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钛媒体APP)
谈及当前科技圈的宠儿,除了人形『机器人』️,另一个则非AR眼镜👓莫属。
近日,全球科技巨头Meta首席技术官安德鲁·博斯沃思(Andrew Bosworth)对外透露,Meta 于今年9月推出的AR智能眼镜👓Meta Ray-Ban Display市场反应强于预期,线下零售店几乎全部售罄,将增加销售点数量,从而保证供货量。
Meta Ray-Ban Display的火爆从侧面反映出AR眼镜👓市场的热度有增无减。
事实上,进入2025年后,从各大科技展会,到日常『社交媒体』的热门讨论,AR眼镜👓频繁闯入大众视野,看似将开启一场席卷全球的科技变革。
有人甚至将AR眼镜👓与iPhone的诞生相媲美,认为这是个能够改变某个行业或领域格局,且深刻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会结构的产品,称之为属于AR眼镜👓的“iPhone时刻”。
但若拨开这层火热的表象,深入探究其市场渗透率、用户接受度等实际情况时,会发现AR眼镜👓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普及,似乎还有相当漫长的路要走。
在『社交平台』或商品评论区,关于AR眼镜👓的吐槽层出不穷,甚至有用户将之列为“年度最后悔产品”。
市场不减的热度与用户实际体验背离的背后,究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阶段,还是隐藏着难以逾越的障碍?AR眼镜👓赛道到底是“真火”熊熊,还是仅仅“虚火”一场?
AR眼镜👓热度飙升
当下,AR 眼镜👓市场发展得如火如荼。
市场调研机构IDC发布的《2025年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十大洞察》显示,2025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预计达1280万台,同比增长26%,其中中国市场出货量将达275万台,同比增幅达107%。
另据CINNO Research统计数据,2025年上半年,中国消费级AI/AR 眼镜👓市场销量达 26.2万副,同比增长73%,创历史新高。
不仅销量增速可观,投融资情况也十分活跃。据媒体报道,今年上半年,包括AR眼镜👓在内的全球AR/VR行业总共完成了66笔融资,总融资额达559.8亿元。这些数据表明,AR眼镜👓已站在了时下科技圈的“C位”。
市场快速增长的另一面是众多科技巨头纷纷涉足AR眼镜👓赛道。苹果、谷歌、华为、小米等企业,凭借各自在『芯片』研发、操作系统及品牌影响力等方面的深厚积累,希望在AR眼镜👓领域分一杯羹。
而像Rokid、XREAL、影目等新兴科技企业,也在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在细分赛道的深耕崭露头角。
AR眼镜👓市场快速发展背后是技术不断进步。艾瑞咨询等机构发布的行业报告指出,在显示技术方面,MicroLED、OLED等技术的应用,让AR眼镜👓的显示效果愈发清晰、逼真;光学技术的革新,如光波导技术,使得镜片更轻薄,佩戴体验更好;AI技术的融入,则赋予了AR眼镜👓更强大的交互能力和智能功能,如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实时翻译等。
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科技产品的追求,消费者对于能够提升生活品质、带来全新体验的『智能设备』需求日益增长。
AR眼镜👓在娱乐、办公、教育、医疗等诸多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群体在不同场景下的多样化需求。
譬如,在娱乐领域,用户可以通过AR眼镜👓沉浸式观看电影、玩游戏;在办公场景中,实现远程协作、实时数据查阅等功能;在医疗行业,辅助医生进行手术、远程诊断等。
此外,科技企业间的竞争也促使它们不断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AR眼镜👓作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领域,自然成为了各大企业布局的重点。
卡位“新入口”
如果说『智能手机』是移动『互联网』的入口,那么『智能手机』之后,AR眼镜👓被众多老牌科技巨头,以及后续崛起的科技新秀们视为新一代计算平台的入口,纷纷发力或持续加码,推出面向大众的消费级AR眼镜👓。
上述提到的Meta Ray-Ban Display,便是Meta在智能眼镜👓领域深耕超过10年后发布的首个面向消费者的AR眼镜👓产品。这款产品采用右眼全彩单目显示屏设计,配套Meta神经腕带,可将肌肉产生的信号转化为眼镜👓操作指令。
在扎克伯格看来,“这是Meta第一次有能力向外界展示一些足以称得上‘生命的特殊时刻’之一”。
Meta之外,谷歌作为AR眼镜👓赛道的先行者,其正在重新审视这个领域,并与三星等硬件厂商合作,试图重新定义AR眼镜👓的消费市场。
苹果被科技记者马克·古尔曼爆料,将在未来12到16个月内进入智能眼镜👓市场,首先将推出一款无显示屏的眼镜👓,与Meta的Ray-Bans智能眼镜👓展开竞争。
另一家科技巨头亚马逊被曝正在快步踏入AR眼镜👓赛道,据媒体报道,有知情人士称,亚马逊正在开发两款AR眼镜👓,将集成麦克风、扬声器、摄像头,并在一只镜片上配备显示屏。
