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关注”,不仅方便讨论和分享,还能为您带来更好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台湾少校飞行员李大维,驾驶着先进的侦察机跨越海峡回到大陆,和年仅两岁的女儿分隔两地。
四月的台湾,清晨总是笼罩在一层浓雾中。22日早晨,花莲机场的值班人员照例巡查了一圈机场。表面上一切看起来正常,但他有一种不安的感觉,似乎哪里少了点什么。他回到值班室后坐下,琢磨了一会儿,忽然想起,似乎有一架侦察机不见了。是不是停在了跑道的其他地方?他再次返回机场,仔细检查,发现停机坪上确实少了一架编号为8018的飞机。
立即,他向上级报告了这一情况。上级指示紧急升空几架侦察机并安排战斗机跟随,以便在发现目标后进行拦截。然而,侦察机和战斗机在空中巡视了很久,却始终未能找到8018的踪影。飞机好像突然消失了一样。
几乎就在同一时间,福建三都港的648舰上一名战士指着天喊:“看,国民党的飞机来了!”舰长马登海抬头一看,发现一架喷涂有国民党党徽的侦察机正在空中盘旋,机身上的“陆军8018”字样也非常清晰。
马登海曾参加过崇武海战,凭着多年的经验,他判断这架侦察机不太可能是敌人来挑衅,因为它没有攻击的迹象,也不像是在进行侦察任务——毕竟,侦察机通常是偷偷摸摸的,而这架显得过于显眼。更重要的是,这架飞机在空中反复摇晃机翼,这是国际上通行的示意和平、无敌意的信号,也是大陆方面常用的“起义投诚”信号。
意识到这一点,马登海迅速指挥警报拉响,通知港内外的舰艇准备好舰炮进入一级战备状态。他的意图是保护这架可能投诚的侦察机,因为一旦敌方战机发现并赶来,便立刻准备进行拦截。
此时,飞行员李大维已经明白了自己受到了保护,但三都港并没有合适的地方降落。他决定飞往港外寻找降落地点。就在这时,X610舰的舰长作出了意外举动。他未听从指挥部的命令,反而跳上了炮台,准备攻击这架飞行员驾驶的侦察机,认为这架飞机可能是来偷袭的敌机。
然而,指挥部通过无线🛜电立刻告知他,这是一架起义飞机。舰长这才意识到自己差点误伤了投诚的飞行员,心中不免后怕。
李大维见到炮弹向自己飞来,急忙做出反应,巧妙避开了攻击,但他的飞机最终迫降在附近的沙滩上,机头深深插进软泥中。幸好附近的农场战士听到警报后赶来,他们迅速将飞机上的两名飞行员救了出来,其中一位便是李大维,他向他们透露自己是台湾陆军航空的少校分队长。
随后,指挥部派遣拖船和起吊机来恢复飞机。技术人员小心翼翼地拆卸机翼,确保飞机的完整性,最终成功将飞机恢复原状。李大维告诉大家,这是一架加拿大生产的U-6A“海狸”侦察机,他此次驾驶飞机起义。
李大维为什么选择投诚呢?他出生于1950年的金门,随父亲移居台湾。小时候,他并不了解大陆的情况,但他却从张学良的经历中开始萌生了回到大陆的想法。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在台湾,李大维从小就受到张学良的影响,了解了许多大陆的故事,也深刻体会到张学良对自由的渴望。
李大维的父亲李鸿图原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军人,曾在蒋介石的命令下“保护”张学良。李大维从小便跟随父亲生活,身边始终有许多军人和历史人物。虽然他从未亲自经历过大陆的生活,但通过张学良和父亲的经历,他逐渐产生了对大陆的好奇和向往。
李大维的投诚与他在台湾军队的经历密切相关。直到1981年,黄植诚飞行员的投诚事件令他震动。黄植诚是台湾空军的成员,早前因为不满空军内部的腐败与内部矛盾,最终决定驾驶飞机投诚大陆。这个事件深深触动了李大维,他意识到自己或许也有机会寻求自由。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李大维决定在1983年4月21日的一个任务中,驾机投诚大陆。他巧妙地让机组成员都喝醉,成功甩开了他们,驾驶侦察机越过了台湾的监控。飞机起飞后,李大维关闭了雷达并采用低空飞行,从而躲过了机场的监视,最终成功起义。
李大维投诚后,得到了大陆领导的接见,并进入航校担任副校长。在1984年的春晚,他与黄植诚一起亮相,演唱了台湾歌曲。李大维透露,自己在春晚演唱的《默默地祝福你》是为自己的女儿献上的,那时她才两岁。
然而,尽管李大维已经成功投诚,并在大陆建立了新的家庭,但他和女儿始终分隔两地。直到2012年,李大维终于与女儿在深圳团聚,时隔28年,父女终于得以相见。
这段历史充满了戏剧性和深刻的情感冲突,您对李大维的决定有何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