对于小型轻量化的变焦镜头而言,近摄性能往往不尽如人意,这是比较常见的情况。
大家可能会担心“FE 24-50mm F2.8 G”的近摄表现如何。实际上,这款镜头的最短拍摄距离(自动对焦AF模式下):广角端为0.19m,长焦端为0.30m;手动对焦MF模式下:广角端为0.18m,长焦端为0.29m。尽管手动对焦与自动对焦的最短拍摄距离差异不大,但采用手动对焦时,能更贴近被摄物体。其最大拍摄倍率(自动对焦AF模式下)为0.30倍,手动对焦MF模式下则为0.33倍。
作为微单相机📷️专用的标准变焦镜头,它具备了足够出色的近摄性能,能够充分满足用户想要近距离拍摄细小物体的需求。
拍摄参数1:α7R V、FE 24-50mm F2.8 G、50mm焦距、F4光圈、1/200秒快门、ISO100、白平衡:自动、创意风格:标准(ST)
拍摄参数2:α7R V、FE 24-50mm F2.8 G、50mm焦距、F2.8光圈、1/400秒快门、ISO400、白平衡:自动、创意风格:标准(ST)
更令人欣喜的是,随着拍摄距离不断贴近被摄物体,背景虚化效果会愈发明显;同时,得益于F2.8的大光圈,背景虚化效果十分出色,呈现出了“G镜头”应有的高品质虚化质感。“兼具高分辨率与优质焦外虚化”是索尼原厂镜头顶级系列“G Master(大师镜头)”的显著特征,而从这款“G镜头”上,我们能感受到其借鉴了“G Master”系列积累的优秀设计技术。
四、结合案例介绍其他特色功能
拍摄参数:α7R V 相机📷️搭配 FE 24 - 50mm F2.8 G 镜头,焦距 50mm,光圈 F2.8,快门 1/500 秒,ISO4000,白平衡自动,创意风格标准。
FE 24 - 50mm F2.8 G 镜头操控便捷、光圈明亮,室内拍宠物、美食表现出色。此次用 α7R V 试拍,它与 α7C II、α7CR 等紧凑式全画幅微单搭配想必也不错。
其紧凑设计在街拍时优势明显,变焦范围设为常用的 24 - 50mm 焦段很贴心。镜头质感好,日常散步随手拍也会让人忍不住多按快门。
拍摄参数:α7R V、FE 24-50mm F2.8 G、50mm焦距、F2.8光圈、1/1000秒快门、ISO400、白平衡:自动、创意风格:标准(ST)
由于这款镜头搭载了两枚线性马达,其自动对焦(AF)性能极为出色。我们尝试使用“鸟类检测对焦”功能拍摄鸽子,镜头能够非常迅速且精准地对焦在鸽子的眼睛上。据称,该镜头还支持“α9 III”相机📷️最高约120张/秒的连拍追焦功能。别看它外观小巧,性能却十分强悍。
拍摄参数:α7R V、FE 24-50mm F2.8 G、28mm焦距、F5.6光圈、1/320秒快门、ISO100、白平衡:自动、创意风格:标准(ST)
镜头成像清晰通透、层次感强,即便用于风景摄影也能有不错的表现。大家不妨尝试让中长焦焦段的拍摄交由长焦变焦镜头负责,而让这款小巧轻便的镜头来承担“大三元”镜头中的标准焦段拍摄任务,这样的搭配或许会很合适。
拍摄参数:采用 α7R V 相机📷️搭配 FE 24 - 50mm F2.8 G 镜头,焦距 35mm,光圈 F5.6,快门 1/200 秒,ISO100,白平衡设为自动,创意风格选标准 (ST)。
我们把焦距调至 35mm,拍摄了花坛里的花朵。这款镜头在中间变焦焦段成像出色,彰显了其优秀品质。不仅如此,24mm 和 50mm 焦段表现同样优异,28mm、35mm、40mm 等焦段也是摄影常用视角。
五、总结:能否接受 “长焦端 50mm” 是选择关键
“FE 24 - 50mm F2.8 G” 将焦距覆盖范围定在 24 - 50mm,兼顾了小型轻量化与大光圈。凭借最新 “G 镜头” 设计,其成像画质在标准变焦镜头中处于顶级水平。
若用户对中长焦焦段无特殊需求,这款镜头是极具吸引力的标准变焦镜头。因镜头变焦范围到 50mm 结束,对于偏爱 50mm 标准视角的用户,操控起来或许更轻松。
索尼为 E 卡口推出了多款全画幅标准变焦镜头,各有特点。选择 “FE 24 - 50mm F2.8 G” 的关键在于用户能否接受其长焦端仅 50mm。只要能接受,用户就能收获诸多好处,如出色的便携性、变焦全程 F2.8 的明亮光圈、顶级成像性能,还有优秀的近摄与自动对焦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