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纳·海森堡(德文原名:Werner Karl Heisenberg,1901年12月5日—1976年2月1日),出生于德国维尔茨堡,物理学家,量子力学主要创始人,哥本哈根学派代表人物,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一,量子力学创始者——海森堡
他在其《物理学和哲学》中论述:数学和自然科学的语言符号本质上和日常语言符号一样,都是人类构造出来的,只是更加简约抽象。人类使用数学符号构建的方程式去描述宇宙原理,是不可能客观的。
而且,当量子力学研究进入微观粒子领域后,经典物理学概念(如:物质,实体,主观,客观……)不再适用,他著名的“测不准原理”(人类观测者不能同时精确测量同一粒子的位置与动能,其数学表达式为ΔxΔp≥ħ/2),对此也有所提示。
此外,人类主体观察者研究自然对象的方法论,以及使用的测量仪器工具(由人类制造),对测量数据的描述(人类语言符号),这些都渗透了人类主观性。因而,人类主体(包括测量仪器与语言符号描述等主观性因素)与自然客体对象(现象的显现)彼此交融,主观客观其实不可脱离。简言之,没有完全脱离主体意识(思想和语言符号)与观察工具介入的纯粹客观物质对象世界。
二,系统论创始者——贝塔朗菲
他批判逻辑实证主义(1920年代,受罗素和早期维特根斯坦的数学逻辑哲学影响,以石里克为首的一批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组成的维也纳小组)对形而上学(metaphysics,中文译名“形而上学”是根据《易经·系辞》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西方哲学核心部门,包括本体论、宇宙论等,研究宇宙中一切存在的本源。)的完全否定,并指出:哲学不能完全脱离形而上学,并与自然科学联结,去追求纯粹的客观性和经验实证性。
路德维希·冯·贝塔朗菲(Ludwig Von Bertalanffy,1901-1972),维也纳大学哲学博士,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和哲学家。他从生物学领域出发,涉猎医学、心理学、行为科学、历史学、哲学等诸多学科,以其渊博的知识、浓厚的人文科学修养,创立了20世纪具有深远意义的一般系统论,是20世纪杰出的思想家之一。
他认为:科学并不具有绝对客观性,这是一种神话(同样,极端唯科学主义——认为唯有科学能够解释一切,也是一种宗教)。科学研究活动的原初动机涉及价值追求与抉择,比如,科学共同体决定研究什么(研究方向和范围),都会涉及价值判断,因而牵涉形而上学与伦理学乃至宗教学,这些影响因素可能不明显,但隐秘地存在于科学家的思维中。
此外,自然科学的很多基础概念也是形而上学假设(如牛顿时期的“力”,古希腊时期的“原子”、“以太”,现代的“熵”、“暗物质”……),科学家依据这些理论概念和基础原理去制定相应的实验方案去解释和证明有关现象。
三,小结
当然,他们作为科学共同体一员,尤其作为具有创造力的科学前沿理论研究专家,对科学的批判是为了更正确地划分科学与哲学以及其他学科的有效范围,让人类各学科相互补益,共同发展。很显然,他们不持有一种唯科学主义(唯科学主义认为:唯有近代欧洲数理自然科学才能认识真理,并解释一切现象,目前有些现象科学也许不能解释,但随着科学进步,必然能在未来得到解释),也不持有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存在客观的物质世界,脱离人的思想和感官而存在)。
他们对科学客观性的批判是让我们在大自然面前谦卑,认识到科学的有限乃至人类自己的有限,而不去过度扩张人类的意志和欲望,让我们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如冯·威扎克尔所言:“自然比人类更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