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200页图解可信数据空间V1.0.0
报告共计:214页
可信数据空间:激活数据要素价值,重构数字经济新生态
在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的当下,数据已成为关键生产要素,而如何实现数据安全可信流通、充分释放其价值,成为产业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命题。近日,《炼石200页图解可信数据空间》发布,系统梳理了我国可信数据空间的政策框架、技术架构、应用场景及产业实践,为公众揭开这一数字基础设施的神秘面纱。
可信数据空间并非简单的“数据仓库”,而是基于共识规则联接多方主体,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共用的新型流通利用基础设施,更是数据要素价值共创的应用生态。其核心在于具备“可信管控、资源交互、价值共创”三大能力——通过接入认证、动态管控确保数据流通安全,借助统一目录与语义转换实现跨主体数据互通,最终依托多元协作机制推动数据向产品与服务转化,成为支撑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的重要载体。
从政策层面看,我国已构建起完善的顶层设计体系。《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明确将可信数据空间列为数据流通利用的核心设施,《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更是提出到2028年建成100个以上可信数据空间,形成广泛互联、生态繁荣的网络格局。在此指引下,北京、上海、广东等多地纷纷布局试点,京津冀聚焦基础科学与能源数据共享,长三角推动企业、行业、城市三类空间协同,粤港澳大湾区则在能源、医疗、汽车等领域打造特色应用,区域差异化发展路径逐渐清晰。
在实践中,可信数据空间已形成企业、行业、城市、个人、跨境五大应用方向,覆盖国民经济32个大类。企业可信数据空间以链主企业为核心,打通供应链上下游数据壁垒,比如装备制造领域通过空间实现设计图纸、设备运行数据的可控共享,大幅提升协同研发与远程运维效率;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则聚焦共性需求,『新能源』汽车行业构建的电池数字护照,整合矿产、材料、整车企业数据,实现全生命周期溯源与合规出海;城市可信数据空间以公共数据为牵引,某城市通过空间打通税务、社保与企业数据,助力银行优化信贷模型,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技术层面,可信数据空间构建起“服务平台+接入连接器”的核心架构,集成了隐私计算、区块链、动态使用控制等关键技术。隐私计算确保数据“可用不可见”,在医疗科研领域实现多中心临床数据联合分析而不泄露原始信息;区块链技术则为数据流通全流程提供存证溯源,保障合约履行与权益分配透明可追溯;动态使用控制更是打破“数据共享即失控”的困境,支持数据提供方精准限定使用场景、次数与范围,从技术上解决“共享与安全”的矛盾。
值得关注的是,可信数据空间正成为激活产业数据价值的关键引擎。在能源领域,南方电网打造的空间整合源网荷储全环节数据,『新能源』消纳效率提升1%,年增收益超6亿元;在科研领域,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构建的空间,整合空间、天文、生态等海量数据,为AI大模型训练提供高质量“燃料”;在制造业,某车企车联网系统通过空间加密1400多万条车主与车辆数据,既符合GDPR等合规要求,又为车联网服务创新奠定基础。
随着技术迭代与生态完善,可信数据空间的商业化路径也在逐步清晰。目前已形成会员制、数据服务收费、数据产品售卖、收入分成等多元模式,部分试点项目预计带动近7万家产业主体参与。未来,随着跨空间互联互通的推进,可信数据空间将进一步打破行业与区域壁垒,推动数据要素在更大范围内高效配置,不仅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更将催生数据经纪、合规审查、价值评估等新兴服务业态,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持久活力。
从“数据孤岛”到“可信流通”,从“要素沉睡”到“价值释放”,可信数据空间正以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为双轮,重塑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格局。在这一进程中,无论是大型企业、科研机构,还是地方政府与中小企业,都将成为数据生态的参与者与受益者,共同推动我国数字经济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报告共计: 214页
中小未来圈,你需要的资料,我这里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