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和香港在人工智能领域都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相对而言,新加坡目前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潜力可能更大一些。以下是从多个方面进行的分析:
- 经济与产业结构
- 新加坡:2024 年新加坡 GDP 总量为 5473.9 亿美元💵,增速为 4.4%,其制造业强势复苏,『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高端制造集群贡献显著,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应用场景。新加坡的服务业也涵盖金融、航运、数字经济等多元领域,抗波动能力更强,有利于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行业的渗透和发展。
- 香港:2024 年香港 GDP 为 4071.1 亿美元💵,增速为 2.5%,服务业占比高达 93%,其中金融与贸易合计占 GDP 超 50%,形成 “双支柱” 依赖。虽然香港的金融业资管规模较大,但金融科技企业数量仅为新加坡的 60%,加密货币监管过严导致一些头部平台转投新加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人工智能在金融科技等领域的创新发展。
- 政策支持与战略规划
- 新加坡:2023 年发布 “国家 AI 战略 2.0”,旨在通过 AI 技术推动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及全球影响力提升。该战略提出了明确的愿景和目标,通过三大系统和十大推动要素来落地,包括吸引跨国企业设立 AI 卓越中心、扶持初创企业、投资算力基础设施、制定 AI 安全基线标准等具体行动。
- 香港:香港特区政府也对 AI 发展给予了一定支持,如 2025 至 2026 财政年度财政预算案计划拨款 10 亿港元建立香港人工智能研发院,推出 30 亿港元的 “人工智能资助计划” 等。但整体上,香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战略规划和政策支持的系统性和全面性相对新加坡略显不足。
- 人才与科研实力
- 新加坡:拥有超 80 个活跃的 AI 科研单位、150 个产品与研发团队,以及逾 1000 家 AI 相关初创企业。根据 Salesforce 发布的《2025 全球 AI 就绪指数》报告,新加坡在人才培养方面排名全球第三,在 “科技人才获取力” 排名中位列全球前五,具备较强的人才吸引力。
- 香港:香港是全球唯一拥有 5 所世界百强大学的城市,在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学科领域,有 5 所大学跻身全球前 50 名,数量居亚洲之首,科研实力雄厚。但香港对非华裔人才的吸引力有所下降,居住成本与身份不确定性仍是障碍。
- 人工智能发展现状
- 新加坡:根据 Salesforce 发布的《2025 全球 AI 就绪指数》报告,新加坡在涵盖 16 个主要经济体的评比中排名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其中,在监管环境与 AI 应用程度两个维度中排名全球第一,在投资环境方面位列第二,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 香港:香港的人工智能企业也在不断推出创新成果,如当地首个公开免费的多个大模型自动协同通用问答系统 “QueWi”,以及 HKGAI V1 大模型等。但整体上,香港在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应用场景的丰富度等方面相对新加坡还有一定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