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黄大年,这位伟大的地球物理学家和战略科学家因病去世,震动了整个中国。黄大年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在临终前,他留下了一段深情的话语,送给了他的学生,也送给了无数中国人:“一定要出去,出去了一定要回来;一定要出息,出息了一定要报国。”这句话体现了黄大年一生的信念和他对祖国的深厚情感。
2018年,黄大年的事迹被拍成了电视剧,他也被评为“2017年逝世的十大国家脊梁”。他的故事传遍了中国的每个角落,带给每个听到他名字的人无尽的敬仰和感动。那么,黄大年究竟是谁?他到底做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的故事。
黄大年的事迹让人想起另一位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1950年,钱学森从美国回到新中国,为祖国的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美国试图阻止他回国,但钱学森始终坚持,最终如愿回到祖国。他的坚定信念激励了无数留学归国的优秀人才,黄大年就是其中的一位。
黄大年于2010年从英国回国。虽然在英国的生活非常优越,但他始终心系祖国。他在英国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并且已经成为全球航空地球物理领域的领军人物。2009年,黄大年做出了决定——回国为祖国的科研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并不是黄大年的一时冲动,早在1982年,黄大年就曾在大学毕业纪念册上写下:“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即使身处国外,他始终没有忘记这份责任。回国的决定也深深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黄大年在国外的父母经常叮嘱他,不管身在何处,都要记得自己是中国人,要为祖国做贡献。2004年,他父亲打来电话时,说了最后一句话:“你有自己的祖国!”这句遗言深深触动了黄大年。
2009年,黄大年向妻子提出要回国的决定,妻子一开始并不理解,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国外的生活。然而,黄大年毫不犹豫地表态:“如果你不愿意回国,我们就离婚。”在他心中,回国的决定是无可动摇的。夫妻俩很快整理好一切事务,于2009年12月24日回到了祖国。
回国后,黄大年与吉林大学签订了全职教授合同,并在朋友圈中写道:“在各国人才强强对决中,我几乎从未败过!有理由相信,回到祖国,我也一定能实现强国梦。”这一切,源于他对祖国的深情与责任。
黄大年并没有被外界的怀疑和不理解所动摇,他知道自己回国的意义。作为一个地球物理学家,他明白,祖国需要他的技术与知识。黄大年从小在书香家庭中长大,父母的言传身教使他从小便立志为祖国做贡献。
黄大年出生在广西南宁,家里充满了文化氛围。尽管1966年父母被送去农村接受劳动改造,家庭的困境并没有让他们失去乐观。父母为了送黄大年上学,节衣缩食,最终让他顺利完成了高中学业。由于当时高考尚未恢复,黄大年进入了地质队工作。1977年高考恢复后,他勇敢参加了高考,尽管首次成绩不理想,但他没有放弃,最终考入长春地质学院,并以优异成绩进入研究生阶段。
留学英国的机会是黄大年的一次转折点。虽然当时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封锁,他仍然勇敢地前往英国深造。在英国,他加入了顶级的航空地球物理公司ARKEX研究院,开始了他的研究生涯。他的研究方向是地球物理学,俗称“给地球做CT”,涉及到精确探测地球内部的资源和物质。
尽管黄大年在国外有着优渥的工作条件,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初衷——回国为祖国贡献力量。正是这种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科研的执着,使得黄大年放弃了高薪的职位,最终回到了祖国。
回国后,黄大年带领团队研究关键技术,成功缩小了中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特别是在能源勘探领域,黄大年带领团队研发出了世界领先的探测技术,使中国能够独立进行能源开采,避免了对外依赖。
黄大年的科研成就不仅让中国在能源领域取得了突破,还为国防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黄大年领导的技术团队成功开发出可以精准探测海底资源及潜艇的设备,这项技术不仅提升了我国能源的自主性,也极大增强了国家的国防实力。
然而,黄大年也因长期的高强度工作,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影响。最终,他因胆管癌去世,享年58岁。在临终时,黄大年依旧心系祖国,遗憾自己未能将所有知识传授给学生,未能为国家做更多贡献。
尽管黄大年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和成就永远激励着我们。我们将继续铭记他的贡献,继承他的精神,努力为建设更加繁荣强大的祖国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