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第二届海峡两岸(集美)科普研学季正式启动,《知识就是力量》厦门市集美区侨英街道凤安社区站的科学小记者们来到现场,参加完启动仪式后,在厦门市沉香博物馆开启了“闻香识科学”首场研学活动。
本届研学季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夯实科技强国基础”为主题,在厦门市科协、集美区委宣传部的指导下,由集美区科协、集美区教育局等联合主办,《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集美区台办、集美区关工委、集美区文旅局共同协办。
搭建平台
推动两岸科普交流
活动伊始,一场庄重雅致的《中华香礼》表演,将流传千年的中华香道文化娓娓道来,为本届研学季奠定了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科学交融的基调。
集美区科学技术协会负责人杨志伟在致辞中阐述了本届研学季的深远意义。他介绍道:本届研学季聚焦三大核心目标:其一,弘扬科学精神,通过沉浸式科普体验,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其二,深化两岸融合,以科普为纽带,搭建两岸青少年交流的桥梁,增进文化认同与情感共鸣;其三,系统盘活资源,持续整合辖区20余家科普教育基地,构建“科普+文旅+产业”的全域科普生态,推动集美科普教育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赋能”。
“我们精心搭建的这座科普之桥,旨在将两岸紧密相连。让更多孩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让集美的科普资源真正‘活起来、火起来’,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基层力量,助力两岸文化交流!”杨志伟说。
系统赋能
科普基地联盟成立
活动为集美区科普(教育)基地联盟正式授牌。集美区科协三级调研员薛琳为联盟代表——厦门诚毅科探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捷兴授牌。
这一联盟的成立,是集美科普资源深度整合与协同发展的里程碑,标志着集美科普事业进入了集约化、系统化的新阶段。
联盟将促进各基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探索良性运行机制,为青少年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科普体验。
与此同时,本届科普研学季的版图也持续扩大。厦门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马荣根为新加入科普研学季的科普(教育)基地代表授旗。
本次新增的基地包括:厦门市集美区气象科普教育基地、来明视管家视力保护科普教育基地、厦门路桥百城低空产业运营基地、厦门现代名优果树开发科普教育基地、厦门沉香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厦门理工学院AMOY赛车俱乐部科普教育基地、美发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这些基地的加入,为科普研学季注入了更多元的领域特色与新鲜活力,进一步丰富了集美科普的内涵。
诚毅接力
科学小记者团肩负新使命
科学精神的传播,是一场需要代代接力的长征。“科旅集美 诚毅启航——全国青少年科普阅读行动”走进厦门市集美区凤安社区,作为“知识就是力量·与科学家同行鹭岛计划”的推动落实以及全国科普月集美区主场活动之一,《知识就是力量》科学小记者凤安社区站在全国科普月厦门活动期间正式启动,由凤安社区牵头,采用“1+5”模式,由1个社区联合集美中学、福建教育学院附属集美实验学校、福建教育学院附属集美实验学校美山分校、乐海小学及乐海幼儿园5所校园共同承办,打破了传统科普活动局限于校园或社区的框架。10月1日,凤安社区工作人员带队,组织联动学校的科学小记者代表们及其家长,一起来到现场参加了亲子研学活动。
沉香为媒
两岸少年共篆香
“一缕沉香,穿越古今,更连接两岸,”廖馆长说,“我们希望通过科普研学活动,让大家知道,沉香不仅是名贵的香料,更是一部‘自然的教科书’。它揭示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诠释着‘厚积薄发’的人生哲学。学习沉香知识,能培养审美情趣,提升文化自信,更能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敬畏自然、珍视传统的种子。”
据介绍,去年,首届海峡两岸(集美)科普研学季创新模式,荣获中国科协“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称号。今年,适逢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规模与深度全面升级。接下来的三个月中,还有十余场科普研学活动即将举行。
相关链接
《知识就是力量》创刊于1956年,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写刊名,由中国科协主管,是中国科学家为青少年创作的跨学科、深阅读科普核心期刊。它凝聚了全球最大规模科研群体的智慧结晶,见证了中国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引领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走进科学的殿堂,点燃了无数青少年未来成为科学家的梦想。茅以升、钱学森、华罗庚、李四光等众多知名科学家也曾为杂志撰写过精彩的科普文章。这本让众多中国科学家魂牵梦绕的杂志,成为他们传授跨学科深阅读知识的首选平台。
鹭岛计划办公室
0592—5335559
扫码加入“未来科学家俱乐部微信群”
责任编辑丨江韬
排 版丨阮琦
质量审核丨何郑燕
部分图片摄影丨张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