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即将走向灭亡?
在2023年9月《自然地球科学》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科学家预测:
随着大陆板块持续移动,所有大陆最终会碰撞并融合成一个被称为“终极泛大陆”的超级大陆。
而那个时候的地球气候,可能会变得极其恶劣,以至于像我们这样的哺乳动物,包括人类都将难以继续生存。
那么,这个预言是真的吗?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课堂上展示的板块运动动画总能让学生惊呼,屏幕上澳大利亚正以每年 7 厘米的速度向北漂移,相当于指甲生长的速度,而大西洋则在以更慢的节奏逐渐收缩。
“别小看这慢动作,2.5 亿年后,地球会变成一个连在一起的超级大陆。”
老李指着动画终点的球形模型说,这正是 2023 年 9 月《自然地球科学》论文里提到的 “终极泛大陆”,而它带来的,可能是哺乳动物的末日。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超级计算机早已算出这场地质大戏的剧本。
詹姆斯・威尔逊教授带领团队模拟了板块运动的完整轨迹:1.5 亿年后,澳大利亚会彻底撞进亚欧大陆,印度洋随之闭合,东南亚的岛屿链会隆起成连绵的山脉。
2 亿年后,非洲板块向北挤压地中海,向东与印度洋板块碰撞,而美洲板块则慢慢向西折返,大西洋开始从中间收缩。
到 2.5 亿年那个节点,所有大陆会拼接成一块巨大的陆地,中心区域距离最近的海洋也有数千公里,地球表面的模样彻底改写。
真正致命的不是大陆拼接本身,而是随之而来的气候灾难。老李在实验室里展示过模拟数据:终极泛大陆形成后,会变成一个 “巨大的热陷阱”。
由于内陆地区远离海洋的调节,夏季气温会飙升到 50℃以上,就像把整个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放大十倍,而冬季又会降到零下 30℃,昼夜温差能超过 40℃。
更糟的是,板块碰撞会激活上千座活火山,仅超级大陆边缘的火山带,每天释放的二氧化碳就相当于现在全球一年的排放量,温室效应会让平均气温再涨 5℃,形成恶性循环。
德国地质科学研究中心的团队专门做过哺乳动物生存极限测试,结果让人揪心。
哺乳动物调节体温全靠蒸发冷却,要么出汗要么喘气,但在终极泛大陆的气候里,空气湿度会达到 80% 以上,就像在桑拿房里裹着棉袄,汗液根本无法蒸发。
实验中,即使是耐暑的骆驼,在45℃高温加湿环境下也撑不过4时。论文里明确指出,到那时92%的陆地将不再适合哺乳动物生存,只剩下极地和少数沿海地区能勉强落脚。
这不是地球第一次经历这样的轮回,2.9 亿年前的盘古大陆时期,就出现过类似的极端气候,当时陆地上的爬行动物差点全军覆没,直到大陆分裂生命才慢慢恢复生机。
但这次不一样的是,太阳的亮度比盘古大陆时期已经高了 2.5%,相当于给地球多开了一盏浴霸,进一步加剧了热应力。
老李解释:“以前是自然调节能救场,现在太阳加了 buff,情况只会更糟。”
不过把“人类灭绝”的结论下在 2.5 亿年后,未免太着急了。毕竟人类文明从文字出现到现在才不过 5000 年,2.5 亿年里能发生的变化,远超想象。
俄勒冈州立大学的人类学家卡梅伦・史密斯早就算过一笔账,如果人类要进行星际移民,初期至少需要 1.4 万到 4.4 万人口。
这样才能避免近亲繁殖和群体抑郁,而以现在的科技发展速度,150 年内造出接近光速的飞行器并非不可能。
霍金生前就警告⚠️过,人类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200 年内就得考虑移民外星,这比终极泛大陆的到来早了不止一点点。
就算不走出地球,人类也未必没有应对之法。地质学家在模拟中发现,终极泛大陆的沿海地区仍会保留温和气候,那里可能成为文明的 “避难所”。
而技术发展或许能创造更多可能性,现在已经有团队在研究地下城市的建设,利用地热发电维持恒温,通过人工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就像把科幻电影里的场景搬进现实。
更极端的想法是改变生活习性,就像《沙丘》里的弗雷曼人适应沙漠那样,未来人类可能进化成夜行动物,甚至进化出更高效的散热系统,比如更密集的汗腺或特殊的皮肤结构。
而且科学预测本身就存在变数。板块运动看似规律,实则受地幔对流影响,可能出现意外转向。
火山活动的强度也可能比模拟的温和,不会释放那么多温室气体。
更重要的是,人类现在对地球的影响已经能左右气候走向,如果未来能掌握更精准的气候调控技术,说不定能给超级大陆“降温”。
德国地质科学研究中心的专家就认为,“灭绝事件确实会重演,但生命总能找到出路,而人类的优势在于能主动寻找出路。”
老李在课堂最后总会给学生看一张照片,那是夏威夷火山口边顽强生长的蕨类植物。
“3.5 亿年前,它们就靠着适应力熬过了超级大陆的极端气候。”终极泛大陆的预言更像一记警钟,提醒人类要保持对地球的敬畏,同时不断推进科技和文明的进步。
2.5 亿年后的人类,或许会站在超级大陆的海岸线上,看着重新形成的海洋,想起祖先曾为生存做过的思考与准备。
就像现在的我们,看着板块运动的动画,想象着遥远未来的破局之道。
其实无论是星际移民还是改造地球,核心都指向同一个方向:人类从未在命运面前束手就擒。
终极泛大陆的到来是地球的自然节律,但人类的智慧与韧性,或许能让这场千万年的地质大戏,有一个不一样的结局。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