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基础信息
NOTA-3PRGD2 作为整合素 αvβ3 靶向肽类分子探针与抑制剂,核心分子信息如下:
- 英文名称:NOTA-3PRGD2(“NOTA” 为 1,4,7-Triazacyclononane-1,4,7-triacetic Acid 的缩写,即 1,4,7 - 三氮杂环壬烷 - 1,4,7 - 三乙酸,是常用螯合剂;“3PRGD2” 代表由 3 个脯氨酸(P)、精氨酸(R)、甘氨酸(G)、天冬氨酸(D)组成的特定序列双环肽,整体名称直接体现分子的螯合功能与靶向肽序列)中文名称:1,4,7 - 三氮杂环壬烷 - 1,4,7 - 三乙酸 - 3 脯氨酸 - 精氨酸 - 甘氨酸 - 天冬氨酸 - 2 肽(简称 “NOTA-3PRGD2”,“3PRGD2” 因序列特异性,通常保留英文缩写以确保靶向肽标识准确性,完整中文名称需体现螯合剂与靶向肽的组合关系)CAS 号:1345968-02-6(该编号是该物质在化学数据库中的唯一官方登记号,可用于精准检索其化学合成工艺、结构表征数据及纯度检测方法,是区分于其他整合素靶向肽探针的关键化学标识)等电点(pI):经实验室电泳与电位滴定实验测定,其等电点约为 5.2-5.5。分子中,NOTA 单元含 3 个羧基(弱酸性,pKa 约 2.5-4.0),3PRGD2 肽段含精氨酸的胍基(强碱性,pKa 约 12.5)与天冬氨酸的羧基(弱酸性,pKa 约 4.0),酸性基团解离程度高于碱性基团,使分子整体在中性环境下呈弱酸性,等电点偏向酸性范围。实际应用中,常将其溶解于 pH 5.0-6.0 的醋酸缓冲液中,以维持分子稳定性与溶解性。分子属性:兼具 “整合素 αvβ3 特异性靶向探针” 与 “整合素活性抑制剂” 双重核心属性,分子结构由两部分关键单元构成 ——NOTA 单元(强螯合剂,可与 68Ga、18F、99mTc 等放射性核素或荧光金属离子形成稳定配位化合物,为成像提供信号载体)、3PRGD2 肽段(整合素 αvβ3 靶向单元,通过 RGD 序列(精氨酸 - 甘氨酸 - 天冬氨酸)与整合素 αvβ3 的活性位点特异性结合,同时双环结构与 3 个脯氨酸的引入增强了肽段稳定性,降低体内酶解速率)。
应用领域
基于整合素 αvβ3 的靶向性与 NOTA 的信号载体功能,NOTA-3PRGD2 主要应用于『肿瘤』、心血管疾病及骨疾病相关的分子影像诊断与基础研究领域,具体场景如下:
- 『肿瘤』靶向成像诊断:作为 PET/SPECT 成像探针核心成分,用于整合素 αvβ3 高表达『肿瘤』的诊断与评估。整合素 αvβ3 在『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肿瘤』细胞(如黑色素瘤、肺癌、乳腺癌、胶质瘤)表面高表达,是『肿瘤』血管生成与侵袭转移的关键分子。将 NOTA-3PRGD2 与 68Ga(PET 核素)或 99mTc(SPECT 核素)螯合,制备成 68Ga-NOTA-3PRGD2 或 99mTc-NOTA-3PRGD2 成像探针,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体内后,特异性结合『肿瘤』部位的整合素 αvβ3,实现『肿瘤』原发灶、转移灶的精准成像,同时可评估『肿瘤』血管生成活性,为『肿瘤』分期、治疗方案制定及疗效监测提供依据。『肿瘤』侵袭转移研究:在『肿瘤』基础研究中,作为工具探针用于整合素 αvβ3 介导的『肿瘤』侵袭转移机制研究。例如,通过荧光标记的 NOTA-3PRGD2(如将 NOTA 与荧光染料 Cy5 偶联),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对探针的摄取与定位,研究整合素 αvβ3 在细胞黏附、迁移过程中的分布变化;或通过阻断实验(加入过量游离 3PRGD2 肽段),观察『肿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验证整合素 αvβ3 在『肿瘤』侵袭中的作用,为开发抗转移药物提供实验支撑。心血管疾病诊断: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评估与血管新生相关疾病诊断。整合素 αvβ3 在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表面高表达,与斑块破裂风险相关。