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江苏生态环境)
在扬州仪征市的工业园区里,曾经粉尘弥漫、机械轰鸣的厂房,如今正以“绿色智能”的新姿态重新亮相。这场由政策引导、科技驱动、企业践行的深度治理行动,不仅让砖瓦厂告别了“灰头土脸”的旧貌,更成为当地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注脚。
“以前站在厂区门口,半天就能积一层灰,附近居民窗户都不敢开。”大巷砖瓦二厂负责人指着焕然一新的生产线感慨道。在原料破碎车间,密闭的传送管道取代了裸露的传送带,原本飞扬的粉尘被牢牢锁在设备内部;焙烧窑旁,一套崭新的石灰—石膏湿法脱硫和SNCR脱硝设备正平稳运行,负责人随手拿起监测终端,屏幕上显示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浓度稳定在45毫克/立方米以下,远低于国家标准。
走进新集镇国庆村的扬州锦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腾公司”),生产车间里,机械手灵活地夹起砖坯,在轨道上精准码放,工人只需在中控室盯着屏幕就能完成巡检。“这台机械手一天能顶10个工人,还能24小时不间断作业。”车间主任李师傅边操作控制面板边介绍,屏幕上实时更新温度、湿度、能耗等参数,物联网系统会根据数据自动调整生产节奏。更令人惊叹的是原料区——这里看不到成片的黏土堆场,取而代之的是堆放整齐的建筑垃圾块和工业废渣。“我们一年能‘吃’掉5万吨废渣,产1.5亿块环保砖,相当于少挖20亩耕地,还能减排1000吨二氧化碳。”公司负责人算起生态账时,眼里满是自豪。
这场治理行动的背后,是政策“红线”的刚性约束,更是技术创新的硬核支撑。仪征市明确要求,新建砖瓦企业必须采用先进的环保工艺,尽可能减少污染物排放,现有企业则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激励升级。锦腾公司投入的6000万元升级资金中,就有一部分来自环保专项补贴。政策引领促进传统砖瓦生产实现了从“末端治理”到“全过程清洁”的跨越。
如今,仪征的砖瓦企业已不再是污染的代名词。锦腾公司的职工说:“现在车间里焕然一新,工作时心情也『舒畅』了。”未来,随着智能化监测、精细化治理技术的深入应用,将为长三角地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写下更精彩的篇章。
扬州市生态环境局
主管: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主办:江苏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
审核:吉樱
校核:俞栋梁
编辑:张黎
版式:何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