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施PUPSIT的最佳实践
实施PUPSIT并不仅仅是将一个完整性检测工具应用于相关流程中那么简单。这需要一个完整性的,详细地,标准化的方案,将完整性检测工具与工艺流程、验证流程、培训内容以及文档管理整合到更全面的CCS框架之中。
那些有效执行PUPSIT要求的公司,将其视为无菌过滤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即生命周期中的要求),而非临时性的合规措施。
1、制定明确的SOP
书面程序应明确规定如何执行PUPSIT测试。标准操作程序(SOP)必须详细描述测试方法(气泡点法、扩散流法、压力保持法或水侵入法)、验收标准以及各项活动的执行顺序。
SOP还应制定明确的异常处理步骤,例如如何更换过滤器、如何评估批次受到的影响,以及如何记录和调查偏差情况。一份编写完善的操作规程(SOP)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操作人员之间的差异,并确保操作的一致性。
2. 验证完整性测试方法的有效性
监管机构要求完整性测试在科学上具有意义。这意味着该方法必须通过微生物挑战数据进行验证,以证明测试结果与微生物截留之间存在直接关联。
例如,气泡点测试方法必须与缺陷短波单胞菌成功的截留验证相关联。除了首次验证外,公司还需要定期重新对检测方法进行确认/验证,以确保其持续可靠性。如果没有这种关联,完整性测试就被视为不完整的。
3. 将 PUPSIT 与设备设计集成在一起
PUPSIT项目面临的许多挑战源于最初并未为该项目设计的设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设计或改造过滤系统,以确保在实施PUPSIT过程中不会破坏无菌环境。
采用封闭、无菌连接的自动化完整性测试仪可减少人工干预的需求,并将污染风险降至最低。在实际应用中,这通常意味着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或在采购新设备时要求其具备支持PUPSIT的功能。
4、人员培训
操作人员不仅需要具备实操方面的能力,还需要接受全面培训。培训内容应涵盖无菌操作规范、检测原理、结果解读以及故障排除方法等。
例如,能够区分检测的结果无效是因为过滤器故障还是由于润湿不足导致的至关重要。应通过实际操作培训和测试定期评估工作人员的能力,培训需要有记录,确保检查人员能够随时查阅培训记录。
5、管理测试变异性
在PUPSIT项目中,也可能会出现假阳性的情况,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更换过滤器操作或者延误生产,企业应该制定详细的,标准化的故障排查方法。这包括在受控条件下重新进行测试以确认结果,检查润湿程序或者相关参数。
在SOP中明确决策及执行流程,确保对测试异样情况的处理具有一致性,并且这些决策、流程是具有科学合理性的。
6、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完整性测试数据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至关重要,必须符合ALCOA++原则(参见EU GMP 章节4,包括:Attributable可归属、Legible清晰可读、Contemporaneous同步、Original原始、Accurate准确、Complete完整、Consistent一致、Enduring持久、Available可用、Teraceable可追溯)。对于自动化系统而言,这意味着需要经过验证的软件、可追溯的审计记录、安全的数据存储机制以及访问控制措施;而对于手动系统来说,实时记录、核查和审查同样必不可少。检查人员通常会要求查看原始的完整性测试数据,而不仅仅是汇总报告,因此数据管理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7、将PUPSIT与CCS关联起来
PUPSIT问题不能单独处理,附录1要求在CCS中明确如何进行处理该问题,同时还需涉及过滤器验证、使用后测试、环境监测以及无菌操作等方面。
CCS应说明PUPSIT如何增强无菌保证措施,以及在无法执行该措施时如何管理相关风险。检查人员期望看到这些内容的记录清晰且具有可辩护性。
有效实施灭菌前后的完整性测试的技巧,来自行业的实践经验强调了若干能够提升可靠性的措施。PUPSIT的执行:
- 在验证过程中进行模拟测试:在不接触产品的情况下测试系统设置,有助于在正式实施前发现实际存在的问题。
- 标准化过滤器润湿程序:统一的润湿方式(例如润湿液类型、润湿时间、方法)可以减少变异性,并降低误判故障的风险。
- 尽可能使用自动完整性测试仪:自动化系统能减少操作错误,确保参数的一致性,并提供可靠的电子数据。
- 明确故障排查流程:提前制定应对测试故障的方案,包括重新测试、故障调查的触发条件以及更换过滤器的标准。