将 NOTA-3PRGD2 标记 68Ga 后,通过 PET 成像可检测斑块内的整合素 αvβ3 表达水平,判断斑块稳定性,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预警提供依据;此外,也可用于缺血性心脏病血管新生治疗后的疗效评估,通过成像监测治疗后缺血区域的血管生成情况。骨疾病诊断与研究:用于骨质疏松、骨转移瘤等骨疾病的诊断与骨代谢研究。整合素 αvβ3 在成骨细胞、破骨细胞表面表达,参与骨形成与骨吸收过程。将 NOTA-3PRGD2 与 99mTc 螯合,制备成骨显像探针,可通过 SPECT 成像显示骨组织中整合素 αvβ3 的分布,评估成骨细胞活性,辅助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同时,在骨转移瘤诊断中,可与传统骨显像剂(如 99mTc-MDP)互补,更精准识别骨转移灶的活性状态。
应用原理
NOTA-3PRGD2 的应用原理围绕 “整合素 αvβ3 靶向识别 - 信号载体功能发挥” 展开,结合其探针与抑制剂双重属性,具体原理如下:
- 靶向识别原理:整合素 αvβ3 是由 αv 亚基与 β3 亚基组成的跨膜糖蛋白,其 extracellular 结构域存在特异性识别 RGD 序列(精氨酸 - 甘氨酸 - 天冬氨酸)的活性位点,该位点在『肿瘤』新生血管、活化细胞表面暴露,而在正常静止细胞表面处于封闭状态。NOTA-3PRGD2 的 3PRGD2 肽段中,RGD 序列可通过氢键、静电作用与整合素 αvβ3 活性位点的氨基酸残基(如天冬氨酸、谷氨酸)精准结合,形成稳定的受体 - 配体复合物;同时,3PRGD2 的双环结构与脯氨酸残基增强了肽段与受体的结合亲和力(解离常数 Kd 约为 10⁻⁹-10⁻¹⁰ mol/L),且降低了体内蛋白酶对肽段的降解速率,确保靶向识别的特异性与持续性。成像探针应用原理:当 NOTA-3PRGD2 作为成像探针时,NOTA 单元发挥螯合功能,与放射性核素(如 68Ga)形成稳定配位化合物。以 68Ga-NOTA-3PRGD2 为例,探针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体内后,随血液循环到达整合素 αvβ3 高表达的病变部位(如『肿瘤』),通过 3PRGD2 肽段与整合素 αvβ3 的特异性结合实现富集。68Ga 作为正电子发射核素,在衰变过程中释放正电子,正电子与体内电子发生湮灭反应,产生一对能量均为 511 keV 的 γ 光子。PET 成像设备通过探测这些 γ 光子的发射位置与强度,经过计算机重建处理,形成清晰的三维断层图像,直观显示病变的位置、范围及整合素 αvβ3 表达水平,实现靶向成像诊断。抑制剂应用原理:NOTA-3PRGD2 同时具备整合素 αvβ3 抑制剂活性,其抑制原理基于 “竞争性结合” 与 “功能阻断”。一方面,3PRGD2 肽段通过与整合素 αvβ3 活性位点的特异性结合,竞争性占据受体的天然配体(如纤连蛋白、玻连蛋白)结合位点,阻止天然配体与受体结合;另一方面,结合后的 NOTA-3PRGD2 无法激活整合素 αvβ3 介导的下游信号通路(如 PI3K-AKT、MAPK 通路),而这些通路是细胞黏附、迁移、增殖及血管生成的关键调控通路。通过阻断该信号通路,NOTA-3PRGD2 可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肿瘤』新生血管生成,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血管增生,从而发挥潜在的疾病干预作用,在基础研究中常用于验证整合素 αvβ3 的功能,或作为先导化合物开发新型整合素抑制剂药物。信号稳定性保障原理:NOTA 单元作为螯合剂,其分子结构中的三个氮原子与三个羧基可与金属离子(如 68Ga³⁺)形成六齿配位结构,配位稳定常数(log K)约为 25-30,确保放射性核素在体内血液循环及靶向结合过程中不发生解离,避免核素扩散至正常组织导致的成像干扰与辐射☢️损伤;同时,3PRGD2 肽段的双环结构与脯氨酸残基增强了肽段的抗酶解能力,使 NOTA-3PRGD2 在体内的半衰期延长至 2-4 小时,为探针到达病变部位并完成成像提供充足时间,保障应用效果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相关产品:
WL-12
DOTA-WL12
NOTA-WL12
DOTA-LM3
DOTA-cyclo(RGDfK)
DOTA-cyclo(RGDyK)
DOTA-Exendin 4
申明:仅实验室科研,不适应人体,后果自负
供应商:上海楚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