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20年前,中国突破盾构机技术,是从西方手中夺回了“基建狂魔”的铁锹,挖掉了他们躺着赚钱的“市场地基”;那么今天,中国在DUV光刻机上的突破,则更像是在西方用科技霸权锁喉时,用一记重拳直接打向了对方的手腕,捍卫了自己未来发展的“战略脊梁”。
一个,是打破商业霸凌,从被收割者变为市场主宰。
另一个,是击碎战略绞杀,从被封锁者变为规则改写者。
这两场看似不同领域的战役,却共同谱写了中国式突围的史诗。其胜利的密码,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深思。
一、7亿一台的“铁疙瘩”,和一个产业的逆袭很多人或许还记得那个充满屈辱的年代。
1997年,为了修建西康铁路的秦岭隧道,中国花费了近7亿人民币的天价,从德国进口了两台盾构机。这在当时,几乎是一笔天文数字。
然而,付了钱,却没换来应有的尊重。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外国专家的服务费高得离谱,而且严格遵守“八小时工作制”,到点就下班,任凭你上百亿的国家工程停工干等。
“你不掌握技术,处处受制于人。”——这种刺痛,成了整个中国制造业的集体记忆。
面对日益迫切的城市地铁、越江隧道等基建需求,我们不能总被别人卡着脖子。
2002年,盾构机研发被正式列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一场由国家牵头、校企联合的攻坚战就此打响。
2008年,我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可以在复杂地质中作业的复合式盾构机“中国中铁一号”成功下线,并在天津地铁项目中得到成功应用。
这个“零的突破”如同一声号角。国外设备的价格应声而落,大幅降价,再也不敢像过去那样“狮子大开口”。
而真正的逆袭,才刚刚开始。中国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国产盾构机提供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试炼场”。从西部富水砂卵石地层,到华南复杂断层地质,再到松花江底的硬岩,国产盾构机在一次次啃下“硬骨头”的过程中,技术飞速迭代。
它们不再是简单的“铁疙瘩”,而是成了能爬38度陡坡、能垂直向下挖车库、能拐弯掘进的“百变金刚”。国产盾构机的直径也从6米级一路跃升至16米级,实现了从“跟随”到“引领”的跨越。
到今天,国产盾构机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已超过90%,在全球市场的份额更是接近70%,远销意大利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场战役,中国打得极其漂亮。我们不仅实现了自给自足,还一拳打穿了西方的商业壁垒,彻底挖掉了他们在这块肥沃市场上的利润“地基”。
二、“一剑封喉”之下的绝地求生如果说盾构机的“卡脖子”,是商业上的霸凌,那么光刻机的封锁,则是赤裸裸的战略绞杀。
光刻机,是制造『芯片』的核心设备,其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信息产业的上限。在这个领域,荷兰的阿斯麦(ASML)一家独大,但其背后,是美国主导的技术联盟和出口管制。
美国的目的非常明确:通过限制最先进的EUV(极紫外)和高端DUV(深紫外)光刻机对华出口,来锁死中国『芯片』产业向先进制程迈进的道路,从而达到“一剑封喉”的效果。
比光刻机禁运更凶险的,是光刻胶。它是『芯片』制造中每天都要使用的消耗品,保质期极短,通常只有3到6个月,根本无法像设备一样大量囤积。我国光刻胶95%以上依赖进口,一旦断供,“我们在三个月之内就会一筹莫展”。
这已经不是商业竞争,而是关乎国家产业安全的生死之战。
在这样极端的压力下,退无可退的中国,唯有绝地求生。
2024年9月,就在荷兰政府追随美国、进一步扩大光刻机出口管制范围后,工信部的一份文件,以一种低调而有力的方式,做出了“侧面的回击”。
文件显示,国产的ArF(氟化氩)光刻机,其技术指标已达到“分辨率≤65nm,套刻精度≤8nm”。
这串普通人看不懂的数字,在业内却不啻于一声惊雷。
它意味着什么?尽管这仍是一台干式DUV光刻机,与ASML最先进的浸没式DUV和EUV尚有差距,但它已经迈过了关键的门槛。理论上,通过多重曝光等配套工艺,它足以支撑28纳米及以上成熟制程『芯片』的生产。
而28纳米,恰恰是“绝大部分民用、工业、国防场景”的『芯片』需求中,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
这一突破,意味着西方试图用光刻机对中国进行“一剑封喉”的战略图谋,已被实质性粉碎。我们或许暂时造不出最顶尖的手机『芯片』,但我们确保了整个国家工业体系和国防安全的“基本盘”不会因外部封锁而停摆。
这,就是踹断西方封锁“脊梁”的关键一脚。
三、胜利的密码:市场与举国体制的合奏从盾构机挖掉西方“地基”,到光刻机踹断西方“脊梁”,这两场荡气回肠的胜利,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密码——“新型举国体制”。
盾构机的逆袭,是“举国体制”与“超大市场”完美结合的典范。国家通过“863计划”顶层设计,集中力量攻克核心技术;而国内每年数百台的巨大需求,则为国产设备提供了无可比拟的迭代和优化机会。
光刻机的突围,则是在没有“市场换技术”可能性的绝境中,“举国体制”发挥兜底作用的极致体现。面对不计成本的战略绞杀,唯有国家意志才能提供长期、稳定、不计回报的投入。
如今,这个胜利的密码正在被再次续写。
2024年上半年,注册资本高达3440亿元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大基金三期)正式成立。这笔巨额资金,将为『半导体』设备、材料等“卡脖子”领域,提供更高强度的支持,中国的科技突围之路,正以更大的决心和投入,坚定地走下去。
参考资料
7亿一台?国外恶意哄抬盾构机价格,中国重拳出击打脸西方众国!.人民资讯.2021-05-26
盾构机,“百变金刚”本领强..2025-05-14
焦点访谈|领跑的密码盾构机:掘进中的逆袭.央视网.2022-05-16
荷兰光刻机巨头对华出口飙升『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仅逾三成发展空间巨大.证券日报.2023-07-21
精度0.6纳米,全国首台国产商业电子束光刻机在杭“出炉”. .2025-08-14
国产光刻机官宣成功『半导体』产业链再次得到提振.新浪财经.2024-09-21
浪尖2023|傅志伟:光刻胶的国产替代比光刻机还紧急.澎湃新闻.2023-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