- 与过滤器供应商合作:与过滤器制造商合作,获取验证支持、性能数据及培训。供应商的专业知识往往能解决技术难题。
- 在设置和执行过程中详细记录所有步骤:详细的记录不仅有助于合规性管理,还能使故障排查和调查更加迅速和透明。
- 定期分析故障趋势:监测PUPSIT故障的频率和原因,有助于发现培训、设备、操作等流程中的漏洞。
如果能够持续遵循这些建议,企业将能够减轻运营负担,提升PUPSIT工作的效率,并始终符合EU GMP 附录1所要求的无菌保障要求。
2、PUPSIT实施的监管指南
EU GMP 附录1:
- PUPSIT在附录1中有明确要求:过滤器必须在灭菌后和使用前进行完整性测试,并在过滤后再次进行测试,以确保这两个时间点的无菌性。
- 任何例外情况都必须基于科学依据和风险评估进行合理说明,详细记录并纳入工厂的污染控制策略(CCS)中。
- 所有测试结果(合格或不合格)都必须记录在批次文件中,并遵循ALCOA++数据完整性原则。
US(FDA)
- 美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cGMP,21 CFR 210 & 211)并未规定在灭菌后使用前必须进行PUPSIT。
- 不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布的《关于通过无菌工艺生产的无菌药品的指南》(2004年)建议在过滤后进行完整性测试,并允许在适当情况下进行使用前测试(但并未强制要求)。
- 常见的完整性测试方法包括气泡点测试和扩散流测试;测试标准必须与细菌截留验证数据保持一致。
USP<1207>CCI
- USP <1207>为无菌产品的包装/容器完整性评估提供了指导(非强制性标准)。
- 虽然这些标准并非直接针对过滤器检测,但其原则是一致的:确保包装/容器完整性的方法需要贯穿产品整个生命周期,采用经过验证的、具有确定性的检测手段(如压力衰减测试、激光顶空检测、高压泄漏检测),而非基于概率的检测方法。
- 重点在于选择与微生物污染情况相关的检测方法,并将其整合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中。
3、Q&A
1、哪些产品最迫切需要PUPSIT?
PUPSIT在无菌生产的肠外制剂中最为适用,其中无菌过滤是灌装前的最后一道工序。这类制剂包括注射剂、生物制品、疫苗以及其他无法进行最终灭菌处理的无菌药品。
2、PUPSIT适用于气体过滤还是仅适用于液体过滤?
附录1主要关注液体无菌过滤,但同样的完整性测试原理也可应用于无菌环境中的关键气体过滤器,尤其是在气体与无菌产品或无菌路径接触的情况下。
3、PUPSIT检测结果异常时应如何进行调查?
使用前的完整性测试未通过时,必须立即展开调查。该过滤器不得继续使用,此次故障应被视为异常情况。根本原因分析应涵盖处理方式、灭菌参数、过滤器润湿程序以及测试设备性能等方面。
4、在PUPSIT测试失败后,是否有重新测试的监管要求?
对于失效的过滤器进行重新检测,并没有相关的法规允许。如果初次测试结果无效,可以重新进行测试以确认操作是否正确。但是,一旦确认过滤器确实失效,就必须将其报废,并对这一事件进行记录和调查。
5、一次性使用系统能否符合PUPSIT标准?
一次性过滤系统如果设计有测试端口和连接件,能够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完整性测试,那么就可以符合相关要求。如果系统设计无法实现这一点,则必须根据附件1的要求,提供基于科学依据和风险评估的合理解释。
最后思考:
PUPSIT已从行业内的争论发展成为欧盟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附录1中的强制性要求。通过规定使用前对过滤器完整性的检测,监管机构旨在弥补仅依赖使用后确认所带来的漏洞,从而确保产品在接触患者时具备无菌性。尽管其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操作和技术上的挑战,但这些挑战并未削弱其作为监管要求的意义。
对于制造商而言,合规性要求不仅仅是安装完整性检测设备那么简单。它还涉及经过验证的方法、完善的操作规程(SOPs)、操作人员培训、将检测流程纳入污染控制体系,以及在生产批次记录中提供清晰的文档说明。
在技术上无法实现 PUPSIT 的情况下,必须有基于科学数据的充分风险论证作为支撑,同时监管机构需严格审查该论证的合理性。
全球相关指南在具体要求上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趋势正朝着统一化方向发展,其中欧洲起到了引领作用。因此,从事国际业务的公司必须预计,欧盟以外的监管机构也可能开始要求企业遵守PUPSIT标准或类似规定。
PUPSIT不仅仅是为了满足附件1中的要求,更是保护患者、确保无菌状态以及证明无菌操作过程以最高标准得到严格控制的关键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