对比海外,国内AR眼镜👓赛道则有更多玩家。Rokid作为行业内的佼佼者,其推出的Rokid Glasses仅重49g,外观接近普通眼镜👓,但拥有前沿AR显示功能,且全面接入AI大模型,支持智能提词、实时翻译、AI识物、AI问答、导航及消息提醒,还支持随手拍照查看、声纹支付等多种功能。
XREAL的产品则在显示技术方面表现突出,其推出的XREAL ONE等产品,通过自研X1『芯片』能够将延迟降低至3毫秒,并实现原生3DoF(3自由度),为用户带来流畅的视觉体验,在观影和游戏场景中优势明显。
除了这些专注于AR眼镜👓的新兴企业,华为凭借在通信、『芯片』、软件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其AR眼镜👓产品在与手机、平板等设备的协同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为用户打造全场景的智能体验。
小米则依靠其庞大的用户基础和高性价比的产品策略,推出的智能音频眼镜👓在国内智能音频眼镜👓市场近两个月销量跃升至前列,未来在AR眼镜👓市场有望进一步发力。
魅族推出的星纪魅族STARV View、STARV Air2等产品,沿着观影、游戏和AI交互两条主线迭代,在市场中也占据了一席之地。
业内分析认为,AR眼镜👓普遍被认为是继『智能手机』之后,最有可能成为新一代计算平台入口的载体,众多科技巨头以及新兴企业持续布局和深耕AR眼镜👓赛道,不仅仅是为了推出一款新产品,也是在抢夺未来计算平台的话语权,更是一场新一代硬件生态系统的“卡位战”。
不过,对于新兴企业来说,品牌知名度相对较低,在市场推广方面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同时,构建完善的应用生态也是一大难题,需要吸引更多的开发者为其产品开发应用程序。
对于传统科技巨头而言,虽然在品牌、技术和资金方面具有优势,但在产品的创新速度和对新兴市场的敏感度上,可能不如新兴企业。
此外,整个行业还面临着技术标准不统一等挑战,这些问题与挑战的存在,无疑增加了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的成本,也成为整个AR眼镜👓市场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消费痛点仍高悬
尽管AR眼镜👓行业热度高涨,但市场渗透率却偏低。从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对AR眼镜👓产品的吐槽中,便能一窥市场普遍存在的痛点。
价格方面,目前市面上大多数AR眼镜👓售价偏高。以苹果Vision Pro为例,国内售价29999元起,高昂的价格让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即便是一些国内品牌的AR眼镜👓,售价也多在数千元,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依旧属于较为昂贵的电子产品。
有网友表示,看了宣传花两三千买了AR眼镜👓,最后结局是放那吃灰,称其为“年度最后悔产品”。
图 / 小红书
而一些厂商在宣传过程中过分美化AR眼镜👓的功能和体验,推高了消费者的期待,造成用户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巨大的落差感。
有网友在『社交平台』表示,其利用国补买了一副AR眼镜👓,但实际体验过程中,存在画面太亮、显示不全、文字模糊等情况,“看久了眼睛累”。
图 / 小红书
应用生态不完善也是制约AR眼镜👓普及的重要因素。许多用户反映,购买AR眼镜👓后,可用的应用程序较少,无法充分发挥其功能。
有大V博主直言,虽然AR眼镜👓的热度非常高,但目前恐怕还不会成为新的赛道,因为生态还不完善,“没有更多的APP适配,没有更长的续航,智能眼镜👓注定是小众产品”。
图 / 微博
此外,售后服务方面,由于AR眼镜👓属于新兴产品,售后服务网点较少。一旦产品出现故障,维修难度大、周期长,给用户带来诸多不便。
不仅如此,技术迭代速度快,消费者购买的产品可能很快就面临技术过时的问题,这也成为部分消费者购买时的顾虑所在。
行业专家表示,AR眼镜👓距离大规模普及应用仍有很长的路要走。银河证券在相关研报中指出,虽然AR眼镜👓在众多厂商的推动下有望成为继『智能手机』后的下一代主流计算终端,但其在成本、续航、生态和用户习惯等方面仍存在关键挑战。
显然,AR眼镜👓赛道热闹非凡,但产品从小众走向大众,成为如『智能手机』一样深入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过程中,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结语
虽说AR眼镜👓市场看起来前景广阔,但从行业发展角度看,目前仍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
当下市场热度居高不下,是技术进步、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普及困境也提醒着入局的厂商们,行业要实现真正的腾飞,还需要克服生态、适配等诸多环节的挑战。
只有正视这些问题,不断创新和优化,才能在AR眼镜👓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蓝海中乘风破浪,推动AR眼镜👓行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让AR眼镜👓真正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文中题图来自:杭州灵伴科技官网。