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们对手机的追求除了外观设计,还有强劲的性能以及延伸功能,比如屏幕,大内存,拍照,导航等等,但这些最底层也被我们最为看重的一项属性应该还是续航。可以说续航是手机所有功能的基本盘,没有好的续航,手机良好的体验就无从谈起
厂商也很了解用户的需求,所以我们也看到这些年各大手机厂商都在疯狂的内卷续航相关,从大功率快充再到近两年的硅负极材料大容量电池,都让我们手机的续航时间直接或间接的变好了,最起码能一充用一天
但同时电池衰减问题也逐渐被用户所关注,尤其是在之前苹果iPhone曝出的"降频门",电池容量健康度不足后,为了达到原本的续航时间,苹果偷偷的对iPhone进行降频,以卡顿来换续航。被发现后苹果也是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中,无奈之下苹果也给出解决方法
而这个方法也被一众国产手机厂商学习了过去了,也就是所谓的最佳充电法,将电池充电上限设定在某个数值,比如80%,90%等。苹果官方和一些国产手机厂商明确表示这可以延长电池寿命,使其衰减变慢
而我们也一直都相信苹果等厂商,但事实真的如此吗?近日国外科技媒体ZDNet的编辑用了18个月的时间,用一台iPhone15 Pro Max进行严格的苹果最佳充电法来测试,也就是充到80%上限,但仅仅1年时间充电循环355次后,电池的最大容量就下降到了91%
此时80%充电上限叠加电池自然损耗的双重影响开始显现,17个月后充电循环次数达到了501次,刚好是苹果宣称的1000次循环的一半,但其电池最大容量已跌至89%,此时的该机的续航表现已经极其糟糕。
更为搞笑的是,他的同事没有开启这项功能,随用随充,反而在经历了308次循环后,电池容量健康度是91%,比他还高。而他开启这项功能后不仅没有保护电池,每天还因为只有80%的电量而导致续航缩短,可以称之为XX行为了。
所以,在这里小智也想说,其实不光是苹果,其它手机也是一样的,别被厂商忽悠了。手机本就是消耗品,该用就用,而且现在国产手机都是大电池,就算衰减了用个1天也没啥问题,实在不行官方打折换电池时换一块不又满血复活了?何必折磨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